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竹辉-个人文章】
掌勺滋味
□ 竹辉
2004-07-02 15:03
收藏:1
回复:22
点击:935
有同事说,老婆总埋怨他炒菜不好吃,我说:“多放油。”另一人说,烧的鱼不好吃,我又脱口而出:“多放油。”说完几个人一起笑。
其实我也是不会炒菜的。多年来一直是母亲承担原料采办兼主厨,我享受着,还诸多挑剔。母亲有时会说,嫌不好吃,你来做啊。我只好一边劝她要接受群众意见一边及时撤退。
开始和厨房亲密接触是在工作以后。被邀请至单身公寓吃饭。当然要帮忙做事的。主人是位娇小而能干的女孩,叫羽。分配给我的任务是剥蒜瓣。看我用指甲一粒一粒慢慢剥蒜皮挺费劲的,她就教我一个绝妙的方法:把蒜瓣放在砧板上,用刀拍,蒜瓣被拍碎,蒜皮就掉了。觉得这个办法挺新鲜,我依法而行。在干干净净的砧板中间摆上一粒蒜瓣,菜刀横着举高,对着蒜瓣“啪”地一声拍下去,把刀拿起来一看----砧板上依然干干净净,蒜瓣却不见了。回身看羽,也不见了----已经笑得蹲下,边笑边说:“哎哟,没见过这种刀法……”一回生二回熟,我另拿蒜瓣来拍,就很准了。 接着削土豆皮,然而手拿刮刀削皮的姿势又让另一女孩笑倒,边笑边断言我一定从未干过这活。靠,拿刮刀要什么姿势。羽却夸我刮的又快又好,倒不必讲究什么姿势。
然后我就在旁边看羽炒菜,小锅铲把各种颜色的原材料翻来覆去,一会儿加一点这样那样的调味料,香味就热腾腾翻转开来,我就开始咽口水。这样一来二去,觉得炒菜也没什么了不起,开始回家和母亲叫板。
印象中比较成功的一道菜是烧茄子。怕母亲在旁边指指点点,便哄她去看电视,并且保证绝不砸锅。自己一个人在厨房大展拳脚,感觉还不错。点火,放油。茄子这玩意,还真耗油,我给多少它们吃多少。干脆就给到它们吃不进为止。茄子煎出香味后,放盐,各种调料都来一点,想一想又滴了几滴醋,盖上锅盖焖。起锅后看盘子里,紫色的茄子油亮闪光,浓香扑鼻。得意地端着盘子绕场一周,要家里每个人闻一下,均赞叹不已。母亲也笑了,但还是不服气地说,“你放那么多油,当然香啦!”呵呵,小试一把就如此成功,着实得意。
还做过一次很漂亮的菜,其实是甜品----拔丝苹果。父母以前也做过拔丝苹果拔丝香蕉类的东西,就是从来没有拔出过丝来。我是在菜谱上学的。锅里给水,给油,放白砂糖,小火温着,锅铲沿同一方向画圆,就这样搅啊搅啊,搅成糖浆,把苹果块入锅,翻转起锅,撒点芝麻。摆在桌子上,迫不及待用筷子掂起一块苹果,果然就拔出丝来,一道亮晶晶的弧线划过空间,如金丝线一般闪着光,晶莹剔透,瞬间凝固。当时就惊叹起来。拔丝苹果的味道已经忘记,那缕美极了的金丝线却一直留在记忆里。只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再没有这样成功过,即便是拔出丝来也不会立即凝固成形。仔细回忆那次熬糖浆的火候和时间,只遗憾没有记下来,不知道巧在哪里!
发现我做菜,若是偶尔为之也还凑合,要肩负一家人的饭桌是远远不够的。也许是因为懒的缘故吧,现在进厨房有些少了,有时做菜感觉没有以前味道好,看来还是应该多练习。掂勺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理直气壮逃避洗碗收拾灶台的厄运。其实做菜还是很开心的,菜入油锅噼噼啪啪热热闹闹的声音,让人觉得生活充满活力充满希望。菜出锅的时候入盘,然后浇上汤汁,看汤汁慢慢渗下去,如生活滋味慢慢渗入永恒的时光。
在外面吃来吃去,终于知道母亲做的菜的确是最好吃的。滋味,也是要岁月积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