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素丝未染-个人文章

秋游栖霞山

素丝未染
2004-05-20 19:15   收藏:1 回复:3 点击:3535

   
  
   秋意更浓了。
  
   几场秋雨过后天气越发寒冷,高大的梧桐虽未落叶,却多了几分沧桑。听说栖霞山的枫叶红了,寂寥的季节里或许只有色彩才会是人们最爱的风景。没到南京前,就知道观赏红叶北京香山和南京栖霞山最为著名,再有就是枫树之国加拿大了。我如今住在这六朝古都,自然就不能错过这秋之盛景。
  
   周末,秋高气爽,一行人趋车前往栖霞山。才到山下就看到排队的车,成流的人。交警敲开车窗笑着说:“给你们个建议,不是要求。最好不要把车开进去,里面的人和车都很多。”司机询问我的意见,我自然说:“能开多远是多远。”古人云,停车坐爱枫林晚,想必意思就是得到看到“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地方才停车吧。
  
   栖霞山共有三座山峰,主峰名凤翔峰;东北一山,形若卧龙,名为龙山;西北一山,状如伏虎,名称虎山。我们沿山路慢慢开上去,车窗外一簇簇的红叶在绿色中跳跃出来。远远的象极了灿烂的春花,近处的枝叶纤细,红叶伶仃,摇曳着惊艳的生命。站在山顶向下望,红叶似火,层林尽染。宽阔的长江亦在脚下,巨大的轮船静静的停泊在江心,一切蔼然宁静。只有风过丛林的波动和那些冲击视觉的红叶告诉我,秋天,原来也有饱满多姿的风韵。从主峰下来,我们选择步行上龙山。走在石砌的台阶上,阳光的味道透过树隙传来,我贪婪地深深的呼吸着。路边矮矮的小树上结满了不知名的红果子,状如红豆,星星点点。心下叹然,想起《采果集》里这样的句子,“我少年时的生命如同一朵花一般--当春天的微风忽来乞求她的门上时,一朵花从她的丰富里失去一两瓣花片也并不觉得损失。现在少年的光阴过去了,我的生命如同果子一般,没有什么东西耗费了,只等着完完全全地带着她的充实甜美的负担,贡献她自己。”秋,少了葱郁,多了满足,不知道我的生命的秋天来时,是否也有拥有无悔的心境。上山的路上,一个老人家弹着土琵琶唱着小调,地上摆着帽子和零钱。他笑着向来往的人们示意,黝黑的脸上满是皱纹,却看不到一丝的贫苦和艰难的痕迹。我听他唱着《在那遥远的地方》,却也字正腔圆,别有滋味。蹲下身,把几块零钱放进他的帽子。他开心的眯起了眼,在我身后轻快地唱起了“太阳出来了我爬山坡,爬上了山坡我想唱歌,歌声唱给我妹妹听啊......”引得我们大笑,司机小刘在宽阔的地方还翻了个跟头。
  
   步入栖霞寺,缭绕的佛音梵唱,袅袅飘浮的香烟让喧嚣立刻停顿了下来。我在佛前虔诚礼拜,愿能有平等、平静、平常的心,感受这生命难得的淡然、美丽。一重门、一座殿的走进去,我才发现这栖霞寺竟不同其他江南寺庙的玲珑,却是气势雄伟,飞檐石塔都傲立苍劲。后来听导游说,这寺已有1500年的历史,始建于南朝。现在除了是江苏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还是一所著名的佛学院,经常请各地的大德来讲经说法,香火旺盛。栖霞寺有三宝:唐碑、舍利塔和千佛窟。唐碑是唐高宗李治亲赐栖霞寺创建人明僧绍的后人明崇严的,而这栖霞寺的前身也正是明氏的宅院,因明僧绍号栖霞,所以才得名。除了碑文是李治亲撰,碑石上更有侏罗纪的化石,因此为栖霞寺第一宝。舍利石塔位于栖霞寺藏经楼南侧。此塔建于隋文帝年间,南唐时重修。全塔用白石垒砌,高18米,五层八面,壁上有浮雕,刻有四天王像及佛像经文,塔基须弥座上刻有莲花及整个释迦八相图,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盘。整个画面造型庄重,雕刻华美。最让我难忘的是寺后的千佛窟,在江南能见到这样的群佛洞窟令我惊叹不已。佛像有坐有立,大有数丈,小仅盈寸,造型精美。据说这里开凿比龙门石窟还早。可惜因为砂岩容易风化加上战乱和人为的破坏,很多佛像已经残缺。寺里供奉的一尊佛像的头就是从日本送回的。
  
   下午时分,我们离开栖霞山。车上没人讲话,我低头端详着手里的一片红叶。脉络清晰的叶子并没有即将枯萎的悲哀,依然火红的。阳光下,我把它贴上了车窗,它剔透了。从它的世界看过去,世界一片灿烂。
  
  

作者签名:
丝,本无色......

原创[文.在路上]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