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转载大王-个人文章

教师的权威[转载]

转载大王
2004-08-09 14:40   收藏:0 回复:1 点击:5400

    教师的权威,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使学生信从的力量或影响力。
  
  教师是需要权威的。教师的权威是教育教学高效、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甚至是前提。我们常常看到,一个有权威的教师在自己的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效果特好,令出必行,令行禁止;若是班主任,他的班级一定班风好,凝聚力高,班级人际关系和谐,舆论健康向上,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他的学生很少犯错误,学习成绩提高也比较显著;在学校的其他各项活动中他的班级每每走在前列。如是科任教师,那么,他能很好的领导自己的学生、很好的驾驭课堂,学生能高效率地听好他的课,喜欢并热爱他的教学,成绩斐然。
  
  教师的权威是如何产生的呢?它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一定社会赋予教师的职务、权力、地位和身份而产生的权威;是契约的和法定的,学生必须服从和遵循。教师让学生驯服这种权威是教师的权利,而学生驯从这种权威则是学生应尽的义务。二是来自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与素养所产生的权威,即教师所具有的德才学识而产生形成的权威。这种权威对学生来说,是发自内心的对教师的心悦诚服,会使学生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接受教师教育教学的影响。
  
  现实中,许多教师来自自身的权威不强,于是便极力乞怜于社会赋予的权威,并日益强化它。他们常常借助于指示、命令,借助于手中掌握的可支配的教育资源,如奖励、惩罚、班干部任免、座位安排、表扬、批评等等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来维系教育教学秩序和提高效率。但是,在这种权威下,学生是被动消极服从的,它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和对立情绪。教师则又反过来威逼强迫学生服从,甚至采用侮辱恐吓体罚等手段逼迫学生就范。在这种权威下面,教育教学活动看似有序和可控,可是学生的思维活动却遭到了严重的压抑,批判意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遭到了扼杀和销闭。教师滥用这种权威还会严重扼杀学生的主体意识,很早就将未来的国家主人驯化出了一身奴性!
  
  所以,我主张教师要慎用社会赋予的权威,要以自己的德才学识产生形成的权威去影响学生。因为在这种权威的作用下,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多表现为自觉自愿,积极主动。教师能以自己崇高的品德,杰出的才能,广博的学识和卓越的见识树威壮威,那么,学生对这种权威是会倾倒、折服、陶醉的。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以“德”生威。教师既要言教更要身教,从人格上赢得学生的尊重,征服学生的心,才能从根本上奠定自己的权威。因此,教师要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争取从人格上赢得学生。要热爱学生,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乐学生所乐,解学生所疑。以高雅的“品格”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以馨香的“品德”去扣击学生的心扉;以楷模形象去赢得学生的敬仰和尊重。这样,学生怎不“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要不断精进自己的才学,以“才”生威。我们处于知识爆炸时代,知识的快速储备、更新,已经刻不容缓;而且网络时代数字化时代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有“诲人不倦”的资本;对新知识、新技能、新理念,要时刻保持好奇和敏锐,不要拒绝,要努力去学习和掌握,方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教育教学的需要。否则,一个教师如果知识老化,又不思学习,面对新知识新理念一无所知,面对教育教学的新技术一筹莫展,那么,他既落伍于时代,更会被学生瞧不起,还有何权威可言?
  
  教师还要有多方面的才能,至少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精湛的专长,以“能”生威。现实中并不鲜见:许多教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拿得起放得下,业余还能吹拉弹唱琴棋书画了解足坛变幻知晓世界风云一口普通话又有好口才一笔好字一手好文章……对学生往往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在学生中也大有感召力。也有的教师教学有方法,活动有思路,能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给以正确引导和帮助,他的话学生也往往奉若圭臬,在学生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总之,教师要靠自己的德才能识产生和形成权威,不要滥用社会赋予的职务地位权力等法定权威。只要在德才学识上成为学生的楷模和表率,教师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不可替代的权威。
  
  
  

作者签名:
念年年拈捻,话花花滑划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