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七槐子-个人文章

随笔新作二: 颂 歌

七槐子
2004-10-03 14:12   收藏:0 回复:0 点击:4955

    颂 歌
  
  
  04-10-3
  
  
  
  
  
  早晨又欣赏了一遍古筝曲《伽耶颂》的演奏。这张光盘是上海一家音像出版社出的,收录了2000年中日韩三国古筝名家音乐会的实况。我很喜欢韩国女演奏家金日轮指下的这支伽耶琴独奏曲,听过许多遍了,有些旋律可以哼出来。作曲子的人叫朴范勋,不知道其原始的音乐素材取自哪里,琴声和歌声隐约透露着几分古朴。所谓“歌声”,那是鼓琴者随着琴声唱出来的,相当于我们的女中音吧,比平常听到的那些歌声要本色得多,叫我联想着深山里红枫掩映的流水。她的琴声也和古筝不大一样,手上没有戴任何器械,是用自己的十指与琴弦直接触摸,这与她本色的歌声一样,真切无碍地吟唱出心里的声音。
  
  《伽耶颂》是一支什么曲子呢?这个问号困扰我快一年了。有一条好处,就是经常想起这个曲子,将光盘放进电脑再欣赏一遍,潜心体味琴声歌声在诉说什么。我想到了两层意思——
  
  先是想到佛弟子的心灵故乡“菩提伽耶”。这是一处圣地,相传释迦牟尼是在这里成佛的。我读到过相关的描述,大意是说,释迦牟尼苦修6年,从喜马拉雅山脚下云游到此,惶惑中听见尼连禅河对岸传来歌声,歌曰:“琴弦太紧难成调,琴弦太松不成音,不紧不松声动人。”他明白了,要离开苦乐两极,让心灵在平和的中间地带思考,才可能悟彻天地人生。后来他用河水洗去一身污垢,又喝了牧羊女馈赠的乳粥,走到一棵菩提树下沉思,以至洞彻了生命真相,成为觉悟者。这一天正是中国农历腊月初八,后来咱们的佛教徒煮“腊八粥”供佛,据说就是仿效那位善良的牧羊女。没有她奉送乳粥,释迦牟尼可能走不到菩提树下就已经饿死了。看来,成为觉悟者之前,一支民谣、一碗粥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伽耶颂》和“菩提伽耶”的那支民谣、那碗乳粥有没有联系呢?我无法判断,只是将琴声和歌声引领到意念深处,潜入遥远的尼连禅河水悉心涵泳着。
  
  又想到另一层意思。起因是我在一则韩国的旅游广告上看到这样几行字:“伽耶山位于小白山脉一侧。海印寺、磨崖佛立像、龙门瀑布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很有名。以枫叶出名的地方是位于海仁(?)寺入口处的红流洞溪谷。因溪水被秋日枫叶映红,故称作红流洞。山中的木鱼声和山鸟声遥相呼应,更增添秋日枫叶的情趣。”呵呵,韩国的作曲家不写自己的“伽耶山”,却去吟颂万里之外的“菩提伽耶”或者那部《伽耶山顶经》之类,可能性为小吧。这里的伽耶山也是一片佛家净土,照耀着佛的圣洁光芒,形象地说一句红流洞溪牵连着尼连禅河,不为过吧。我是个懒于考证勤于感悟的人,比较相信和依赖个人直觉,喜欢直奔问题的核心处去琢磨。这不是一个好习惯,我也知道,可难改了。我从《伽耶颂》里感受到红色、绿色和金色,她们又都让来自星星闪耀处的清澈月光注视着。听这样的琴声歌声,会想起许多人和事情,也许还一同徜徉在我深层睡眠的月光里,可惜那是我意识不到的一种人生真实。
  
  顺便提一下,我浏览过印度“菩提伽耶”的图片。用哪些词语形容呢?汉语里有不少形容词,可堆在一起,也比不上年年月月层层淤积的金身宝塔暮鼓晨钟吧。我宁愿到北京西山那棵活了一千年的菩提树下面去静坐片刻。有一年,我在红绸子上写了几个字,挂在树枝上了。字迹早叫风雨漫漶啦,惟有心灵中的声音不朽。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