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零丁洋-个人文章

惊蛰的蛙声

零丁洋
2004-06-17 13:24   收藏:0 回复:4 点击:1110

    小时候读诗,有过“稻香村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指呱噪最热烈的时候,从而有了意境。后来大了,便在这时去捉蛙,往往是手到擒拿,但又残酷了些。再后来多少有些保护意识,就再也不去碰了。
  
   惊蛰过后,便有了蛙声,是它们睡醒了,报告新的消息。特别在夜深人静之时,便是它们的快活王国,尽情地唱和跳。
   后来,我有了几句:“在梦中聆听着的田野/是蛙醒了/我知道是月夜的浓淡/心便跟着拔节——那是天地间的歌手/在唱着乡土的热情/正摇着长舌,尽情地鼓动着……”
  
   许久没听见了,在记忆深处的蛙声,又一次穿透脆弱的心。盖过了城市的嘈杂,彰显了它的洪亮。
  
   乡村的夜晚,农人们忙碌了一天便早早入睡了,只有月晕还挂着。微风拂过,树影婆娑,寂寥更加冷清。只有零星的鸡鸣狗吠,尔或有几分生气。后来有蛙声此起彼伏,热闹了许久,直到黎明最黑暗的时分。它是绝对的主角,活跃在充满诱惑的夜阑,特别是仲夏夜之梦。否则这个梦就将沉睡,不知什么时候醒来。
  
   我听到了第一声,仿佛就听到了永久。它们,也只有它们是夜的主宰,把我们心中的夜也一起主宰了。
  
   小时候也养过蝌蚪,装在玻璃瓶里,看它拖着长长的尾巴。奶奶告诉我,等它没有了尾巴的时候,就会有叫声,很好听的。但我从未成功,因为稍大一点便不见了,奶奶又说它们是找“妈妈”去了。后来养大了一个,肥肥的,在后院的鱼池里,但它从没有发出过声音,原来是另一种蛙。我估计既使是青蛙也不会的,因为这里不属于它的世界。
  
   它是古老和传统的适应,它在延续着古老,也在续着现在。
  
   这时候的蛙鸣,是大戏的揭幕,预告着季节的变迁。我记得曾读过一位诗人的话,“青蛙说话了,在潮湿的夜晚,是最强烈的震撼,抛却了一年的睡意,发出上帝般的誓言。”这是人格化和高尚化的形象,是物的顿悟、心的悸动和东方的“天人感应”。我倒悟不出这多,因为修养的缘故,只觉得扑朔迷离、心神恍惚、沉吟欲醉。
  
   不注意的蛙声是单调的,尽管如潮阵阵。其实不然,细听之下还是“大歌”,有高低、先后、明淡、快慢,还有着各种“唱法”的声部。再与田园、竹林、茅舍、沟壑、星月混合一起,几乎就是天籁之音,尽管有时我们听不懂,但不妨碍它们的尽情。特别是夏夜的微风荡漾开去,满满盈盈的,犹如划了许多数不清的弧线,潜入了大地,追赶着清秋,在平静中散开波澜不惊的涟漪。人间也有各种各样的“歌”,更有许多的声部,但不和谐的太多。嘲弄声、诅咒声、埋怨声、杀伐声不绝于耳,悲哉乎?不及蛙声之千一。愿这一切都消失,更多的是祥和之音。
  
   蛙声是翠绿的,有诗的境和美的禀赋,倾情于它就倾情于恬淡的感怀,虽然我不能超越田野,但虔诚的心在数说着丰年。特别是这块土地上的共鸣的声音。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