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敬一兵-个人文章

默默与天语

敬一兵
2004-08-06 13:19   收藏:0 回复:1 点击:4820

    大音无声,大象无形是自然所表现出的特点。
  
   传说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拿一花一语不发,众人面面相觑,唯有摩诃迦叶发出会心微笑,于是禅就这样在默默无语中产生了。
  
   无独有偶,据称吴敬梓也是在逃离严峻残酷的倾轧,安静地回到朴素的书斋,才写出了“天不收,地不管”和“不贪图人的富贵,不伺候人的颜色”这充满沉默气息以及草野之心的佳句。
  
   佛学权威维摩更是从默默绽放的花朵里领悟到自然的真谛,为后人留下了“沉默犹如雷鸣般地震耳”的一默如雷那样的训示。
  
   然而反观我们的周围,为了鸡毛蒜皮大动干戈;为了蝇头小利相互倾轧;为了一官半职头破血流以及为了功名恩怨喋喋不休等而成长错位矮了的人们,全力情结累了的人们,急功近利害了的人们,修养缺失毁了的人们比比皆是。尤其令人痛心扼腕的是因为争强好胜以及情绪冲动而导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产生了很多的障碍。
  
   所以学会倾听人与人之间那没有声音的声音的理解,自然也就日趋凸现出珍贵无比的价值。明白了这一点的人们终于找到了医治自身病疾的良药——沉默。
  
   实际上,沉默并非无声,只因音阶不同,人们听不到罢了。一则禅语故事教会了我们如何去倾听:有一修行者专程到山中拜访禅师,禅师见他内心有傲气故避而不答其问话,反而问他:“你到这儿之前,是否曾经过山谷?”他答道:“是的。”禅师又问:“你可听到山谷的声音?”他回答:“没有。”禅师最后说:“那么你要先学会去听,然后从听到山谷声音的地方进去,就是通往禅门之路了。”
  
   这个禅语故事与瑞士哲学家马科斯比卡托的“人的语言由沉默而来,并且又回复到沉默”之所说有异曲同工之效。默是自然的本来面目,只有在默默中我们才能感觉到真实的存在,所谓“沉默是金”和“心有灵犀一点通”就是这个道理。
  
   被誉为“和死神争相做事”的铃木大拙一生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这样说过:“人,不一定要伟大,只要成为一个坦诚可靠的人就可以了。一生能默默地努力工作,到要说永别的时候,即自然消失,这就是我所说的伟人——一个平平凡凡的小市民。”的确,我们只要学会保持“水深自然静”的那种谦虚和沉默式的大度,就一定会象默默耸立的高山那样,以自己悍然的风度去见证岁月的历史,并在“吾心静不起纹”的心态下找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的真实天堂。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