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红杨树-个人文章】
高淳古代文化名人(三)
□ 红杨树
2004-04-16 10:25
收藏:0
回复:0
点击:4772
彪炳史册的忠臣
在高淳历史上,还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忠臣,那就是明初兵部尚书齐泰。
齐泰,原名德,明太祖赐名泰,字尚礼,别号南塘。高淳沧溪齐家山人,齐家山在今沧溪长村埂与双城交界处。旧府志及溧水县志称其为溧水洪兰人,其实这也并非矛盾。高淳原属溧水县,直到明弘治四年(1491年)才从溧水县析出。据光绪《高淳县志》载:“齐家山在淳南门外十里,荒冢垒垒,历来相传为齐尚书故宅。”应该说齐泰是我们高淳、溧水两县共同的骄傲。
齐泰之被明太祖重用,有着喜剧色彩,但齐泰的结局却实在是一场悲剧。
洪武十七年(1384年),齐泰举应天乡试第一,二十年(1387年)成进士,授礼部主事,不久改任兵部主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雷击谨身殿,非常迷信的朱元璋选上为官九年而无过错的齐德陪同前往祖庙祭祀。途中齐德应对兵书战策及边关之事能对答如流,深得太祖器重,即擢任兵部左待郎,并赐名泰。三十一年(1399年)三月又提升为兵部尚书,同年闰五月太祖驾崩,齐泰与太常寺卿黄子澄同辅皇太孙,即建文帝朱允炆。
当时朱元璋的几个儿子均拥有重兵在各地为藩王,其中以燕王朱棣势力最强,其觊觎皇位之心也是昭然若揭。建文帝即位后,为防不测,齐泰宣太祖遗诏:诸王不得来京奔丧。并着手削藩,先后削去周王、湘王、代王、齐王、岷王的王位,并请求削除燕王朱棣的王位。
齐泰削藩的措施,遭到诸王的反对,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以“清君侧”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变”,从北平举兵南下。建文帝多次派兵征讨,均为燕王所败。建文帝不得已,只好谪齐泰、黄子澄二人的官职以报燕王,想让燕王罢兵。忠厚老实的建文帝哪知道燕王的用心,燕王仍挥兵益进,攻破扬州。建文四年(1402年)建文帝于无奈中只得又重新启用齐、黄回京护驾,齐泰奉诏未及至,便闻南京金川门已破,建文帝不知去向,齐泰即取道广德,准备到南方去招募军队,以图后举。当行至高淳上谷之马步桥时被捕,执于京师。六月,因不屈被处死,同时受牵连的还有不少亲属,叔父阳彦、襄成、大恺、时永以及堂弟齐敬、齐宗、齐宰等七人俱赐死。
洪熙元年(1425年),赦建文帝及诸臣罪,赐齐泰亲属7棺归葬于溧水县城东15里的塘庄,名七贤墓。而齐泰的平反昭雪却是一百多年后的事了,直到嘉靖四年(1525年),齐泰才被复爵崇祀。当时溧水知县王从善在洪兰三里亭青丝洞修建了齐泰墓以示纪念。志书上称其为溧水洪兰人,大概即源于此吧?
士穷乃见节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只有在国难当头或情势危迫之际才能显示出忠臣义士的本色。齐泰就以那“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浩然之气,彪炳史册,其流风余泽,永远辉映梓里。
2002/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