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红拂夜奔-个人文章

开往爱情的火车

红拂夜奔
2003-03-02 23:22   收藏:6 回复:9 点击:4187

     在这部电影里,一个叫周渔的女人,每周坐两次火车,去看她的恋人陈清。也许只为了他给她写的一首诗。他说,她是他的仙湖,是他的陶醉的青瓷。在他的怀里,她的皮肤真的细腻如青瓷,柔软如初生婴儿。她无法停止这场游戏,这场情欲的游戏。爱恨纠缠,意乱情迷,她只听得见他的宛若在细雨中的呼喊:周渔,爱我,就搭火车吧。
  
    电影放映日期从二月十三日开始,海报很煽情,看来是情人节的主打电影。我以为这样的电影,是不适合和恋人一起去看的。这应该是一个人的事,一个人的爱情,一个人的地老天荒。这样的电影适合在黑暗的影院里,独享。没有可乐,没有第一口爆米花的滋味,只有诗意的生活,梦幻呢喃。象庞德的诗:人群里这些面孔幽灵一般闪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电影里永远是飞驰的火车,女人永远在路上,也许她和他都以为这样的折腾才是爱情吧!她神情恍惚,因情欲而燃起的潮红的脸庞,愈加性感;激情后的幻灭感,让她渐渐变得憔悴。她不知道自己要在这欲望号火车上耗多久?这种爱情谁又能长久地承受?她变得神经兮兮,一个精神濒临崩溃的女人,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她是烟花燃尽后,充满灰尘味道的寂寞天空,孤独而伤感。
  
    在漫长而灼人的旅途中,她喜欢吸烟,这让她放松。她吸烟的姿势,很感性,不是玛琳黛德丽式的,更象一个孩子。这让她更性感。固定的行程,让她邂逅了另一个男子强。这是不同于诗人男友的另一种男人,粗犷而直爽,理智而幽默。她几乎要爱上他了。只差一步。但她最终选择了诗人。因为她爱陈清,也爱那些他写给她的诗。也许她更爱爱情本身。
  
    看完电影,重新读了九九年北村写的小说《周渔的喊叫》。喜欢这样的名字,让人心恸的感觉。一个女人的喊叫,也许在细雨中,也许在暗夜里,也许在某个情绪失控的黄昏……女人为什么喊叫呢?因为她们敏感,多情,软弱而善良。小说里的恋人周渔和陈清,因为分隔两地,陈清每周乘火车和周渔见面。后来他厌烦了,疲倦了。在自己的城市里邂逅另一个女子兰。一人分饰两角。在另一个城市做周渔的丈夫,在自己的城市做兰的情人。结局自然是惨淡的。陈清死了,周渔远嫁他乡,兰因为爱情的幻灭而自杀。也许爱情是最玄妙最复杂的东西。想起了一句歌词:感情说穿了,一人挣脱的,一人去拣。不知拣到的是苦瓜还是蜜桃?只有冷暖自知了。
  
    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数学老师说,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因为不管它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形状,它们的和始终等于180度。也许小说里的陈清也是在两个女人中间寻找最稳定的方式,但是他失败了。他找不到感情上的平衡点,对两个女人始终是满怀歉疚。他承受不了周渔对他强烈的爱,这让他窒息;也承受不了兰对他无限度的宽容和放任。电影里的周渔也没有做到游刃有余地周旋于两个男子之间,她最终还是选择了陈清。也许上帝造人时就早已经给我们一种启示:他从亚当身上取下了一块肋骨造就了夏娃。而对于世上的每个男人来说,只有一个女人是由他的那根肋骨造就的。而这世上却有太多糊涂的亚当和漂浮的肋骨……
  
    如果有一天,你坐在开往爱情的火车上,你会想些什么呢?或者这列爱情梦幻号的终点会停在哪里呢?是无人看守的终站,还是与世无争的桃花源?周渔死了,她在奔向希望的途中死去,她,是幸福的。而她的爱人,在寂寥的荒原,回忆着他们的往事,了渡余生。我喜欢电影里这样女性化的结局。因为现实中,他会淡忘那个女人,结婚生子,然后老死。现实中不能完成的,就让电影去成全它吧!死了的人,是幸运的,活着的人,也未必不幸,因为有梦幻般的回忆。回忆是毒药,也是解药。
  
    周渔这样的女子,无端让我想起了书中传说的那种很特别的鸟,荆棘鸟。它从出生开始一直在寻找荆棘树,然后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唱出它生命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赞歌,然后曲终命竭。也许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的……
  
    那年夏天,在最宁静的仙湖,周渔找到了她的荆棘树,她一生的真爱,她带着微笑,将自己深深地扎入刺里,义无反顾
  

作者签名: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天空海阔,要做最坚强的泡沫,
我喜欢我,让蔷薇开出一种结果,孤独的沙漠里,一样盛放的赤裸裸……

原创(4001)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