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零丁洋-个人文章】
啼笑皆非
□ 零丁洋
2004-06-23 13:39
收藏:0
回复:3
点击:4570
有一个朋友是“垒长城”的狂热爱好者。他给我讲了一个他自己经历的故事。有一天他“搓麻”手风特别顺,“席卷三军”赢了几百块钱。回家清理“战利品”是才发现,其中有一五十元假币,伪造的非常好,完全可以乱真,非有点专业识别常识,否则还真分辨不出来。至于这冒牌货是谁在混乱中以假充真已无法考证,况且也不可能为此区区小事而得罪朋友,自好自认倒霉算了。但细想似又不心甘,不能白白损失这耗费了好多精力得来的成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
过了几天,受朋友相约又去大战了一场,鏖战结束已是深夜。出门招了一个的士回家。下车付钱时谎称没有零钞,急急忙忙之中将那张“五十”充作车资。司机也未细看,匆匆找补后便扬长而去。此君心中窃喜:不用吹灰之力便“还之于民”了,何况在昏暗的路灯下,慌慌张张谁也没有看清谁,不会留下什么“后患”之类的。
回家在灯下细细欣赏自己的“得意之作”,谁知一看傻眼了。的士司机给的除了几块零钱是真的以外,其余四张均是似曾相识的“假币”。不仅不是假冒的人民币,而是大小一样,颜色相同,手感均可的几可乱真的冥币,在“阴间流通”的制作精美的“正宗钱币”。这下把他给震住了,气的一楞一楞的。这几十块钱是小事,但这种钱背运啊!细想一会儿,他又乐了。自己常年打鸟,如今却被鸟啄着了眼睛,真是可笑之极。可能这个车夫也是一场恶作剧,要不玩笑不可能开得这么大,权当作蚀财免灾吧。
我不知他这个事的真假,如果有的话,权劝人们不要耍这种小聪明,它不仅是啼笑皆非的事,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就像《红楼梦》里说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这类啼笑皆非的事我也曾经有过。
那是许久前的事了。有一天我外出办事,回来时看见大街上许多店铺高挂“大放血”“跳楼价”等招牌,嘈杂的喇叭一个劲在不停地吼着,吸引了不少的人观看。我平时对这类的事是从不屑一顾的,但这天不知怎么心血来潮,鬼使神差地也凑过去看看卖的什么“便宜货”。挤进人群,原来是廉价销售换季的衣物。说实在的,在我的心里盘算确实是够便宜的。(究竟是真假便宜我不知道,只晓得商家绝对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便宜没好货”是我
一贯的消费理念。)于是我挑中了一休闲装,价格只需三十元,掏出五十元付款,卖主接过去以后又摸又甩又照,折腾好一会说我这钱是假的拒收。我也不懂也搞不清身上什么时候揣了假东西,想分辨又找不出理由。周围的人们也接过去看,也分不清真伪,一时间到弄得我无所措手脚。这时人群中挤出一个人,自告奋勇地说他有办法,说着掏出一个微型验钞机,装模作样比划,末了权威似的说确认是假的。当时我脑袋嗡的一下就大了,这个结论无疑给我一响亮的耳光,使我无地自容。当时我也不知别人在说什么,只恨不得地上裂开一条缝让我马上钻进去。
我红着脸逃离这令人尴尬之地。走到储蓄所前,再下个决心去证实一下真伪。我把过程告诉了储蓄员,在专用的验钞机上一过,结论恰恰相反,是不折不扣、如假包换的真东西。我又傻眼了。他们说现在这类的事经常出现并不新鲜,原因是人们被假币吓坏了而神经质,每逢大钞一般第一印象就是怀疑。加之现在的所谓验钞设备也是五花八门,其可信度大打折扣,所以民间流传的验钞机也有可能真假难辨。
明了这一点我如释重负,长长喘息了一口气,虽心里踏实了,但刚才的一幕使我胆战心惊而后怕。从此我但凡接触大钞心里便会扑腾,生怕此类事重演。这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假作真时真亦假”,其罪魁祸首是假冒伪劣,因为它的存在和泛滥成灾,使人们无所适从和防不胜防。加上现在假打的人比打假的人还要多,这个问题就愈来愈复杂化了。真实的被蒙上阴影,假的反而光华灿烂,怎不叫人费解,啼笑皆非的事怎不会随时出现。
看来还我朗朗乾坤还有待时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