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子衿-个人文章

伤己剑《十五》

子衿
2003-02-19 23:27   收藏:1 回复:2 点击:3521

    十五
   日倭狡猾诡诈,李三清知道向戚家军求援,日倭岂能不知?且李三清也只有向戚家军求援,因为其他几支义军兵马本就比李三清这支少,杯水车薪,焉能救火?倭寇料定义军必向东路突围,遂在东面半山坡处伏下土炮和伏兵,只待义军自投彀中。
   倭寇此次攻山,共调集有六千人马,是义军三倍。一旦形成四路,兵力自然分散,容易被义军誓死强攻下突破。故他们四路人马兵力实有轻有重,东路那面是主力,而南路却是最薄弱的一面,仅有千余人。
   南面临海,本是死路,为何还要调集人马于此?这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这不是多此一举,这正是倭寇狡诈谨慎的地方。日倭多疑,怕义军事先预留了一条退路,在山南藏有他日海遁用的船只。故此,他们布下天罗地网,把义军各种有可能甚至无可能的退路统统切断,势在必得一网打尽!
   南路倭寇是从海上调来的一支军队,是辅从作战的援军。南路倭首吉田正刚的确收到靠岸即毁船的命令,可是,他心中不舒服。
   说白了,就是他——心情不爽!
   他不爽,乃是因为上面分派给他的兵力是最少的,万一义军真的在此留有退路,那以他的兵力是绝难与之相抗衡的。只怕待其他几路人马赶来时,他们已被杀得差不多了。
   ——毁了船,岂不是连自己惟一的退路也断了?
   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一个“小心谨慎”得甚至有点贪生怕死的人。
   是以,他没有下令毁船。
  
   当年,赵孝成王错用纸上谈兵的赵括,结果导致四十万赵军全被活活坑埋,此人昏庸,不足为论。可是精明如诸葛孔明,也因错用马谡而痛失街亭以致大好形势尽毁。可见再精明的领袖,也会犯错误,也会有用错人的时候。
   日倭这次围剿行动的确可称得上是天衣无缝,毫无破绽。可惜,错就错在,他们用错了一个人。
   他们用错了吉田正刚。
   吉田正刚的这个所谓谨慎的决定,却是日倭这次万无一失的围剿行动里惟一疏漏处。就像一张精心编织的网,没料百密一疏,恰巧生了一个小小缺口。那么,这张网也就不是密不透风,也就不是无隙可趁了。
   这个决定,给了义军一个生机。
   如今萧水寒就抓住了这个生机。
   若是李三清依萧水寒之计,一开始从南路突围,也许伤亡就不会如此惨重了吧?
   可是,这谁又料得到了?就连萧水寒自己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否则他一定会坚持己见,说服李三清的。
   哎,事已至此,多说无益。
   只能说,一切都是天意吧!天意让义军有此一劫!天意又让义军逃过这绝杀的一劫!
  
   义军在萧水寒何风的率领下,速退,往山下退,往海边退。
   现在惟一可做的,就是争取时间,争取在敌人追至之前,逃至山脚。
   当然,这也只是希望,也仅仅只是希望。
   义军还未到达山脚,敌人已追至。敌人毕竟是生力军,斗志正旺。而自己却伤兵满营,疲于奔命。一盛一衰,一劲一疲,所以,敌人终是追上来了。
   倭寇展开疯狂地反扑。
   南路倭首吉田正刚一见义军突然从半山腰,从自己的眼皮子底下出现,他就知道完了。
   ——完了!
   这下自己肯定难逃其咎,难却其过了。
   他只有指挥倭寇疯狂地冲杀(只是指挥,而不是身先士卒。记住,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以求在义军登上船只前予以歼灭,以求带罪立功。
   双方伤亡很惨重,准确地说应是义军伤亡更惨重。敌人是自上而下攻,有若下山猛虎,势不可挡。而义军却伤损疲匮,且战且退,边战边退。
   萧水寒何风小桐华千山等武林人士掩护在后,挡住敌人一波又一波地冲杀,为大部份义军兄弟的逃亡争取时间。
   所幸,交战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他们已逃到了山脚。这时义军仅只剩五百余人了。
   身后传来义军们的欢呼声,令萧水寒他们精神大振,早已疲惫不堪的身子,又充满了力量。他们知道,这条路选对了,这是个正确的决择!
   他们几人拼死守住山脚,好让数百义军登上船。
   绝不能让倭寇们冲过这一关,绝不能!
   一旦冲破了,那将会前攻尽弃,而且有可能大部份人都会命丧于此。
   几个人一字排开,守在关隘,宁死不退!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