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jlyjlwh200-个人文章

口前有个好去处

jlyjlwh200
2004-07-09 15:55   收藏:9 回复:4 点击:4122

    我自幼生长在广袤无垠的东北大平原上,平原的一望无际,真乃是心旷神怡,也造就了我一生的独特性格。
  刚到山区,对起伏不平的山峰也自然生出了几分好奇。但随着对山的熟悉,随着走南闯北对名山大川地游历,对山的感情渐渐有些淡薄了。身居口前,连山根下都未曾涉足。心想,这山有啥看头?着实生出一种轻蔑之感。
  人的一切,大概都有个定数,一次偶然的机会,却使我和口前的一个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说起我认识这座山,还真得感谢肥胖。我曾做过一篇文章,叫《减肥记》,说得嘴直冒油。有的网友看了不是加油就是叫好,其不知人的语言大抵是不要轻信的好。经过时间的考验,才算真。我做完那篇文章后,不几天,就由于工作忙、天气冷、腿疼、喘不上来气,总之那理由多了,一句话,就是不去锻炼才叫对。
  结果,体重变得比身高大,身高不足一米七;体重却达到了一百七还挂零。吓人不?不能在这样下去了。一天电视里播出一则消息,登烈士碑山的消息,说得天花乱坠,说登山赛过活神仙。好办,广播电视人都是我的老部下,打个电话吧。
  由此我就上山了,由此我就爱上了这座山,由此我就有了今天赞美这座山。
  肥胖的网友可能对减肥的事更关心。咋样了?减下去了呗!还不少,40斤。还敢食言吗?要听详细的,过几天保证说。肥减去还不是山的功劳吗?
  我爱上了这座山。这座山叫什么名字?我不得而知,别人大概也不知道吧。因为我从没听别人提起过。我倒给他起了个名字,叫烈士碑山。
  起名字总得有个缘故。烈士碑山,顾名思义,山上有个烈士碑。有烈士碑,还有国民党中央军的炮楼遗址。这就成了好个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既能缅怀先烈,又能看到国民党的腐朽,对比的教育远比空洞说教强百倍。
  一进山口,就可看到烈士碑巍然耸立,这些当年为了解放口前的英烈们长眠在地下,四周环绕苍松翠柏;碑上书写着当年战役的状况、英烈的名字。
  烈士们,人们是不会忘记的,每到清明节,中小学生纷纷来到这里,召开主题班会等,给烈士们献上鲜花。
  我每当走到烈士碑前,都忍不住从内心中油然生出敬意,口中发出一句:伟大!崇高!
  登山的人们更是每天必到烈火碑前,陪伴烈士走过每一天。
  山上国民党军队炮楼的遗址尚存, 这帮家伙当年为了顽固守卫他们即将失去的世袭领地,对我人民解放军顽固抵抗,他们凭着占据烈士碑山的险要处,猛烈地阻击我人民解放军。在山上构筑了三座大碉堡,战壕的遗址更清晰。看出他们的当年的猖狂。但腐朽力量终究要走向灭亡,曾几何时,他们就烟消雾灭,碉堡的残址就是敌人灭亡的见证。
  我每当走到炮楼旁时,面对这帮腐朽的家伙,不想浪费一个字,只能从鼻腔里发出一个字:哼!表示对他们的轻视。
  要说山上最可爱的还是那些野山花了,大约有上百种。究竟叫什么名字?我不得而知,自己又不是学植物学的,身边也找不到学植物学的。但我想,他们的名字比“猫爪子”、“猴爪子”、“老鸹眼”等也好不哪去。他们可起不出什么西木歼、无坚不摧、胡杨老大、竹辉、长空飞雁、小逸、888、333、若诗、江月、凤凰飞天、海蓝宝石、孤星泪、濯妖等这样的好名字,这些名字我都起不出来。
  这山上就是没有yoyo,蹽到国外去了, 论果实,什么水果都赶不上她
  ,估计吃到yoyo的人不会很多。
  我就不行,连个“猫爪子”这样的次名也起不出,弄个jlyjlwh2004的名,看多土气,啥意思吗?啥意思也讲不出来。急眼我叫齐天大圣,看把你们全盖了不?不行,别再出个如来佛,我就惨了。
  我有个毛病,思想信马游缰,写文章也不安分,说着说着就下道。好在有自知之明,跑不远保证能绕回来,还不会离主题太远,这叫什么?这叫能!不信你跑个我看看。保证找不到回头路了。
  且说山上的野花,从小草冒尖起,它就不示弱,和野草赛着长。一种小蓝花先粉墨登场,蓝瓦瓦地遍山都是,小花不大,看起来是那样地水灵,那样地亲切,那样地令人心醉。人们一把把地摘着回去泡茶喝,据说能成仙得道。谁说的?我说的。接着是百野花竞相开放,花什么颜色的都有,隔一段换一样,看得你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满山遍野香味沁人心脾。谁都会忍不住大叫一声:祖国啊!好一派美丽的风光!
  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山上的野花更不能采嗷!
  野花永远开不败,从初春到盛夏;从盛夏到金秋,竞相表演,那真是“乱哄哄你方开罢我登场,到头来都是为人们作嫁衣裳”。好一个无私奉献精神!
  说登山就不能不说到野菜,野菜决不甘心落后,和野花争宠。你野花能饱人们的眼福、鼻福,那算啥?我能饱人们的口福。哈哈!野菜得意的浑身乱颤抖。人们也决不客气,绿色食品谁不先食为快。登山的人们会结合。钻到林子里,边登山边采菜,没等怎么累,人已到山顶。兜内鼓鼓的,四斤五斤足有,大有收获,市场2元左右的野菜,人早晨锻炼了还收入个十块八块的,谁不沾沾自喜?
  一春天采的野菜吃不了,晒干菜绿色食品吃一年。我可是个大熊包,虽说山区住了有20年,到山上瞎模糊地什么也找不着,笨蛋一个。但大家不要为我惋惜,只要有钱还愁没野菜吃?
  放蚕应算是山上的一大景观,在方圆四五垧地的一片柞树林中,一年放两茬蚕,每天登山看着蚕生长的全过程,真是好玩极了。
  蚕得天热一点,才可放到山上,不然会冻死的。放出的小蚕,像一寸多长的线头,趴在柞树叶子上,快乐地生活着。那小东西别看小,食欲满大呢。几天工夫,树上的叶子都变成了锯锯齿。但这小家伙懒得很,宁可饿死它也不挪地方,人就得像侍弄婴儿一样帮助它,将它挪到叶子繁茂的枝子。
  小虫子渐渐变成了中虫子;中虫子变成了大虫子。大虫子可就威风凛凛、杀气腾腾了。其实它是吓人玩呢,性情温和得很。黄绿黄绿的,长着两个大犄角,整天精神奕奕,开始我还很害怕,后见它挺温顺的,也就不把它放在心上了。
  据说这个大虫子味道美极了。一次下乡,主人真的用这道名菜招待了我们,可我看着那肉糊糊的大绿虫子,实在没敢动筷。我自己做了篇文章,叫《吃的勇气》,穷吹一通,以为自己是天下最有吃的勇气的人啦,这次我才发现还不行。
  秋天大虫子钻到了蚕茧里,有一句话叫“作茧自缚”准确无比。做出的蚕茧,挺有意思,毛茸茸的一个椭圆蛋,蚕藏到里面去安歇。也因此成了人们口中的美食。
  蚕茧高蛋白。据说一个蚕茧比一个鸡蛋营养都高。那我还是鼓了三年的勇气才敢吃。有时我挺恨嘴这个家伙的,勇气总是很缺乏。你想你大着胆子往下造,下去不都变粪了?有啥?可它愣装高贵,虽然长在我脸上,我也左右不了它。
  第一年,别人当山珍送来蚕茧,我一看,和小时挖苍蝇那个蛹长得没两样,一看就恶心,还能谈到吃?放在仓房喂了老鼠;第二年,又送了来,我得当好东西,显得极其兴奋地接过起来,免得冷了人家的一片好心。人走后,置到仓房,这次放得高,老鼠没吃到,变成蛾子飞了。
  第三年,看得多了,别人大口造,差啥呀?造一个:香!再造一个:香极了!!再造一个,香透腔了!!!直到现在特爱造。
  怎么样?馋了吧!买去!市场有都是。
  山顶那真叫棒。往东看,整个口前尽收眼底,每天的新变化都逃离不了登友的眼睛。东山和烈士碑山遥遥相望,山下居住着水电部一局的职工和家属,登山的人络绎不绝,大有压过烈士碑山之势。山峰连绵不断,向长白山余脉延伸开去。薄雾缭绕,让人遐思。
  北面的山,我起个名暂且叫北山吧。北山下是一条河,长流不息的五里河。我曾住在河边,那真可谓依山傍水,我亲属从大地方来,看到这种景致,羡慕得要发晕。北山可了不得,全国也难找,春天的景致最迷人,五一刚过,那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杏花开”。满山遍野一片银白,人们纷纷上山赏花、拍照。我想王母娘娘的蟠桃园也不过如此吧?
  向西看,可就得讲故事了:
  很久很久以前,下面是个很大的湖。湖内住着一对鳌龙,每年都适时行风降雨,浇灌百里山林和农田。农民生活富足,十分感谢鳌龙。
  老鳌龙年过花甲,膝下无子,只有一女,名叫鳌哈达公主。日日戏水练武,好保鳌龙湖永远为宝湖。
  但不幸的事终于发生了,一群乌龟在黑龟精的带领下,从松花江逆流而上,霸占了鳌龙湖,用污水毒死了老鳌龙夫妇;淹没村庄、冲毁农田,溺死无数百姓。
  鳌哈达公主决心为父母报仇、为百姓除害。与黑龟精斗了七天七夜,终于砍断黑龟精的头。但鳌哈达公主也累死了。她变作了一座山,形如龙头注视松花江,人们为了怀念鳌哈达公主,把这座山叫鳌哈达山。
  北方的山,山坡缓,而鳌哈达山则呈立陡状,形似桂林山,有傲视群山的气势。鳌哈达山与烈士碑山只一道相隔,假如一天有识之士在此建起索道车, 那可就招来万家客了。
  烈士碑山还有个奇景,这是我在峨嵋看到的。
  一天,大雾弥漫,能见度只有四五米。雾天锻炼总是不好的,可我还是向山上走去。越往上走,能见度越高,雾渐渐地也就稀薄了。到山上时,已是万里晴空。遥望前方,一片银白世界,天地相接处,玉宇琼楼,比比皆是。蓬莱仙境也不过如此而已。微低眼帘,整个大地犹如“卷起千堆雪”,这么说罢,跟坐在飞机上望着大地一摸一样,口前镇淹没了,鳌哈达隐没了,群山埋没了。什么也没有了,仿佛只有自己置身在天地间。简直达到了忘我的境地。我这下着实尝到了做神仙的味道。
  当我下到山底时,雾没有少,天没有晴,能见度没有减。看山上是多么的神奇!
  农历端午节是烈士碑山最热闹的一天,人们趁太阳没有出来的时候就上山采艾蒿,据说用它洗脸精神一年;挂在门前熏蚊子;挂在窗上免灾殃。
  山上的人数以千计,向搜寻宝物一样,可是上山艾蒿实在少,人比艾蒿稠。
  中间靠东面是一马平川,足可建起跑马场,烈士碑山真是个好地方,如果有人来开发,成为旅游胜地没问题。
  始登山者,名叫张永祯。登山史远大于15年,可谓老前辈。山上的路他去修,山上的活动他去组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楞是凭着自己的一双手,把一个山头子铲平了。给人们铲出一片活动地盘,还建了个亭子,取名“永祯厅”,为人们遮风挡雨。大家为了表彰他,还贴了一副对联。
  在亭子的四周,张永祯植满了花草树木,真是家花野花竞相开放,男女老幼练出花样。人们上得山来,眼望东方喷薄欲出的朝日、耳聆如歌如诉的鸟鸣、口吸温馨无比的空气,谁还想下得山来?不下也得下,有事需要做,下吧!明天再来!
  2004年7月9日15:54分完稿
  
  
原创[文.浮 世]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