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alam-个人文章

“标准答案”和“独立思考”

alam
2004-05-14 16:27   收藏:0 回复:14 点击:1039

    记得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读〈伊索寓言〉》中,把他列举的寓言的寓意全都推翻,引申出另一个寓意,先生认为,教育孩子如果把是非曲直好坏善恶一股脑儿全告诉他,不但不会使孩子更聪明,反而会使孩子变得愈加头脑简单,因为这个社会是复杂的,大人都不一定明白的事,凭什么非得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呢?
  
  看看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是不是在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每学一篇课文,先要弄清段落大意,最后归纳出一个中心思想,并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记得我在小学时学一篇关于长城的课文,老师让我们归纳段落大意,我回答说是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老师十分高兴,因为这个回答和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一字不差。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学生们似乎未见什么起色,最近听到一则教学故事:老师问,蜡烛燃烧了自己,怎么样了?几个学生的答案也不能令老师满意,终于一个学生回答道: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人间。才博得了老师的笑脸。是啊,洋洋一部伟大的《红楼梦》,我初中的教材上两句话就给概括了:歌颂了宝黛的真挚的爱情,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命运。这不能说错,但是如果你在答卷上写上别的看法时,老师一定会无情的打上一个X。
  
  这种禁锢思维,求同去异的教育方式的后患是非常明显的,许多人都感叹中国人的创造力不强,在科技上的落后有目共睹,在社会科学上呢?不说那么高,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是不是已经放弃了进一步思考的习惯,而很少去问“历来如此,便是正确 的么”?
  
  老婆开了个服装店,年年主动交工商管理费不见人管理,直到最近频频有人在报上质疑工商管理费,我才跟着思考起来;每次填表,都老老实实的认真填写个人履历,连哪年上小学,哪年初中毕业都扳着指头算,生怕填错,影响了组织对我历史掌握的精确程度,也是有人质疑这填表有侵犯公民权利之嫌,我才又跟着思索起来;还有,那神秘的档案袋里说了我些什么,我至今不知,有人说起了档案的坏话,我才设想,如果秦桧给岳飞写档案,写评语,别人会怎么看岳飞;再想想老师给学生写“操行评语”是不是也是很荒唐的事,老师真的可以凭自己的印象对全班几十名学生的“操行”做出准确评价么?……
  
  还有很多,我的头脑被同化得太久,独立思考的能力大概也退化了。我们常常说“教书育人”,可是如果我们教书教成了死书,育人育成了千人一面的人,这是不是教育的悲哀?当然这些不是教育者的本意,但是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有多少人意识到了,又有多少人想去改变他?不管哪个民族,都不能丧失了想象力,不能没有了人文精神,不能缺少了情感的滋润与思想的活跃,您是否想过,当一篇美文被大卸八块,贴上标准答案时,我们助长了什么,扼杀了什么?
  
  我的刚满两岁的女儿在听《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感动得哭了起来,这是天性使然,真怕孩子到了中学以后,会木然地指着安徒生的童话问我:爸,这篇童话反映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中心思想是什么?……
  
原创[胡杨论剑]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