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李镜花-个人文章

温瑞安:少年四大名捕十六年风雨沉浮录(中篇)[转载]

李镜花
2004-11-10 12:54   收藏:0 回复:0 点击:3128

    http://www.6fun5.com/cgi-bin/attachment.cgi?forum=1&topic=1350&type=.jpg&name=scan0072_1098803800
  
  大概在八九年五月,温巨侠开始计划撰写“少年四大名捕”计划。八九年十一月,“少年冷血”四辑十六集已经完成。可是,如前文所述,开创了市场,却因出版社未能妥善配合计划,有始无终,饱受重挫,只好在出版合作上改弦换辙,很多人以为温巨侠故意停停写写,不负责任,但其实温巨侠是独木难持大厦,仍明知不可写而写之,不过,温巨侠依然咬牙奋笔,在次年九月,又把“少年追命”四辑十六集写完,合共已写好了卅二集,同期还创作“说英雄”和“刀丛里的诗”等系列,兼写专栏不辍,以战养战,苦斗成书。
  
   这时候,内地的“第二次温瑞安旋风”(第一回只算是“温瑞安热”)又升级了,大家都看好“少年四大名捕”及“说英雄”等故事,至少有三十多家不同出版社要求温巨侠授权。按照道理,当时,许多人都甘辞厚币,希望温巨侠能把版权相授,的确,温巨侠看了来信,或听了转述来电(温巨侠通常不接电话,都由弟妹、亲信转述),都很感动,但因温巨侠当时相当忙碌,多半的信,都没直接回覆,出版商问题也在细虑。温巨侠因为到过的地方不少,产品特多,“多仔公”一个也,不同形式、地区的出版品及授权合约,已签过的超过千份以上,什么人没见过?什么约没签过?什么行骗手法没遇过?什么恶人没碰过?但坏就坏在,在写作这回事上,温巨侠还是理想主义色彩太浓烈;糟就糟在,在交朋友这码子事上,温巨侠还是太容易信人,太不想让人失望,不忍伤害人,没想到,还是有人“霍霍磨刀浇碧血”:
  
   结果,却让人伤害了自己。
  
   怎么说呢?
  
   当时,有一家不算太热门,当时名头也不响亮(至少在港台文化界很少听说过的)的“漓江出版社”,有一位署名为“张小波”的人,写了封信来,用辞诚挚,表达仰慕,更表示从对温巨侠作品喜欢,到对温巨侠本人“敬仰”云云,文字写得极其有气势感情,温巨侠深为感动。而在收到此传真之前,又有上海文人曹正文来电来信,力证此年青人热血可嘉,既是年青诗人,又是标准“温迷”。并表示应该交张以“漓江”名义推出新作“少年冷血”,他会特别作序云云。
  
   温巨侠初只是印象十分深刻,未至同促决定,况乎当时温巨侠尚未能进入内地,一切审慎为宜。
  
   可是,那位“张小波”(署名)当真是”攻势凌厉,热情如火”,不但再写长信催促,还几次来电,用语诚恳,打动了我助理叶浩、秘书何包旦、助手陈乃醉等等,并请他们对温巨侠游说。另外,又去电温巨侠当时在港的公司陈老板,表明热血相知,要她来打动温老板。
  
   长期下来,温巨侠的确给打动了。人心肉做,动之以情,诉之以义,眼看来信来电,有大志有冲劲,央求给他一个支点做他文化大业的起步,焉有不生“助他一把”之情?其实,当时许多内地找温巨侠授权出书的,像这样辞情并茂的,诚意可感,推崇目至的,也有不少,但张某实行“人海战术”,把一向极少公开露面人在香港的温巨侠身边的人一一打动,用策也算高超。
  
   于是,温巨侠表示同意先支持对方一个系列,就如他们所愿,就是当时最叫红的“少年冷血”。不过由于温巨侠跟“北京中国友谊”一贯长期合作,不能有负于人,另外与当时“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李荣德,既是同道(同为武侠创作人),又是同志(同是中国武侠小说协会理事),温巨侠答允过,有新书一定会“预”他们一份,并且只能签短暂年期,这些先决条件,也着人跟张某一一说清楚了,他也一一亲口答应了(那些洽谈的人和信,仍全在温巨侠公司任事,信亦交律师存档),并表示只要有温巨侠支持,他已感激不尽,必不让温巨侠失望云云。同时,也说明,中国市场这般宽广,既然版本不同,销量方式不一样,名目有别,各在长江地域、黄河地域及西南一带发行,不会有多大影响。
  
   结果,此书果由“漓江”出版,一纸风行,十分好销。
  
   之后,中国友谊和江苏文艺亦陆续推出,但已给漓江“吃咗头啖汤”,元气大伤,不过,销量依然可观,据行内估计,当时连正(不同版本)盗版在内,至少销达三百万册以上,这套书的影响力,迄今不衰。
  
   苦尽甘来,否极泰来,可是,温巨侠这套作品,却是美景未至,恶果先尝,且看下回分解。
  
  ——刊载于《漫画四大名捕》第六十九期“血染黄金道”
  
转载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