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后土豆时代-个人文章

土豆看文化系列2:知识分子文化

后土豆时代
2004-03-26 11:33   收藏:0 回复:2 点击:4213

    关于知识分子的定义,不同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解释。至于知识分子的分类,我觉得各个阶段基本相似。有一次,和好友一阳探讨时,得出了一些结论,发出来供朋友们指正。
   从价值观念和人生选择而言,我觉得知识分子可以分为有三种情形: 自由知识分子、御用文化人、边缘知识分子。
   首先说说自由知识分子。知识分子要成为自由的知识分子,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经济上的独立和对于学术和人文价值抱有同样严谨的态度。战争的纷繁,经济上的无法独立,是知识分子没落为"士"的根本原因。因而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宾,莫非王臣"的经济结构模式成为现实时,自由便成为奢侈品。自由知识分子对于学术的态度与对人文价值的态度一样。如果他"通过自身的思考或实证"、" 以固有的自由的天性,超越利益局限"、自主地而非奴役地选择成为"所在社会"或者"现有价值"或者某项政策的维护者,那么,他仍然不失其为"自由知识分子"的身份。
   再说说御用文化人。冯友兰、周一良、魏建功、林庚、余秋雨是否是知识分子应该不是一个问题。然而"梁效"、"石一戈"的历史又在表明另外的意义。所以,御用文人仍然站在知识分子的队列里。
   最后谈谈边缘知识分子。边缘知识分子包括:作御用文人尚不能够的边缘人、有意识自虐而虐人的自我放逐的边缘人、无意识自虐和无意识放逐的边缘人。边缘知识分子虽然也吟诗、醉酒、批评、恶骂,但正如两军对垒时的仇恨。一旦作了俘虏,要杀要剐随你;但如果松绑不杀,纳头便拜,感动得痛哭流涕,甚至献上"夜袭营寨,末将领路"的良计。--愿效犬马之劳是也。也有东边不亮西边亮、此时不亮彼时亮的情况,比如萧何、韩信、牛金星、沫若大师之类。
   在中国近代文学史的病态发展过程中,在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创作尚未出现不朽巨著甚至鲜有杰作的情况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涌入我国文坛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极大地改变了我国文学创作的面貌。如果说现代主义思潮因其是作家直面现实勇气的别一种表达,而有利于中国现实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这也是被创作实践所证明了的,例如陈忠实的长篇小说《白鹿原》的创作--后现代主义思潮则不但解构现实主义,而且也解构现代主义,是抹平一切创作深度的精神杀手。
   在现实面前,中国的人文学者应该以坚定而鲜明的价值立场,呼唤和肯定作家这种敢于直面现实的人格和勇气。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的政治风波和市场冲击的人文学者,在溃散甚至隐遁之后,也应该进行自身的反思。90年代初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即是学界力图召回人文知识分子的一次努力。重新关注现实、观察现实、剖析现实,从现实中激发人文激情,以严格反映现实真实的艺术标高衡量作家面对现实的勇气和魄力,这才是人文知识分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惜,很多人没有做到。
   我国真正现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始于清末民初。自始,他们就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良心(一称社会责任感)。这社会良心自然包括着文化良心。1908年,一批史学界人士救火一般抢救敦煌藏经洞的遗书,便吹响了文化良心的号角。一百年来,他们为保卫优秀的中华文化倾尽全力,呕心沥血,而且薪火相传,直抵今日。从罗振玉、陈寅恪、马寅初、梁思成,到今天的阮仪三教授等人。他们一直信奉知识的真理性,坚守着知识的纯洁与贞操,并深信放弃知识就是抛弃良心。由于有这样的知识分子,衡量社会的是非才有一条客观的标准,文明传统才能延续不息,知识界才一直拥有一条骨气昂然的精神的脊梁。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承担和履行一定的社会责任,知识分子也是如此。但由于知识分子是社会成员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思想意识较强的群体,所以他们的活动对社会生活有着更加重要的影响,因而也就相应地承担着更大的社会责任。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不是自设的,而是由它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特别是在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大的今天,进一步明确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国传统中知识分子向来不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的"自序二"中说,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乃吾一切先哲著书立说之宗旨"。在今天,这种说法仍有极大的价值,其道德教化的意义可以淡化,即道德姿态必须放低,不能一切从道德立场出发,而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其对社会责任的自觉则必须强化。
   从精神领域来说,怀疑与批判永远是知识分子的思想姿态。在古代中国,"士"对权力的经济、心理依附使他们总体上缺乏独立精神与自由思想,中国哲学也便不断僵化而无法推陈出新,才酿成"孔家店的种种义务训条。"五四"先驱们象盗火的普罗米修斯,从西方泊来民主、科学、独立、自由的圣火,"五四"虽然夭折了,但这火种却深埋在中国人的心中。普罗米修斯的意义,不仅在于向天神盗来光明的火种,而且在于盗火这一行为本身所体现出来的勇于挑战权威、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的精神是人类的共同思想财富。我们今天要学习"五四",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不但指继承"五四"先驱的理论成果,而且继承其批判精神与道德勇气,继承充沛的"士"气,并以此向旧道德进攻,建造一种崭新的,有现代精神的新道德,这种道德应该融合了人道、理性、自由、宽容的精神。
   一般说来,人格可以分为精神人格和社会人格两部分。就是说,知识分子的人格作为一种文化意义上的参照,应该是独立的,是无私的,是没有得失只有是非真理的。但实际上,作为一个生活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知识分子只是知识的一种载体,他更是一个与生俱来的拥有自由和权利的人。他正是通过与人的友好交往获得承认和欣赏,也把他所具有的才华素质知识能力传播出去影响他人,他正是和志同道合的人汇集在一起组成了团体来影响整个的社会。他不可能脱离现实而生活在空中楼阁,他不必要为了理想的定义和教条而自我约束或者自我禁闭。
   要了解中国的知识分子的问题,乃至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必须直面我们的现实与历史,弄清楚知识分子问题的实际状况与经过由来。这里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知识分子的实际问题是什么,二是我们观念中的知识分子问题又是怎么样的,这两方面都有一个历史形成的过程。概而言之,可以说是"面向事实本身"。单从美好的愿望或理想出发,从国外话语体系的定义出发,来评价和要求我们的知识分子,肯定于事无补,只会沦为空谈。我们也不该把知识分子这个现代性的问题,再次当成古已有之的问题,那样只可能造成更大的思想混乱。这里需要的,恰恰是我们欠缺的东西,即理性批判或理性反思精神,以便清醒地认识到在这个问题上曾经踏入过的误区,认识到我们自身可能有的历史性局限和方法论局限。具体的步骤,不妨开展知识分子发展史的研究,或从事知识分子当前状况的社会调查,或进行知识分子和士大夫的比较研究。在这方面,选择有代表性的现代中国的知识分子个人,或由士大夫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及这样的家族(如德清俞氏、无锡钱氏)进行个案的研究,相信是尤为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
   现在流行谈论话语权的问题。有的人责怪知识分子滥用话语权,有的人又抱怨知识分子没有话语权。其实症结乃在于我们尚未找出自己的问题。一旦找出这些问题和相关的解决办法,并把它们确切地表述出来,随之也会就形成我们自己的概念、术语及整个理论体系。这样,也就避免了总是重复别人的学术话语体系,总把别人的问题当成我们自己的问题的尴尬与窘迫。无论在知识分子问题或别的问题的探讨上,都是如此。

作者签名:
年未六十,貌似六十,心态逾六十。
心智呢?时而六十,时而十六。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