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敬一兵-个人文章】
眼光是一缕直线的金辉
□ 敬一兵
2004-10-03 21:12
收藏:0
回复:0
点击:4680
一条曲线,在数学家的眼睛里,仅只是矢量坐标中一条直线之两个端点的移动结果;在哲学家的眼睛里,却又成为物质与精神缠绵的线索;而到了文学家的眼睛里,顿时变作维纳斯风情万种的细腰。由此看来,一条曲线,因了人的才智不同,用法不同,效果也就天壤之别,其间的差异,不在于曲线自身,而在于如何审视,即一个眼光问题。
宇宙大爆炸的那个瞬间,就已经确定了人类的眼光是直接而又朴实的,自然原本就是这样,借由感官变为意识而反映在我们的脑海之中。以前掩映在一片茅草中的瓦房,随着溪水流淌出清雅的韵律,几个光屁股的小孩,欢快地奔跑在挂满沉甸甸麦穗的田野里,如今孩子长大成人,瓦房被附近城市的高楼淹没,那片金色的田野,也被堆满散发着霉味的垃圾所取代。于是,直接又朴实的眼光,被活生生地扭曲,其间还有某些被折断的惨烈声传出,精神的向往流于琐碎,意识的象征成了抽象的符号,轻易消失的,是自然的真实,还有一如眼光的那条直线。过程的累积,叠现眼前,我看见的全是,点数钞票忙忙碌碌的手指运动。运动相对于静止,全面相对于部分,联系在中间的,便是取舍,插在瓦盆里的几枝鲜活的油菜花,被大把堆积在纯银工艺花篮里的玫瑰替换,物象的切换,带着那种刺痛,粘贴在了静止的眼光里,仿佛我经常隐隐痛楚的心。
如果能够滑稽地站在空间被折断的端面处,那么毫不武断的说,看见的大多是,在扭曲的惯性作用下,眼光被分割至濒临极限的张敛结果,大凡眼光的曲线,就是这样练就的。愈是逼近曲线的极致,张敛的反差也就愈是强烈,天地间处于完全平面意义上的人,因了眼光的弯曲,顿时有了高下,贫富和贵贱的区别,更为可怕的是,这种区别的遗传趋势日渐清晰。趋势的探索俨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只能这么认定,眼光扫描趋势的形成还是有一定依据的,比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的视觉效果等等,都是依据的来源。名贵的茶叶是绝不能置于土大碗里用开水来冲泡的,宛如花粉粘在了蜜蜂的腿上,就是诗人眼光里的美丽,假如粘在了苍蝇的腿上,那可就成了眼光乃至心灵被玷污的象征,于是,习惯成了自然,趋势得到了记忆的促进,从而反作用于意识,就象原本美丽的玫瑰花园,因为某个少女曾经在此不幸被人粗暴非礼,一夜之间,她目光触及到的所有玫瑰花,都变成了狰狞与丑陋的化身。如果曲线的两端,始终沿循彼此相对的方向弯曲下去,最终便会形成一个圆圈,倘若接缝处被焊接,封闭即告完成,于是,眼光的魅力,个性,当然还有质朴,统统被笼罩,动弹不得。
弯曲的眼光一旦被固执所遗传,膨胀的欲望便应运而生,眼光里的一切景象经由意识的反作用,随之膨胀,并影响周围的一切,沾沾自喜的情绪开始蔓延,涟漪的震荡与蚂蚁和兔子的对话声形成同律,让我了解到蚂蚁的行为动机:蚂蚁在路上看见走来一头大象,于是伸出自己的一条腿,兔子不解,蚂蚁骄傲地对兔子撇撇嘴说,“嘘!别出声,老子绊他一跤!”大道相通,蔓延的结果就这样被确定,于人而言,膨胀的结果可想而知。作为佐证,《红顶商人胡雪岩》里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拥有天下的眼光,那么你可以做天下的生意。当然,眼光张敛的结果,可以用好与坏的相对来评判,好与坏,其间仅一线之隔,因而互为转换也就极易发生,倘若骑在这条线上,你分明可感觉到转换的力量在冥冥之中,此消彼长。本质上而言,眼光是动态的物象,因而服从于动态平衡的规律,狂妄与自卑均不可取,由此,草野之心,麋鹿之性在我的心里悄然绽放,直达平衡界面的终点,好不快活。
杏花,春雨,江南,三个普通平常的名词,从沉睡中醒来,跃入我的脑海,联袂演绎出满目的绚丽色彩,舌底有细雨的甜润,再辅之一语“江南”,好大的时空跨越,宛如天空翱翔的雄鹰,鸟瞰南国的春色。眼光在时空中的穿梭,感觉自然需要参照来确定,越是靠近参照物,力度也就愈加明显,这就好比井底之蛙,眼光所及的天空仅仅是井口处的那一点点,所以游移的速度自然也就快捷,可是一旦蛙跃井而出,便自会感觉眼光仿佛停滞。一种超越感油然而起。将目光从自己的身边移入天地之间,象雄鹰那样极目远眺,深邃的自然就会让锐厉的锋芒顷刻柔和,如同甘露滋润心田,茁壮成长起来的,必定为似水柔情。于是,在柔情的抚慰里,眼光的原始记忆得以恢复,催生潜意识觉醒,凭借弹力将弯曲的眼光纠正为直线。直线是不折不扣的,是坦荡耿直的,因为在直线的身躯上,任何人都看不见它的阴影。
视野宽广了,心地自然坦荡,一种感觉,无为而无不为,化成一粒种子,被播进无垠的环宇,伴着时空的延续,萌动抽芽,渐渐浓绿。我的眼前呈现出一片光明,复归于原本的真实,自然的美丽,得以辉煌,仿佛耀目的金子。俟时光伸长,我惊喜地发现,眼光是一缕直线的金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