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林中舞草-个人文章】
诗与思
□ 林中舞草
2004-03-15 00:31
收藏:1
回复:2
点击:4246
《诗人》
愤怒出诗人。
这样一种论断把有些人的思维束缚得太紧张了,弄得诗歌除了叹气失望,就是跺脚骂娘,所谓无病呻吟。
以海涅的这句话做了参考,以为只有学会愤怒,方能写出有气慨的诗罢,于是诗变得可怕起来。
如果你一名诗人,或者你被允许自认为一位天才,你觉得什么是思维?
诗人的思维一定要具备最宽阔和最无私的视野,他的想象不旦要出于对黑暗的愤怒和光明的向往,他还要接受一切善良的生命的运动产生的平凡的感动。悲喜,欢忧,愁闷,平怡,它们都可以化为文字的音乐,给我们美的感受。
所以写诗讲究什么风格,是错误的。
读伟大的诗是一种至高的精神享受,但你千万不要去研究它的作者。
因为伟大的诗人们,常常也是世上最具缺陷的人。作为人,他可能并不有趣,而且有可能,他正生活在一种极端的状态中。
他情绪不稳定,时常暴怒,或者某一方面智力低下,易受人控制,让人利用。
徐志摩在《坏诗,假诗,形似诗》中说:数学不好的人,一定适宜来做诗,因为他的想像力一定发达。
即教训别人,也说他自己,说明他瞧不起趴在桌上画图的人,尽管他们也可能是天才,画图的天才。钱钟书就是他的榜样,数学考试得了5分。但是你能够否认他是现代中国思维最敏锐和最灵活的人吗?亚里士多德也是天才,但他成不了诗人,因为他不感兴趣,只想一辈子画图。
思维方式的取向不同,会使人得出不同的成就。
我想诗人适合做秋叶,能够接受死亡,忍耐寂寞。
那只做自己的那一片秋叶好了,体会了从枝头到大地的距离,心归于平寂,或许就懂了诗歌。
对生命的最深刻也最简洁的理解,“生--死--再生”的轮回会完美一个诗人,让你笔下的生活成熟而智慧。
只要,你的那颗心是高尚的。
《思考的角度》
近代的诗人们犯了两个错误,一个是东方的诗人犯下的,一个是西方的诗人犯下的。
在西方,由于科学技术的急速发展,越过了人类心理的进化能力,使得人文的支柱受到了抑制。同时工业时代产生的加剧了的社会黑暗,思想混乱等弊端日加明显。大量的诗人们开始转向批判现实发泄不满的创作角度。
冷冷的理性,幽默的口吻和对生存与人性的探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风格。
而在东方,因为科技衰败,社会倒退,政府无能,人们对发展充满了绝望,不再相信政府,转而追求山水与归隐般的安慰。诗人的作品大多歌颂自然,崇尚田园生活,倡导心灵的安乐。哲学并不受宠。
但同是个人感情极为浓厚的时代,也诞生了人类历史上数量最多的天才。
可以看出,思考的角度对于人们创作的重要性。
一只飞鸟死掉了,有人会伤心地声讨猎杀者,追究如何维护生命权的细节,有人会平淡而又坦然,感叹生命的美丽和死亡的伟大。
两种角度催生两种人,两种生活态度;如果他们是诗人,他们的作品自然也会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
一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可以左右他行事的方式,决定他在每一个事件中的地位;而一个诗人对于自己的作品的出发点,同样也会主宰这部作品在人类文学舞台上的角色,会被搁于一旁,还是置于案顶。
诗歌是成熟生活的一种标记。
是果实,也是胎儿,它生降下来注定要刮刮哭几声。可它是完全的,是由思维的角度和深刻的剖析构成的人类灵魂的一部分,是我们语言和思想的凝聚。
有一位西方的诗论家这样说:诗人是这个世界正在等待和唯一等待的生命。
写生活和生命的诗。
而不是追求某种情感的渲泻,这很重要,因为如果你背离了这一点,你还不能叫做诗人。
作者签名: 在生活的另一面,我看到了一个凄惨的孩子,看到了那一个童话般的生活,与现实格格不入的理想的世界,我爱慕那道圣洁温柔的光芒,当他从某一个人的眼睛里射出来时会让我狂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