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前途无量-个人文章】
故乡行
□ 前途无量
2004-06-19 15:10
收藏:0
回复:5
点击:865
在秋季的一个假日,我踏上西行的列车,向我离开了十年的故乡奔去。时候虽然是秋季,午时的车内温度依然很高。
人们常说:“近乡情怯。”这话一点不假。儿时的天真嬉戏,乡亲们的音容笑貌常令我梦中向往,但那泥泞的乡土路,苫着稻草的泥土房,父老兄弟艰难的生活又常使我惆怅……
汽笛长鸣,冲断了我的遐想,到站了,我的故乡离车站只有三里路。我披着娇艳的阳光,信步向前走去。渐近故乡时,我的心禁不住激动了,好像有个小兔在心中跳跃。啊!这难道是我的故乡吗?整个村庄依山傍水、绿荫掩映,翠绿的山下有一条响水河奔腾不息,我只觉得它比起意大利威尼斯的水巷还更有特色,更有风致。若不是特意来,我还真有些“不识庐山真面目”了。
不知不觉就到了村庄。旧日的印象全改变了,只见宽广的柏油路旁杨柳成荫,路南路北都是一幢幢的二节楼房,每户看起来都有200多平方米。在我目不暇接之际,忽然后面传来“嘀嘀……”的轿车声,我转过身来,见是一辆黑色的奥迪从那边开来。开车的居然是一个长发的少女,乍一看,像是一名时髦的城里人,细一瞧,这不是我儿时最要好的朋友晓燕吗?虽然相别十几年,可她那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尤其是嘴角旁那显眼的红痣,再加上那张娃娃脸,就是在天涯海角我也能认得出的。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她也很快认出我来。下了车,我俩就抱在了一起,她双眼闪着泪花对我说:“真没想到,你会回来。”我说:“我是来看你们的,我的婶母家住在哪?”她用手指了指路北的一栋二层小楼:“在那。”
于是她非叫我上了她的轿车,其实没有几步路,但她的盛情,也包括有意显示一下实力,也是可以理解的,恭敬不如从命,于是就上了她的车。
只有两分钟的工夫,就到了婶婶家,我因为学习忙,已经好些年没到婶婶家串门了。一看,和原来大变样。整个院落整洁、美观,细粉莲、芨芨草、扑登高等花竞相开放,除了种花种草外,其它地面全是硬覆盖,用一种有鲜艳花纹的方砖铺就。楼檐下挂着红辣椒、酥苞米、豆角串等,到处是一片丰收景象。这时一个四十来岁的妇女迎了出来,穿戴整齐,这就是我的婶母,她过去头上的“大筐”也梳成了流行的短烫发,皮肤也比过去细腻多了。她见了我非常高兴,拉着我的手,将我让进屋内,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些故事和家中这些年的巨大变化。
午饭后,晓燕领我漫游了整个村庄。来到稻田,稻子长有三尺多高,饱满的颗粒,黄灿灿的,像给大地穿上了一套充满活力的新装。我揉了揉有点近视的眼睛,见到那边地头上有几个农妇正在割稻,她们的说话声几乎被爽朗的笑声所淹没;“彩电得换背投的了,最小也得买几十英寸的,三十四的看着也有点小了,咱们的楼房厅普遍大。”
“昨晚电视里讲的养奶牛的事,我看可挺好,一头奶牛每年能收入5000多元呢!”养兔是这里农户们的一大收入,今年他们这不又瞄上了养奶牛。
我抬头望了望天际,只见太阳的一半已躲到了地平线下,但更红了,一道道的光直射散开来,像一团火,在天际中燃烧,又像一帏富有时代立体感的幕布挂在天边。在光焰下是一片茂密的果林,果林旁,是村办化肥厂,缕缕青烟扩散开去。
天已近傍晚,我们向村西走去,只见前面一个高大建筑物前人影晃动,这是什么地方?怎么这么多人啊?走近看,只见上面写着“农民文化宫”,农民也有了文化宫?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看到。记得我小时候,要看一部电影非常困难,一二个月才能看到一次露天电影,人们挤得够呛。而现在,村里家家有了电视机,很少看电影了,文化宫干什么?进去一看,五花八门,什么健身器材、什么网吧、话吧、什么图书室、阅览室等等应有尽有,这下我可实在是开了眼界。
晚上,我躺在婶母家的炕上,浮想联翩,久久不能睡去,朦胧中,我仿佛置身于神州五号上,正遨游苍穹,眼前出现的是玉宇琼楼,一个、两个,逐渐扩散开去,遍及整个中国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