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零丁洋-个人文章

愁绪淡淡的龙潭

零丁洋
2004-06-16 22:12   收藏:0 回复:6 点击:2536

    如果不是应邀,决不会到这里来,因为友人说值得一看。否则,也不知在这穷乡僻壤倒还藏着几分秀色。
   这儿确实平静,连波澜都不惊,连天上的云过也不驻脚,看来真是默默无闻。至于怎么有这个名,也说不清了,最好的解释就是传说,特别是再带点神灵和玄奥,就算是有格了。
   乡里老人找来一书,已经发黄了,说是民国初年有一秀才作的,其中就有写这儿的。我看也不太像,但又不好驳面。
   文是《题西龙潭》,依稀记得几句。“偷闲龙王庙,得半日消磨,隔竹闻水声,倒有几番残照。山林多野趣,但射不得雕、捉不得鱼,空负了几多欢喜。只有点点疏篱桃花,淡淡云烟,不见萧瑟,也就捧不得雪。”多少有些味,但充满愁绪,即便有这秀才,估计也不得志。
   我想这儿也不是什么好玩的地方,否则现在的人们会找来的。也只有深山才藏得住,大凡那些郁郁寡欢的文人才有兴致。因为也就方圆几百丈,远处还含冷。周围多小山,茂林修竹遍布,环一积水潭,水生淡烟,鱼翔浅底。四边有些奇形怪状,山和石倒也势好,附近也少人家,所以就越发清静了。
   当地农人总说有三盛,也不知真假如何。其一是花烂漫,杜鹃啼血。我去的不是时候,自然见不着,倒有些野花不知名,在山野点缀着,陪衬着青山绿水,也还雅致。其二说是有神灵屡显,所以有庙。这就费解。龙王庙也是象征性的,潭里也住不得。我想有也不错,因为在当地人的心里,有一种从来的图腾,就姑且存在下去,况且也仅仅是精神消费而已,不必去费那么些周章。其三是幽,这我倒信了,少人烟、少喧嚣、少烦恼,只有鸟鸣蝉唱。我记起了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有,自在娇莺恰恰啼”。似乎就有这种遗风。
   我是不会做诗的,但附庸风雅、逢场作戏,也胡乱凑了几句:几里青衫湿/如鸣入佩环/春潮早啼血/紫草落烟岸。
   其实,我观之还有一亮点,就是沿岸有不少的芦苇,虽然稀疏,也有残败,但仍有风瑟瑟的感觉。这附近是不会有这种植物的,估计也是当年有爱好者移植而来,而任其自生自灭了。
   花草、神灵都是老掉牙的故事,就是纤纤细庙也承受不了多少香火。还是找一点独特,才有韵味。深山野地我认为还是自然的好,不要太多人为的痕迹,那样会乏味。“幽”字最了得,也符合现代人的情趣,访古探幽、曲径通幽,就落在一个不俗套上了。不要动这里的一草一木,就要这原始,就要这无边的悠悠,任凭落叶潇潇、残荷听雨,几许狄花摇曳、芦苇残照。这就是天生的无可奈何花落去,就是自然的凄美,让多愁善感的可人儿在这儿多几滴眼泪,洒却几分相思,便就什么都烘托了。
   我倒没有呜咽,因为早过了,没有了眼泪,流过了几个冬夏,已枯萎凋零。我去的时候,一切都还在似睡非睡之间,连空气都哆嗦在料峭的风里。抱着双肩仰着头,看着雁过也,拾起鸟儿扔下的几声啼笑皆非,饮几盅腥腥的泥土味,就把无限的心事给咀嚼了。
   烟笼寒水月笼沙,清晰之中月也朦胧。我觉得应该把龙字去掉,留下一个潭,这样更贴切些,也有想象力。不要大张其鼓地直白,还是含蓄些好,就如那愁绪,只需淡淡的留在心里,能不时体会就行。因为愁也是善意的,平和的,它会教人思考、教人成熟,教人如何做人。
   张狂者、心态不平者都可以在这儿寻得慰藉,徘徊其边就犹如身置祥和,更如有梵音涌起,百炼钢可化为绕指柔。倒是愁多的也许会愁上加愁,但也没有什么,多了反而否定。这就是淡淡的龙潭。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