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七槐子-个人文章

想起一个旧作: 苍 耳

七槐子
2004-06-25 17:44   收藏:0 回复:1 点击:1140

    苍 耳
  
  李白和杜甫结识相交,被文学史家看作一件大事。对此,闻一多先生有段名言,历来让大学文学教授们在讲坛上津津乐道。其大意是:
  我们应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起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个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青天里,如果太阳和月亮走碰了头,尘世不知道要焚起多少香案,有多少人望天遥拜。如今李白和杜甫——诗中的两曜,劈面走来了,不是和那天空的异瑞一样神奇,一样有重大的意义吗?
  
  这次相会,多少有点儿戏剧性。李白以布衣身份奉诏入朝,成为天下美谈。但他不愿意“摧眉折腰事权贵”,一年多以后,离开长安,继续漫游,到了东京洛阳。此时,恰好杜甫也客居此地。他比李白小11岁,身为布衣,诗名还远远比不上诗仙。“李白”大名耳闻已久,心仰慕之,却不知道人家是否看得起自己。大概思忖再三,才鼓足勇气,出席了洛阳人士为李白举行的洗尘宴会。谁知,李白见到杜甫,当即敬酒,随口吟诵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叫杜甫大为惊诧。原来二人已经神交许久了。——太阳和月亮的光芒,老早就已经遥遥相汇。
  
  接下来,他俩天天谈诗论文,讲述旧闻,开心得很。听李白笑谈世上八大豪饮者,杜甫写了《饮中八仙歌》,其中描述诗仙狂举的那一首流传最广:“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二人相约,秋天时一道畅游。当时杜甫写过《赠李白》,里面记载了这个约定:“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入秋,李杜践约,乘舟渡过黄河,上了王屋山,那里有著名道士华盖君住持的道观。之后,又访开封,遇见正在此地流浪的高适。三人结伴游赏,酒酣登吹台,慷慨悲歌,怀古论今,指点天下。
  
  分手后,李白回到鲁郡的任城(今山东济宁)探望家小。不久,杜甫应邀前往兖州,与李白相会于任城。那段日子真是令人神往啊!二人纵酒高歌,连床夜话乃至“醉眠共被”。天明,或登临,或访旧,或走笔挥毫,留下珍贵的诗篇。杜诗说:“李侯(白)有佳句,往往似阴铿(南宋诗人名,擅长写景)。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诗里已透露出手足情意,真是叫人感动。两位最好的诗人,又成了最好的朋友。日月之光交融,何等的豪放灿烂!
  
  杜甫这首诗题目挺长:“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范十”,何许人也?是附近一个隐居的高士,连李白都想着前去拜访人家,想必是卧龙雏凤一类不凡的人物。出访路上,李白居然迷路了,寻来找去,才记起应该走那条长满苍耳的小路,便纵马奔驰过去。不料马失前蹄,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头栽进苍耳丛中,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慌慌张张上前搭救……
  
  “苍耳”,何许物也?大小如花生米,长满尖刺儿,挂在动物皮毛或人的衣服上,牢而不掉,这也是远播种子繁衍种族的一种生存方式了。李白浑身缀满绿色多刺的小东西,连胡子、头发都不能免此苍耳之难,样子够滑稽了。二人哈哈大笑着闯进范隐士家门,惹得主人亦开怀大笑不止。水酒入杯,青菜上桌,竟然是一盘绿盈盈的炒苍耳苗。据说当时李白妙语连珠:苍耳小子呀,刚才汝欺我,此时我吃汝也!这件事情,记录在李白写的诗里,题目更长:“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
  
  一千多年过去了。今夜,我临屏涂抹这篇文字,耳畔好像还回荡着那些率真的笑声。神往也。神往也。
  
  李白与杜甫鲁郡一别,终生再也没有见面的机遇了。临别的时候,二人各自口占一诗。还是李白这首写得更好些,题目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云:“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拜读此诗,当浮一大白,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参透这个“情深于辞”的五言绝唱。末一联,是接住了杜诗首句之语——“秋来相顾尚飘蓬”。
  
  老杜这一飘,飘到了长安,又飘到蜀地,飘到……不管他漂泊至何处,心里总牵挂着比自己大11岁的李白。李白亦如是也。他俩的诗歌往来,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说不尽的话题。李诗云:“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杜诗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可叹啊!把酒论文,已成梦想。是的,睡梦里他们也在相思相念。杜甫的两篇《梦李白》,大约写在李白因参加永王幕府而被判罪流放的时候。悲怆的心声,凝聚在末尾二句里:“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痛哉!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