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晾晒记忆-个人文章】
22株忘忧草
□ 晾晒记忆
2004-11-09 22:00
收藏:0
回复:0
点击:4224
22株忘忧草 文/晾晒记忆
忘忧草忘了就好
梦里知多少
某天涯海角
某个小岛
某年某月某日某一次拥抱
轻轻河畔草
静静等天荒地老……
第一次听到这首歌就非常喜欢。喜欢上那简单的三个字——忘忧草。只是那时候不知道世界是不是真的有这样一种植物,可以有那么神奇的力量,可以让人忘记忧伤……
后来才知道几千年以前它就存在这个世界上。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萱草,在《诗经、卫风、伯兮》里载:“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意思是说:我到那里弄到一支萱草,种在母亲堂前,让母亲乐而忘忧呢?
曾经一度以为忘忧草只是如同其他的很多花一样珍藏着一种男女欢爱。现在想来,是我的狭隘和浅薄亵渎了这种圣洁的灵物。
以花送祝福是几乎所有人心中的一个浪漫的情结。我是浪漫的人,但在我走过22年的生命中,我从来没有为母亲这样浪漫过一次,不是不想,只是我知道一束花的浪漫换不来一向节俭的母亲的一个微笑……
母亲是那种心灵手巧,性格敏感细腻却又好强倔强的很传统的中国女人,似乎她的生命里只有她的长辈,父亲和我。工作只是一种铺垫,而那个小家才是她心中一辈子的牵挂和寄托。奉养老人,相夫教子,勤俭持家。
在母亲的道德观念里,孝顺父母,是一个人必须去承担的责任。记忆中始终有这样的画面,母亲跪在地上喂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吃饭。细心的擦着不小心流下来的食物。爷爷的白胡子就在那一张一翕的运动中满足宽慰的荡着。奶奶嘴角边的皱纹就在那一开一合的运动中舒展着欣慰的笑。
母亲是爱干净的人,我不知道爱干净的母亲怎么就会毫不嫌弃的收拾着爷爷奶奶排泄的污物。即使爷爷奶奶卧病在床几年,家里也永远没有那种怪怪的味道,永远都是清爽干净的。
80年代末的时候,虽然生活水平在提高,物质算不上匮乏。但却也不能像现在一样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家里偶尔有些平日里不长见的好吃的。我是定然捞不到的。母亲会小心的为爷爷奶奶留着。小时候的我会看着那些“美味”出神。有一次,奶奶看着我的馋相就叫我。我看了看母亲,母亲冲我摇头。我知道母亲的意思。母亲对奶奶说:“妈,您吃吧!她是小孩子,不缺一口。她吃的日子在后头呢!”我看到奶奶的眼角流下一滴浑浊的泪。
亲戚邻里都说爷爷奶奶还福气,有这么孝顺的儿媳妇忙里忙外的伺候着。奶奶总会满脸歉疚的说苦了这儿媳妇了。
母亲听到着些话只是笑笑,不言语。
多年之后,母亲悉心的伺候爷爷奶奶的身影始终坚实的刻在我的心里。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来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我童年记忆中的缤纷美好是和母亲有不可割舍的联系的。众多的孩子中,我的衣服总是特别的。我总是在小朋友大惊小怪的呼声里感受到一种倍受关注的快乐。那时候的我就像一个骄傲的小公主,欣然的接受着别人艳羡的目光。有时候走在路上,会有人追着问我,这件衣服在哪买的呀?真漂亮。我会仰着小脑袋骄傲的告诉他们,是妈妈做的。看来小时候的我对这样一份稚气的虚荣很是欢喜呢!
我想我继承了母亲性格中倔强。父亲曾说我和母亲就向两块石头,硬碰硬,最后不说两败俱伤,也差不多了!
渐渐长大之后,我不似儿时那么乖巧。也许那就是所谓的年少的叛逆吧!不愿意再做一个低眉顺眼的乖宝宝,总是用自己仅有的那点幼稚的思想顽固的抵抗着母亲的种种想法。顽劣,固执如我这样的孩子那时候定然是不会理解母亲的苦心。现在想来,母亲也不过只是想把她曾走过的路告诉我,让我少走些弯路。其中包含着殷殷的期盼,小心翼翼的牵挂。而我却偏要碰个头破血流也不肯低头。
我的青葱岁月几乎是伴着母亲一路的劝戒,叹息,哭泣走过去的。与母亲之间时有不和谐的音符跳动。母亲让我读书的时候,我偏就放了学不回家的去野;母亲让我天冷多加件衣服的时候,我偏就在雨天穿了裙子跑出去;母亲让我不要把东西乱放,我偏就把书本,衣物扔的乱七八糟……曾经很多次,在我与母亲冷战之后,我甚至会在母亲无奈的转身之后悄悄的在心里送一面小白旗给她。多年以后母亲背着我哭泣的样子总是莫名的刺痛我的心!但是,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对母亲说过一句“对不起”,心中有所歉疚的时候,又总是为自己找借口:每个人都有年少岁月,我本无心,只怪我太不懂事……
母亲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细水长流”。小时候我是不懂的,长大了,懂了,却又总是不认同的。也许真的是没过过苦日子的人,不知道生活疾苦。母亲常会拣起我扔掉的一张纸说,这还没用呢,怎么就扔了?我总是不屑的。我不知道那些被我揉烂的纸能有什么用?我只喜欢那种光滑柔顺纸张,写出来的字才漂亮嘛!追求完美的我,怎么可能允许我的字迹以那种皱吧吧的丑东西为载体?
初三那年搬家,我帮妈妈收拾东西的时候,看到好几件的叠的整齐的小花棉袄,我问母亲是谁的,母亲说是我小时候穿的。我拿着那些小衣服在自己的身上比来比去,嘴上还念叨着“我有这么小的时候呀?现在连我的一只手都伸不进去。”母亲看着我的傻样说:“你以为你生下来就这么大呀?”我无言以对。
那时候我好象是第一次关注我的母亲,第一次发现在我悄悄成长的时候,母亲早已青春不在。脸上和手上早已被岁月无情的划上了流转的痕迹。那也是我第一次懂得母亲节俭背后的复杂心里。因为走过了艰苦的岁月,明白生活的不易,舍不得浪费任何一点东西,哪怕是一张纸。我想母亲其实也是很怀旧的一个人。舍不得扔掉那些有着岁月痕迹的东西。
在一堆的旧物里,我看到一些衣服是打了补丁的。摸着那一块块的补丁,看着那细密的针脚。我仿佛能看到母亲低着头,认真缝补的样子。我问母亲,怎么我们家还有这样的衣服啊?母亲告诉我,她嫁给爸爸的时候,真的是家徒四壁。一间破草房,唯一的家具是两个木头箱子。哪有钱都买新衣服啊?好一点的衣服是舍不得总穿的,只有出去的时候才穿一次。宝贝的很!母亲小心的抚摩着那些衣服,仿佛是在抚摩自己的年轻岁月。
母亲抬头看一眼那间生活了10几年的大房子说,这个家是我和你爸燕子衔泥一样一点点的置办起来的,如今要走了还真有点舍不得呢!那一刻我拉着妈妈粗糙的手,心里有些一直纠缠着我的冰冷的东西慢慢的融化,留下的只是温暖的塌实……
母亲是细腻敏感缺又有些孩子气的女人。很多好朋友去过我家之后都会对我说:“你妈妈好象小孩子”。我只是笑。是的母亲是像个孩子,母亲在经历岁月之后还能有孩子般的天真,我觉得很难得。有几个人在经历生活的流转之后还能有这样的一份心境?世故了,圆滑了,冷漠了……已经半百的母亲依然会为电视中一个画面,一个情节感动的流泪,依然能为我偶尔带回家的好吃的笑的开怀,依然能在朋友来家的时候和朋友热闹的聊天。过去的多少年里,母亲怜惜着我,疼爱着我,如同珍宝。在我渐渐成熟之后,我为什么不能像母亲怜惜我一样的爱护为我付出了几乎全部的母亲呢?
如今,我一个人生活在外,一个人面对着复杂的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面对渺茫的未来。习惯了一个人去承担,早已经不是那个牵着妈妈衣角的羞怯的小丫头,早已经不是那个叛逆,顽劣的倔丫头。但是依然依赖着家的温暖,依赖着母亲怀里太阳的味道,依赖着母亲不绝的唠叨。只是不会在母亲面前哭泣,不会在打给母亲的电话里说一个难字。而每次迈向家的脚步都是轻松,快乐,急切的。我知道家里永远有一个人在翘望着为我守侯,永远有一个也许并不坚实但足够坚定的港口在我等候。
大二那年的寒假,我在心中盘算着想给母亲一个意外的惊喜,所以把放假的时间晚说了一天。当我突然的出现在母亲面前的时候,母亲竟然就像孩子一样兴奋的扑进我的怀里,开怀的笑过之后竟然就在我的怀里哭起来……
我没有见过忘忧草。但是我想它定然是灵动,温婉,纯净的植物。我没有送过一株忘忧草给我的母亲,但是我却会在我的心中每年种一株忘忧草给我的母亲。
22株忘忧草在我的心中蓬勃的生长着,我对母亲的爱和越来越浓的保护意识是它们生存的土壤。
即便世界上都不曾有过这样的植物,我的母亲一样能得到忘忧草的庇佑。因为我长大了,我不会让它们在母亲的世界里凋落……
作者签名: 我的文集地址:http://www.9466.com/literature/ebook.php?userid=6955
文字是盛开在我生命深处的那朵紫花的曼佗罗,鲜亮的颜色永远诱惑着我一步步的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