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雪堂-个人文章

关于王二的精神问题   

雪堂
2004-10-30 22:14   收藏:0 回复:1 点击:3245

    几天前看到友人在文后的留言,说你已经开始引用王小波了。我顿时警觉起来。反省了半天,发觉自己还没有到“言必称”——也就是所谓“王小波门下走狗”的地步嘛。闻者足戒。话说回来,“门下走狗”何其多也。虽然我承认王二的杂文自己往往无可辩驳,那也只是本身学养的缘故,却不愿以王二做工具,敌人扑来就搬过来以之抵挡或反击。世上的“开门之人”无不是真的猛士,不但自己赫然独立,而且也大度地被人所用。我一向以为,承担自己的过错并不难,难的是可以承担别人的过错;承担别人的过错也不难,难的是承担了后人的过错。
  
   其实也不用去说人家“王小波门下走狗”的好坏,因为对于这个所谓的圈子我根本就不了解。如果这个年代里,只出了一个王二,而且三言两语就让我也成了他新的门下走狗,那只能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世上只有一个王二,这才是悲哀。当然,我是不会自认是这种“走狗”的,因为如果真的了解这个人的做派,觉得其活得很过瘾,就远不会成为别人的走狗——只会在一个绝对平等的地方去想想别人的事情,而且也不怎么说出来;即使说出来,也要故意说得让人听不明白。我觉得这正是王二的狡猾之处:他先把自己也放在要嘲讽的行伍里,表明自己也不是什么好货,堵住别人的嘴;然后由己及人,就可以毫无顾忌地说事情了。特别是这个“由己及人”,王二似乎是对孔孟的秩序深恶痛绝的,每每提到“由己及人”的罪恶,自己却弄个笑脸这样地做着。除此之外,王二确实还患有严重的性幻想症。这在关于“王二”的小说里是有目共睹的,无论是身处怎样的物质或是精神的困难时期,他总能找到精神与身体均无懈可击的异性与之一并特立独行,这就大大掩盖了其许多作品的现实意义,使其貌似荒诞不禁。这正是他转移别人注意力的别有用心,之所以要这样转移注意力,我猜可能是因为:一,要降低作品的风险性,叫那些准备封锁之人失去阅读的耐心,草率定案,正是《黄金时代》中写交代材料那种手法;二,恰恰是特立独行的标签,没有这些他自己觉得不像话,他的故事就不是好看的故事了。第三才有可能是纯粹因为自然生活的歧变。——这是我的看法。
  
   王二曾经说过“70年代是我们(那一代)的精神财富”,还说“《黄金时代》是我的宠儿”。照我看来,王二所依仗的,他说过的“黄金时代”正是其一,真正到了“言必称”的地步。对于这一点,我们读读就好,不必太过认真。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精神负担,如果你没有他那种经历,就不必为他的言行而太过动容。我是这样认为的:虽然那确实是一个“特殊时期”,但是如果根本就没有真正的生活体验,也就不必妄称找到了自己远年的精神知己,因为这种行为过于矫情和滥造。也就是说,中间隔着时间,我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真正进入王二的精神生活。但是我并不遗憾,我看重的是他对今天自己生活的实践意义。至于另外一处,我觉得大概是——他可以准确谈论和表述“人性”,却不做评价——关于这个证据不是很多。那么对此就有两个常识性判断,一是他以为“凡此种种”皆出乎自然;或者就是他要说的“人性”问题太过复杂,我们看不全。古今中外的小说作品几乎都要触及人性的,但是一提到往往就性质明确,而且很无趣。现在类似王二对待人性态度的小说开始蓬勃,然而要知道那时只有一个王二,其余同类都不曾露面,精神问题,高下立见。
  
   朽与不朽,确实是残酷的标准,然而持之一念却太固执了。王二是亲切的。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