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作秀,作的什么秀   

雪堂
2004-11-13 19:37   收藏:0 回复:1 点击:3085

    ——看外国人评出的“80后”  
  
   听说“时代周刊”用个中国娃娃作家换了封面,还半生不熟地炮制出个“80后”的概念出来,着实让人臆怔了半天。前些时候还是一片“70后”作家作品的热烈讨论声,谁知一夜之间就下了档,现在又是“80后”开疆列土的时代了。
   外国人不了解情况,做出些荒唐事就权做笑谈了,甚至,我们都不应该过分关注这件事。因为这很可能让人们忽视了他们的中国同行们——他们一直以来就在做着同样的事情。这些所谓“脚不落地”生活的新锐青年们,难道不是国内的策划人一手扶持养成的吗?正如这次“周刊”拿这些年轻人用linglei说事一样,我这次也准备拿这些极度缺乏“饥饿教育”的年轻人说点事。
   如果“80后”原本是以简单时间作为划分的话,我敢说,其他的人也一样,他们应该互相不了解彼此。因为如果承认另类是这代“80后”的定义特征的话,那么应该是这一个群体都是特立独行而互不认同,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人当中,因为极少数几个看似非常生活的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凶猛追捧,从而形成了更加广泛的仿照生活。这可不是另类群体应该有的做派。因此,这个所谓的“80后”的划分是无理的。那些借此事谋生的伙计们就别再大肆鼓噪了,尽管为了生存我理解你们,但不能太不像样子。
   这的确是推波助澜。我不能肯定涌起什么颜色的潮。现在的孩子们虽然没有多少苦难回忆,却往往生活得异乎寻常地实际。所以像上述的事情无疑鼓舞了他们,也促进了他们的事业,至少,他们也在稍晚的时候搭上了反传统、反潮流的便车;最不济,他们也能多签售几本书。这些年轻人,他们年纪轻轻就拥有了一定的无形资产,无怪乎“批评的声音”堪忧之中总是隐晦着一种对这些少年新贵的醋味。我理解这些“少数人”,他们个人的具体生活则不由我武断。
   让我由衷感到无名愤怒的是,我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这些少年新锐们意气纷发、开拓自己新生活的同时,大量的、绝大多数“80后”们因为“起点”问题正默默地浸没在普通生活中。他们难道没有自己的生活梦想吗?绝不是。在我看来,但凡信息能稍稍交互,能让人们真的看到,看清楚,那么年轻人的心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钟爱与突破生活旧框架的想象。但是“80后”们大部分却选择了受足够的教育,寻找安定的工作,认真恋爱,然后在真实的婚姻中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城市里也并不挤满幸运儿,这就是生活,生存是首要问题,接到自己的第一份工资的情景是他们此生永远的深刻记忆。这些人正准备负担起一个时代的各行各业,承接起一代人的社会责任。
   到了现在,你还会将这么多人也同新锐们搁在一起吗?他们是同一个“80后”?那么,我要向这个所谓的“80后”的概念开火!阶层的天然划分是每个社会的基本特征,然而这种企图含糊真相、胡说一气的做法则不由人平静。
   作秀是一种行业,不然你怎么解释今天如此大范围、跨行业领域的这种事情风起云涌。很多时候,人们其实并不格外愤恨作秀。这其实是文化传播机构的正常工作部分。但原来正常意义上的“推介”被急功近利的业内人士和一些不甘寂寞的人联手败坏。如果说蒙昧公众可以忍受无益作秀,则他们不能忍受无聊作秀。作秀同时又真切地写照大众审美取向,这是一个“鞋适应脚,还是脚适应鞋”的过程,单方面的融合是不存在的,从这个意思上来说,无聊作秀也在一定程度上败坏了大众的眼神。
   一个博大的地域范畴,一个深邃的文化体系,作秀的主要对象要着落在一些少年人身上,这些追求不羁形式生活的稚嫩肩头竟然成了救命稻草?!不觉得孱弱吗?真正有着丰富生活经历和传奇色彩的人生不能得以揭示,非常令人灰心。
   这作秀,作的什么秀。
   扯淡。
  
   2004.3.22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