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罗先德-个人文章

诗词常识(转载自湖南红网古诗版面斑竹心魔抄写)[转载]

罗先德
2004-02-29 22:26   收藏:1 回复:1 点击:4318

   
  【诗律浅说】·方舟子·
  【近体、古体】
  
  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被称为近体诗或今体诗,古人这么叫,我们现在也跟着这么叫,虽然它其实是很古的,在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就已发端,到唐初成熟。唐以前的诗,除了所谓“齐梁体”,就被称为古体。唐以后不合近体的诗, 也称为古体。
  
  古体和近体在句法、用韵、平仄上都有区别:
  
  句法: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句子参差不齐)都有,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用韵: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古体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除了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古体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近体一般只用平声韵。
  
  平仄:古、近体最大的区别,是古体不讲平仄,而近体讲究平仄。唐以后, 古体也有讲究平仄,不过未成规律,可以不管。
  
  古体诗基本上无格律,所以以下只讲近体诗。
  
  
  【用韵】
  
  唐人所用的韵书为隋陆法言所写的《切韵》,这也是以后一切韵书的鼻祖。 宋人增广《切韵》,编成《广韵》,共有二百余韵。实际上唐宋诗人用韵并不完全按这两部韵书,比较能够反映唐宋诗人用韵的是金人王文郁编的《平水韵》, 以后的诗人用韵也大抵根据《平水韵》。
  
  《平水韵》共有一百零六韵,其中平声有三十韵,编为上、下两半,称为上平声和下平声,这只是编排上的方便,二者并不存在声调上的差别。近体诗只押平声韵,我们就只来看看这些平声韵各部的韵目(每韵的第一个字):
  
  上平声: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光是从这些韵目就可以看出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在现在已看不出差别,比如东和冬,江和阳,鱼和虞,真和文,萧、肴和豪,先、盐和咸,庚和青,寒和删,等等。
  
  如果我们具体看一看各个韵部里面的字,又会发现一个相反的情况: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比如杜甫《三绝句》第一首(以下引诗均以杜诗为例,不再注明):
  
  楸树馨香倚钓矶, 斩新花蕊未应飞。
  不如醉里风吹尽, 可忍醒时雨打稀。
  
  “飞”和“稀”在平水韵中同属五微,但在普通话读来并不押韵。
  
  又如第二首:
  
  门外鸬鹚去不来, 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以后知人意, 一日须来一百回。
  
  “猜”和“回”在《平水韵》中同属十灰,但在现在普通话中也不押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能参杂了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是近体诗的大忌。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 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 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 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 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现代人写近体诗,当然完全可以用今韵。如果要按传统用《平水韵》,则不能不注意古、今音的不同,读古诗更是如此。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但不一定可靠,只有多读多背了。
  
  
  【四声】
  
  汉语声调有四声,是齐、梁时期文人的发现。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梁武帝接着又问:“为什么‘天子寿考’不是四声?”天、子、寿是平、上、去,考却不是入声,可见当时一般的人也搞不清楚什么是入声。
  
  
  那么什么是入声呢?就是发音短促,喉咙给阻塞了一下。一类是以塞音t, p,k收尾,另一类是以喉塞音?收尾。在闽南语和粤语中,还完整地保留着这四种入声,在吴语中则都退化成了较不明显的?收尾了。以t,p,k收尾的入声,并不真地发出t,p,k音。塞音在发音时要先把喉咙阻塞一下,然后再送气爆破出声。在入声中,只有阻塞,没有送气爆破,叫做不完全爆破。比如英文的stop,美式英语在发这个词时,并不真地发出p音,而只是合一下嘴就完了,这就是不完全爆破,也可说是一种入声。
  
  在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了。原来发音不同、分属不同韵部的入声字,有的在今天读起来就完全一样。比如“乙、亿、邑”,在平水韵中分属入声四质、十三职、十四缉不同韵,在普通话读来毫无差别(用闽南语来读,则分得清清楚楚,分别读做ik,it,ip)。
  
  入声的消失也导致了古、今音声调的不同。一部分古入声字变成了现在的上、去声字,还属于仄声,我们可以不管;但是另有一部分入声字在普通话中却变成了平声字(阴平或阳平),这就值得我们注意了。前面“天子万福”的“福”字就是这种情况。常见的入声变平声字有:
  
  一画:一
  二画:七八十
  三画:兀孑勺习夕
  四画:仆曰什及
  五画:扑出发札失石节白汁匝
  六画:竹伏戍伐达杂夹杀夺舌诀决约芍则合宅执吃汐
  七画:秃足卒局角驳别折灼伯狄即吸劫匣
  八画:叔竺卓帛国学实直责诘佛屈拔刮拉侠狎押胁杰迭择拍迪析极刷
  九画:觉(觉悟)急罚
  十画:逐读哭烛席敌疾积脊捉剥哲捏酌格核贼鸭
  十一画:族渎孰斛淑啄脱掇郭鸽舶职笛袭悉接谍捷辄掐掘
  十二画:菊犊赎幅粥琢厥揭渤割葛筏跋滑猾跌凿博晰棘植殖集逼湿黑答插颊
  十三画:福牍辐督雹厥歇搏窟锡颐楫睫隔谪叠塌
  十四画:漆竭截牒碣摘察辖嫡蜥
  十五画:熟蝠膝瘠骼德蝶瞎额
  十六画:橘辙薛薄缴激
  十七画:擢蟋檄
  十九画:蹶
  二十画:籍黩嚼
  
  讲保留有入声的方言的人,要识别这些入声字自然毫无困难,只要用方言来念就行。对讲北方方言的人,可以根据声旁进行归纳帮助识别,比如“福幅辐蝠”“缴激檄”,但大多数还是只能死记硬背。现代人写旧体诗,完全可以根据现代四声来写。但写旧体诗本来就是因为好古,有人愿根据古代四声来写,也无可厚非,那就要特别注意这种入声变平声的字了。用普通话读古诗,碰到这种字怎么办呢?我以为,为了保持声调的和谐,不妨读成去声。去声较低沉,再读得短促一些,听上去就有点象入声了。实际上,这类入声字,有的人就习惯读成去声,如“一、幅、辐”,很多人都读成去声。
  
  古代很大一部分上声字,在普通话中都读成了去声。上声和去声都属仄声,我们可以不管这一类字。但是还有一种声调变化必须注意一下:某些古代的平声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如《宿府》:
  
  清秋幕府井梧寒, 独宿江城腊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 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 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 强移栖息一枝安。
  
  第四句的韵脚“看”就是平声字,我们读时最好也读成阴平才顺口(现代“看守”的“看”仍读阴平)。
  
  又如《夜宴左氏庄》:
  
  风林纤月落, 衣露净琴张。
  暗水流花径, 春星带草堂。
  检书烧烛短, 看剑引杯长。
  诗罢闻吴咏, 扁舟意不忘。
  
  最后一句的韵脚“忘”也是平声,我们读时也应该读成平声才不感到别扭。至于第六句开头的“看”虽也是平声,按今音读成去声也无所谓。
  
  除了“看、忘”,类似这种在现在一般读仄声,而在古代读成平声(或平、仄两读)的还有:
  
  筒纵撞治(动词)誉(动词)竣闽纫奔蕴漫翰叹患跳泡教(使)望醒胜(承受)售叟任(承担)妊这些字,如果是在韵脚或是句中平仄关键处,都应该读成平声。
  
  还有极少数字,在现在是平声,在古代反而是仄声,如“思”“骑”当名词时都读成去声。象《一百五日夜对月》:
  
  无家对寒食, 有泪如金波。
  斫却月中桂, 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 想像颦青蛾。
  牛女漫愁思, 秋期犹渡河。
  
  第七句的最后一字“思”,就该读成去声。
  
  
  【律句】
  
  汉语虽有四声,但在近体诗中,并不需要象词、曲那样分辨四声,只要粗分成平仄两声即可。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对于五言来说,它的基本句型是: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即所谓平起平收,仄起仄收。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除了后面会讲到的特例,五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它的基本句型就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近体诗无论怎么变化,也都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
  
  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第四字的平仄和第二字相反,第六字又与第四字相反,如此反复就形成了节奏感。但是逢单却可反可不反,这是因为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单数音节就相比而言显得不重要了。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如何变通呢?那就要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而保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和最重要的最后一字。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在后面我们会谈到,但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如何由这些基本句型构成一首完整的诗。
  
  
  【粘对】
  
  我们已经知道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怎样由这些句子组成一首诗呢?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 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如果上句是:
  
  仄仄平平仄
  
  下句就是:
  
  平平仄仄平
  
  同理,如果上句是:
  
  平平平仄仄
  
  下句就是:
  
  仄仄仄平平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 必须以平声收尾,所以五言近体诗的对句除了第一联,只有这两种形式。七言的与此相似。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 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其形式也不外两种:
  
  平起: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起: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例如,上一联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一联的上句要跟上一联的下句相粘,也必须以平声开头,但又必须以仄声收尾,就成了: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就成了: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第一、第二联完全相同。在唐以前的所谓齐梁体律诗,就是只讲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唐以后,既讲对句相对,又讲邻句相粘,在一首绝句里面就不会有重复的句型了。
  
  根据粘对规则,我们就可以推导出五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一、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二、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三、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四、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言律诗跟这相似,只不过根据粘对的原则再加上四句而已。比如仄起首句押韵的五言律诗是: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根据粘对规律,还可以十句、十二句……无限地加上去,而成为排律。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基本上也是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也就是说,要检查一首近体诗是否遵循粘对,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都是近体诗的大忌。相比而言,失对要比失粘严重。粘的规则确定得比较晚,在初唐诗人的诗中还经常能够见到失粘的,即使是杜甫的诗,也偶尔有失粘的,比如名诗《咏怀古迹》的第二首: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三句就没能跟第二句相粘。这可能是不知不觉地受到齐梁诗人的影响而一时疏忽。
  
  对的规则在齐梁时就确立了,所以在唐诗中很少见到失对的。现存杜甫近体诗中,只有《寄赠王十将军承俊》一首出现失对:
  
  将军胆气雄, 臂悬两角弓。
  缠结青骢马, 出入锦城中。
  时危未授钺, 势屈难为功。
  宾客满堂上, 何人高义同。
  
  第一、二句除了第一个字,其它各字的平仄完全相同,是为失对。这可能是赠诗时未来得及仔细加工而一时疏忽。
  
  还有一种情况,是为了表达的需要而不顾格律。比如杜甫的另一首名诗《白帝》:
  
  白帝城中云出门, 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 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 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 恸哭秋原何处村?
  
  第二句的第二字本来应该用平声,现在用了仄声字“帝”,既跟第一句失对, 又跟第三句失粘。但这是有意要重复使用“白帝城”造成排比,所以只好牺牲格律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5 11:56:17编辑过]
  
  
  沧海灵珠自暗投,英雄肝胆倩谁收? 浮名似幻萦尘梦,明月如刀破小楼。
  夜雨微扬千叠浪,春潮醉送万家舟。销魂最是无人处,一树寒花彻骨柔。
  
  
  
  以上网友留言只代表红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观点
   2003-12-25 11:56:18
  
   心魔
  水系魔法宗师
  
  
  星 座:魔羯座
  
  等 级:版主
  
  文 章:1854
  
  积 分:2308
  
  门 派:【随心居】
  
  注 册:2003-1-1
  
   第2楼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救。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猿”就未救。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
  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到这种特殊句型。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不能不论。
  
  
  【对仗】
  
  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对仗的第一个特点,是句法要相同。如《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这是首、颔、颈都对仗。首联第一句没有谓语,第二句也用无谓语句式相对。 颔联上句的句式是“主谓定宾状”,下句也用相同的句式相对。颈联用的也是相同的句式。
  
  又如《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 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 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 况乃未休兵。
  
  颔联上句的写法是把“白露”一词拆散,下句的写法也相同,是把“明月” 一词拆散。
  
  对仗的第二个特点,是不能用相同的字相对。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对仗,在词、曲中是允许的,在近体诗中则绝不允许。实际上,除非是修辞的需要,在近体诗中必须避免出现相同的字。
  
  对仗的第三个特点,是词性要相对,也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代词对代词,虚词对虚词。如果要对得工整,还必须用词义上属于同一类型的词(主要是名词)来相对,比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数目对数目,方位对方位,颜色对颜色,时令对时令,器物对器物,人事对人事,生物对生物,等等,但不能是同义词。前面所举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星”对“月”是天文对,“野”对“江”是地理对,而“垂”对“涌”,“平”对“大”,“阔”对“流”,也都是在词义上属于相同类型的动词、形容词的相对。象这样的对仗,叫做工对。
  
  有一些对仗,是借用了同音字形成工对,叫做借对。象《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 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 天涯涕泪一身遥。
  唯将迟暮供多病, 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 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西”对“南”是方位对,“山”对“浦”是地理对,“三”对“万” 是数目对,而“白”对“清”,则是借用“清”的同音字“青”,而构成了颜色对。这样的借对,也属工对。
  
  这种谐音的借对,多见于颜色对。比如《秦州杂诗》其三:
  
  州图领同谷, 驿道出流沙。
  降虏兼千帐, 居人有万家。
  马骄珠汗落, 胡舞白蹄斜。
  年少临洮子, 西来亦自夸。
  
  颈联以“珠”谐音“朱”,与“白”相对。又如《独坐》:
  
  悲愁回白首, 倚杖背孤城。
  江敛洲渚出, 天虚风物清。
  沧溟恨衰谢, 朱绂负平生。
  仰羡黄昏鸟, 投林羽翮轻。
  
  颈联以“沧”谐音“苍”而与“朱”相对。
  
  一联之中,如果大部分字都对得很工整,其它字就可以对得马虎一点。比如《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玉不胜簪。
  
  颔联“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时”和“别”算不上是相对,但其它 各字都对得非常工整,合起来也还算是工对。
  
  对于七言来说,第五字可以不拘。比如杜诗《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第五字“天”和“老”未对。有一些对仗,表面上看起来不对,实际上是用了别义相对,象这一联,“朝”对“顾”用的是“朝”的别义来相对,“下”对“臣”,用的是“下”的别义来相对,而不是用它们在句中的意思。另外有一些对仗,要明白其出处才知道是相对。
  比如《曲江二首》之二:
  
  朝回日日典春衣, 每日江头尽醉归。
  酒债寻常行处有, 人生七十古来稀。
  穿花蛱蝶深深见, 点水蜻蜓款款飞。
  传语风光共流转, 暂时相赏莫相违。
  
  
  颔联以“寻常”对“七十”似乎不对,其实“八尺曰寻,倍寻曰常”,“寻 常”两字也可当成数目字,与“七十”对得相当工整。象这样用了别义、典故,要拐一下弯才对上,出人意料的,也属借对,而且往往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与 灯谜的“求凰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联之中对仗的上下两句,一般内容不同或相反。如果两句完全同义或基本 同义,叫作“合掌”,是作诗的大忌。但有时上下句有相承关系,讲的是同一件事,下句承接上句而来,两句实际是一句,这称为“流水对”。如《闻官军收河 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尾联下句描述的是紧接上句的行程,就是一流水对。又如《秋兴》其二: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 奉使虚随八月查。
  画省香炉违伏枕, 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 已映洲前芦荻花。
  
  尾联也是一流水对。流水对一般也被认为是不俗的佳对,如果尾联要用对仗, 经常就用流水对收住全诗。
  
  有时候一句之中也有对仗。如《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一首诗四联全都用了对仗,而句之中又有对仗,第一句“风急”对“天高 ”,第二句“渚清”(“清”谐音“青”)对“沙白”,第七句“艰难”对“苦恨”,第八句“潦倒”对“新停”,都是先在本句自对,再跟对句相对。有趣的 是,第一句因为押韵,跟第二句在平仄上就无法完全相对,而在字义上却对得天衣无缝。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即使仅从形式上看,也当得起此美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2-25 11:59:32编辑过]
  
  
  沧海灵珠自暗投,英雄肝胆倩谁收? 浮名似幻萦尘梦,明月如刀破小楼。
  夜雨微扬千叠浪,春潮醉送万家舟。销魂最是无人处,一树寒花彻骨柔。
  
  
  
  以上网友留言只代表红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观点
   2003-12-25 11:59:32
  
   心魔
  水系魔法宗师
  
  
  星 座:魔羯座
  
  等 级:版主
  
  文 章:1854
  
  积 分:2308
  
  门 派:【随心居】
  
  注 册:2003-1-1
  
   第3楼
  白香词谱 清·舒梦兰
  
  
   《白香词谱》是清朝嘉庆年间靖安人舒梦兰编选。词谱选
   录了由唐朝到清朝的词作品共一百篇,凡一百调。这些调
   式都是较为通用的,小令、中调、长调均有。为便于初学
   者,每调还详细列注平仄韵读,成为真正的词谱。
  
   《白香词谱》同时又是一本简明词选。所选的词都是比较
   著名的或者艺术性较高的,好些是历久传诵不衰的名作。
   它兼收并蓄,不主一家,既收婉约,也收豪放,是一本不
   可多得的好选本,也是一本较佳的词学入门读物。
  
  
   目 次
  
   一 菩萨蛮 李白
   二 忆秦娥 李白
   三 调笑令 王建
   四 长相思 白居易
   五 更漏子 温庭筠
   六 摊破浣溪沙 李【王景】(南唐中主)
   七 忆江南 李煜 (南唐后主)
   八 捣练子 李煜 (南唐后主)
   九 相见欢 李煜 (南唐后主)
   十 浪淘沙 李煜 (南唐后主)
   十一 虞美人 李煜 (南唐后主)
   十二 一斛珠 李煜 (南唐后主)
   十三 谒金门 冯延巳
   十四 踏莎行 寇准
   十五 贺圣朝 叶清臣
   十六 御街行 范仲淹
   十七 渔家傲 范仲淹
   十八 苏幕遮 范仲淹
   十九 锦缠道 宋祈
   二十 离亭燕 张升
   二一 诉衷情 欧阳修
   二二 阮郎归 欧阳修
   二三 南歌子 欧阳修
   二四 临江仙 欧阳修
   二五 西江月 司马光
   二六 桂枝香 王安石
   二七 天仙子 张先
   二八 昼夜乐 柳永
   二九 雨淋铃 柳永
   三十 卜算子 苏轼
   三一 洞仙歌 苏轼
   三二 蝶恋花 苏轼
   三三 水调歌头 苏轼
   三四 清平乐 黄庭坚
   三五 画堂春 黄庭坚
   三六 蓦山溪 黄庭坚
   三七 忆王孙 秦观
   三八 如梦令 秦观
   三九 桃源忆故人 秦观
   四十 鹊桥仙 秦观
   四一 河传 秦观
   四二 满庭芳 秦观
   四三 清玉案 贺铸
   四四 薄幸 贺铸
   四五 惜分飞 毛滂
   四六 河满子 孙洙
   四七 烛影摇红 王诜
   四八 减字木兰花 王安国
   四九 千秋岁 谢逸
   五十 琐窗寒 周邦彦
   五一 解语花 周邦彦
   五二 过秦楼 周邦彦
   五三 昭君怨 万俟雅言
   五四 感皇恩 赵企
   五五 好事近 蒋子云
   五六 贺新郎 李玉
   五七 潇湘夜雨 赵长卿
   五八 祝英台近 辛弃疾
   五九 南浦 程垓
   六十 齐天乐 姜夔
   六一 沁园春 陆游
   六二 醉太平 刘过
   六三 喜迁莺 吴礼之
   六四 双双燕 史达祖
   六五 换巢鸾凤 史达祖
   六六 瑞鹤仙 史达祖
   六七 风入松 吴文英
   六八 一翦梅 蒋捷
   六九 永遇乐 蒋捷
   七十 瑶台聚八仙 张炎
   七一 水龙吟 张炎
   七二 绮罗香 张炎
   七三 疏影 张炎
   七四 采桑子 朱藻
   七五 荆州亭 吴城小龙女
   七六 醉花阴 李清照
   七七 凤凰台上忆吹箫 李清照
   七八 声声慢 李清照
   七九 南乡子 孙道绚
   八十 生查子 朱淑真
   八一 鹧鸪天 聂胜琼
   八二 人月圆 吴激
   八三 望海潮 折元礼
   八四 玉漏迟 元好问
   八五 点绛唇 曾允元
   八六 满江红 萨都拉
   八七 念奴娇 萨都拉
   八八 陌上花 张翥
   八九 东风第一枝 张翥
   九十 摸鱼儿 张翥
   九一 多丽 张翥
   九二 夺锦标 张【林下土】
   九三 眼儿媚 刘基
   九四 误佳期 汪懋麟
   九五 柳梢青 朱彝尊
   九六 解佩令 朱彝尊
   九七 暗香 朱彝尊
   九八 庆春泽 朱彝尊
   九九 春风袅娜 朱彝尊
   一百 翠楼吟 黄之隽
  
  
   (○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一、菩萨蛮·闺情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
   寒山一带伤心碧。
   ⊙○⊙●○○▲
   暝色入高楼,
   ⊙●⊙○△
   有人楼上愁。
   ⊙○○●△
   玉阶空伫立,
   ⊙○○●▲
   宿鸟归飞急。
   ⊙●⊙○▲
   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
  
  
   二、忆秦娥·思秋 李白
  
   箫声咽,
   ○⊙▲
   秦娥梦断秦楼月。
   ○○⊙●○○▲
   秦楼月, (叠三字)
   ○○▲
   年年柳色,
   ⊙○⊙●
   灞陵伤别。
   ●○○▲
  
   乐游原上清秋节,
   ⊙○⊙●○○▲
   咸阳古道音尘绝。
   ⊙○⊙●○○▲
   音尘绝, (叠三字)
   ○○▲
   西风残照,
   ⊙○⊙●
   汉家陵阙。
   ●○○▲
  
  
   三、调笑令·宫词 王建
  
   团扇,
   ○▲
   团扇, (叠句)
   ○▲
   美人并来遮面。
   ●⊙⊙○○▲
   玉颜憔悴三年, (换平韵)
   ⊙○⊙●○△
   谁复商量管弦。
   ⊙●○○●△
   弦管, (上句末二字颠倒,换仄韵)
   ○▲
   弦管, (叠句)
   ○▲
   春草昭阳路断。
   ⊙●⊙○⊙▲
  
  
   四、长相思·别情 白居易
  
   汴水流,
   ●⊙△
   泗水流,
   ●⊙△
   流到瓜州古渡头,
   ⊙●○○⊙●△
   吴山点点愁。
   ⊙○⊙●△
  
   思悠悠,
   ●○△
   恨悠悠,
   ●○△
   恨到归时方始休,
   ⊙●○○⊙●△
   月明人倚楼。
   ●○○●△
  
  
   五、更漏子·本意 温庭筠
  
   柳丝长,
   ●○○
   春雨细,
   ○●▲
   花外漏声迢递。
   ⊙●⊙○⊙▲
   惊塞雁,
   ○●●
   起城乌, (换平韵)
   ●○△
   画屏金鹧鸪。
   ●○○●△
  
   香雾薄, (换仄韵)
   ○⊙▲
   透重幕,
   ⊙○▲
   惆怅谢家池阁。
   ⊙●⊙○⊙▲
   红烛背,
   ○●●
   绣帘垂, (换平韵)
   ●○△
   梦君君不知。
   ●○○●△
  
  
   六、摊破浣溪沙·秋恨 李景 (南唐中主)
  
   菡萏香销翠叶残,
   ⊙●○○●●△
   西风愁起绿波间。
   ⊙○⊙●●○△
   还与韶光共憔悴,
   ⊙●⊙○○●●
   不堪看。
   ●○△
  
   细雨梦回鸡塞远,
   ⊙●⊙○○●●
   小楼吹彻玉笙寒。
   ⊙○⊙●●○△
   多少泪珠何限恨,
   ⊙●⊙○○●●
   倚阑干。
   ●○△
  
  
   七、忆江南·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多少恨,
   ○⊙●
   昨夜梦魂中。
   ⊙●●○△
   还似旧时游上苑,
   ⊙●⊙○○●●
   车如流水马如龙,
   ⊙○⊙●●○△
   花月正春风。
   ⊙●●○△
  
  
   八、捣练子·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深院静,
   ○●●
   小庭空,
   ●○△
   断续寒砧断续风。
   ⊙●○○⊙●△
   无奈夜长人不寐,
   ⊙●⊙○○●●
   数声和月到帘栊。
   ●○⊙●●○△
  
  
   九、相见欢·秋闺 李煜 (南唐后主)
  
   无言独上西楼,
   ⊙○⊙●○△
   月如钩,
   ●○△
   寂寞梧桐、
   ⊙●⊙○
   深院锁清秋。
   ○●●○△
  
   剪不断, (换仄韵)
   ●⊙▲
   理还乱,
   ⊙○▲
   是离愁。 (换前平韵)
   ●○△
   别是一番、
   ⊙●⊙○
   滋味在心头。
   ○●●○△
  
  
   十、浪淘沙·怀旧 李煜 (南唐后主)
  
   帘外雨潺潺,
   ⊙●●○△
   春意阑珊。
   ⊙●○△
   罗衾不耐五更寒。
   ⊙○⊙●●○△
   梦里不知身是客,
   ⊙●⊙○○●●
   一晌贪欢。
   ⊙●○△
  
   独自莫凭栏,
   ⊙●●○△
   无限江山。
   ⊙●○△
   别时容易见时难。
   ⊙○⊙●●○△
   流水落花春去也,
   ⊙●⊙○○●●
   天上人间。
   ⊙●○△
   十一、虞美人·感旧 李煜 (南唐后主)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换平韵)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换仄韵)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换平韵)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十二、一斛珠·香口 李煜 (南唐后主)
  
   晚妆初过,
   ⊙○⊙▲
   沉檀轻注些儿个。
   ⊙○⊙●○○▲
   向人微露丁香颗,
   ⊙○⊙●○○▲
   一曲清歌,
   ⊙●○○
   暂引樱桃破。
   ⊙●○○▲
  
   罗袖□残殷色可,
   ⊙●⊙○○●▲
   杯深旋被香醪□。
   ⊙○⊙●○○▲
   绣床斜凭娇无那,
   ⊙○⊙●○○▲
   烂嚼红绒,
   ⊙●○○
   笑向檀郎唾。
   ⊙●○○▲
  
  
   十三、谒金门·春闺 冯延巳
  
   风乍起,
   ○⊙▲
   吹皱一池春水。
   ⊙●⊙○○▲
   闲引鸳鸯芳径里,
   ⊙●⊙○○●▲
   手□红杏蕊。
   ⊙○○●▲
  
   斗鸭阑干独倚,
   ⊙●⊙○⊙▲
   碧玉搔头斜坠。
   ⊙●⊙○○▲
   终日望君君不至,
   ⊙●⊙○○●▲
   举头闻鹊喜。
   ⊙○○●▲
  
  
   十四、踏莎行·春暮 寇准
  
   春色将阑,
   ⊙●○○
   莺声渐老,
   ⊙○●▲
   红英落尽青梅小。
   ⊙○⊙●○○▲
   画堂人静雨蒙蒙,
   ⊙○⊙●●○○
   屏山半掩余香袅。
   ⊙○⊙●○○▲
  
   密约沉沉,
   ⊙●○○
   离情杳杳,
   ⊙○●▲
   菱花尘满慵将照。
   ⊙○⊙●○○▲
   倚楼无语欲销魂,
   ⊙○⊙●●○○
   长空黯淡连芳草。
   ⊙○⊙●○○▲
  
  
   十五、贺圣朝·留别 叶清臣
  
   满斟绿醑留君住,
   ⊙○⊙●○○▲
   莫匆匆归去。
   ●○○○▲
   三分春色二分愁,
   ⊙○⊙●●○○
   更一分风雨。
   ●⊙○○▲
  
   花开花谢,
   ⊙○⊙●
   都来几许。
   ⊙○⊙▲
   且高歌休诉。
   ●○○○●
   不知来岁牡丹时,
   ⊙○⊙●●○○
   再相逢何处。
   ●⊙○○▲
  
  
   十六、御街行·离怀 范仲淹
  
   纷纷坠叶飘香砌,
   ⊙○⊙●○○▲
   夜寂静、
   ●●●
   寒声碎。
   ○○▲
   真珠帘卷玉楼空,
   ⊙○⊙●●○○
   天淡银河垂地。
   ⊙●⊙○○▲
   年年今夜,
   ⊙○⊙●
   月华如练,
   ⊙○⊙●
   长是人千里。
   ⊙●○○▲
  
   愁肠已断无由醉,
   ⊙○⊙●○○▲
   酒未到、
   ●●●
   先成泪。
   ○○▲
   残灯明灭枕头欹,
   ⊙○⊙●●○○
   谙尽孤眠滋味。
   ⊙●⊙○○▲
   都来此事,
   ⊙○⊙●
   眉间心上,
   ⊙○⊙●
   无计相回避。
   ⊙●○○▲
  
  
   十七、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
   衡阳雁去无留意。
   ⊙○⊙●○○▲
   四面边声连角起,
   ⊙●⊙○○●▲
   千障里,
   ○⊙▲
   长烟落日孤城闭。
   ⊙○⊙●○○▲
  
   浊酒一杯家万里,
   ●●⊙○○●▲
   燕然未勒归无计。
   ⊙○⊙●○○▲
   羌管悠悠霜满地,
   ⊙●⊙○○●▲
   人不寐,
   ○⊙▲
   将军白发征夫泪。
   ⊙○⊙●○○▲
  
  
   十八、苏幕遮·怀旧 范仲淹
  
   碧云天,
   ●○○
   黄叶地,
   ○●▲
   秋色连波、
   ⊙●○○
   波上寒烟翠。
   ⊙●○○▲
   山映斜阳天接水,
   ⊙●○○○●▲
   芳草无情、
   ⊙●○○
   更在斜阳外。
   ⊙●○○▲
  
   黯乡魂,
   ●○○
   追旅思,
   ○●▲
   夜夜除非、
   ⊙●○○
   好梦留人睡。
   ⊙●○○▲
   明月楼高休独倚,
   ⊙●○○○●▲
   酒入愁肠、
   ⊙●○○
   化作相思泪。
   ⊙●○○▲
  
  
   十九、锦缠道·春游 宋祈
  
   燕子呢喃,
   ●●○○
   景色乍长春昼。
   ⊙●●○○▲
   睹园林、
   ●○○
   万花如绣,
   ⊙○○▲
   海棠经雨胭脂透。
   ⊙○⊙●○○▲
   柳展宫眉,
   ⊙●○○
   翠拂行人首。
   ⊙●○○▲
  
   向郊原踏青,
   ●○○●○
   恣歌携手。
   ⊙○○▲
   醉醺醺、
   ●○○
   尚寻芳酒。
   ⊙○○▲
   问牧童、
   ●⊙○
   遥指孤村道,
   ⊙●○○⊙
   杏花深处,
   ●○○●
   那里人家有。
   ⊙●○○▲
  
  
   二十、离亭燕·怀古 张升
  
   一带江山如画,
   ⊙●⊙○○▲
   风物向秋潇洒。
   ⊙●⊙○○▲
   水浸碧天何处断,
   ⊙●⊙○○●●
   霁色冷光相射。
   ●●⊙○○▲
   蓼屿荻花洲,
   ⊙●●○○
   掩映竹篱茅舍。
   ⊙●⊙○○▲
  
   云际客帆高挂,
   ⊙●⊙○○▲
   烟外酒旗低亚。
   ⊙●⊙○○▲
   多少六朝兴废事,
   ⊙●⊙○○●●
   尽入渔樵闲话。
   ●●⊙○○▲
   怅望倚层楼,
   ⊙●●○○
   寒日无言西下。
   ⊙●⊙○○▲
  
  
  
  
  沧海灵珠自暗投,英雄肝胆倩谁收? 浮名似幻萦尘梦,明月如刀破小楼。
  夜雨微扬千叠浪,春潮醉送万家舟。销魂最是无人处,一树寒花彻骨柔。
  
  
  
  以上网友留言只代表红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观点
   2003-8-16 11:46:33
  
   心魔
  水系魔法宗师
  
  
  星 座:魔羯座
  
  等 级:版主
  
  文 章:1854
  
  积 分:2308
  
  门 派:【随心居】
  
  注 册:2003-1-1
  
   第4楼
  二一、诉衷情·眉意 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
   呵手试梅妆。
   ⊙●●○△
   都缘自有离恨,
   ⊙○⊙●○⊙
   故画作、
   ⊙●●
   远山长。
   ●○△
  
   思往事,
   ○●●
   惜流光,
   ●○△
   易成伤。
   ●○△
   未歌先敛,
   ●○○●
   欲笑还颦,
   ●●○○
   最断人肠。
   ⊙●○△
  
  
   二二、阮郎归·踏青 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
   ⊙○⊙●●○△
   风和闻马嘶。
   ⊙○○●△
   清梅如豆柳如眉,
   ⊙○⊙●●○△
   日长蝴蝶飞。
   ●○○●△
  
   花露重,
   ○●●
   草烟低,
   ●○○
   人家帘幕垂。
   ⊙○○●△
   秋千慵困解罗衣,
   ⊙○⊙●●○△
   画堂双燕归。
   ●○○●△
  
  
   二三、南歌子·闺情 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
   ⊙●○○●
   龙纹玉掌梳。
   ○○●●△
   去来窗下笑相扶,
   ⊙○⊙●●○△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
  
   弄笔偎人久,
   ⊙●○○●
   描花试手初。
   ○○●●△
   等闲妨了绣功夫,
   ⊙○⊙●●○△
   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
  
  
   二四、临江仙·妓席 欧阳修
  
   柳外轻雷池上雨,
   ⊙●⊙○○●●
   雨声滴碎荷声。
   ⊙○⊙●○△
   小楼西角断虹明。
   ⊙○⊙●●○△
   阑干私倚处,
   ⊙○○●●
   遥见月华生。
   ⊙●●○△
  
   燕子飞来窥画栋,
   ⊙●⊙○○●●
   玉钩垂下帘旌。
   ⊙○⊙●○△
   凉波不动簟纹平。
   ⊙○⊙●●○△
   水晶双枕畔,
   ⊙○○●●
   犹有堕钗横。
   ⊙●●○△
  
  
   二五、西江月·佳人 司马光
  
   宝髻松松挽就,
   ⊙●⊙○⊙●
   铅华淡淡妆成。
   ⊙○⊙●○△
   红烟翠雾罩轻盈,
   ⊙○⊙●●○△
   飞絮游丝无定。
   ⊙●⊙○⊙▲ (叶仄韵)
  
   相见争如不见,
   ⊙●⊙○⊙●
   有情还似无情。
   ⊙○⊙●○△ (叶平韵)
   笙歌散后酒微醒,
   ⊙○⊙●●○△
   深院月明人静。
   ⊙●⊙○⊙▲ (叶仄韵)
  
  
   二六、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纵目,
   ○○●▲
   正故国晚秋,
   ●●●⊙○
   天气初肃。
   ⊙⊙○▲
   千里澄江似练,
   ⊙●○○⊙●
   翠峰如簇。
   ●○○▲
   征帆去棹残阳里,
   ⊙○⊙●○○●
   背西风,
   ●○○
   酒旗斜矗。
   ⊙○○▲
   彩舟云淡,
   ●○○○●
   星河鹭起,
   ⊙○⊙●
   画图难足。
   ●○○▲
  
   念往昔豪华竞逐,
   ●⊙●○○●▲
   叹门外楼头,
   ●⊙●○○
   悲恨相续。
   ⊙⊙○▲
   千古凭高对此,
   ⊙●○○⊙●
   漫嗟荣辱。
   ●○○▲
   六朝旧事随流水,
   ⊙○⊙●○○●
   但寒烟、
   ●○○
   衰草凝绿。
   ⊙⊙○▲
   至今商女,
   ●○○●
   时时犹唱,
   ⊙○⊙●
   后庭遗曲。
   ●○○▲
  
  
   二七、天仙子·送春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
   ⊙●⊙○○●▲
   午醉醒来愁未醒。
   ⊙●⊙○○●▲
   送春春去几时回,
   ⊙○⊙●●○○
   临晚镜,
   ○⊙▲
   伤流景,
   ○⊙▲
   往事后期空记省。
   ⊙●⊙○○●▲
  
   沙上并禽池上暝,
   ⊙●⊙○○●▲
   云破月来花弄影。
   ⊙●⊙○○●▲
   重重帘幕密遮灯,
   ⊙○⊙●●○○
   风不定,
   ○⊙▲
   人初静,
   ○⊙▲
   明日落红应满径。
   ⊙●⊙○○●▲
  
  
   二八、昼夜乐·忆别 柳永
  
   洞房记得初相遇,
   ⊙○⊙●○○▲
   便只合、
   ●⊙⊙
   长相聚。
   ⊙○▲
   何期小会幽欢,
   ○○●●○○
   变作别离情绪。
   ●●⊙○⊙▲
   况值阑珊春色暮,
   ⊙●○○○●▲
   对满目、
   ●⊙⊙
   乱花狂絮。
   ●○○▲
   直恐好风光,
   ⊙●●○○
   尽随伊归去。
   ●○○○▲
  
   一场寂寞凭谁诉,
   ⊙○⊙●○○▲
   算前言、
   ●⊙⊙
   总轻负。
   ⊙○▲
   早知恁地难拼,
   ⊙○●●○○
   悔不当初留住。
   ⊙●○○⊙▲
   其奈风流端正外,
   ⊙●○○○●●
   更别有、
   ●⊙⊙
   系人心处。
   ●○○▲
   一日不思量,
   ⊙●●○○
   也攒眉千度。
   ●○○○▲
  
  
   二九、雨淋铃·秋别 柳永
  
   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
   ●○○●
   骤雨初歇。
   ●⊙○▲
   都门帐饮无绪,
   ○○●●○●
   方留恋处,
   ○○●●
   兰舟催发。
   ○○○▲
   执手相看,
   ●●○○
   泪眼竟无语凝噎。
   ●●●○●○▲
   念去去、
   ●●●
   千里烟波,
   ○●○○
   暮霭沉沉楚天阔。
   ●●○○●○▲
  
   多情自古伤离别,
   ○○●●○○▲
   更那堪、
   ●○○
   冷落清秋节。
   ●●○○▲
   今宵酒醒何处,
   ○○●●○●
   杨柳岸、
   ○●●
   晓风残月。
   ●○○▲
   此去经年,
   ●●○○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便纵有、
   ●●●
   千种风流,
   ○●○○
   更与何人说。
   ●●○○▲
  
  
   三十、卜算子·别意 苏轼
  
   水是眼波横,
   ⊙●●○○
   山是眉峰聚。
   ⊙●○○▲
   欲问行人去那边,
   ⊙●○○●●○
   眉眼盈盈处。
   ⊙●○○▲
  
   才始送春归,
   ⊙●●○○
   又送君归去。
   ⊙●○○▲
   若到江南赶上春,
   ⊙●○○●●○
   千万和春住。
   ⊙●○○▲
  
  
   三一、洞仙歌·夏夜 苏轼
  
   冰肌玉骨,
   ⊙○⊙●
   自清凉无汗。
   ●○○⊙▲
   水殿风来暗香满。
   ⊙●○○●○▲
   绣帘开,
   ●○○
   一点明月窥人,
   ●●⊙●○○
   人未寝、
   ○●●
   欹枕钗横鬓乱。
   ⊙●⊙○⊙▲
  
   起来携素手,
   ⊙○○●●
   庭户无声,
   ⊙●○○
   时见疏星渡河汉。
   ⊙●○○●○▲
   试问夜如何,
   ⊙●●○○
   夜已三更,
   ⊙●○○
   金波淡,
   ○⊙●
   玉绳低转。
   ⊙○⊙▲
   但屈指、
   ●●●
   西风几时来,
   ○○●○○
   又不道流年,
   ●⊙●○○
   暗中偷换。
   ●○○▲
  
  
   三二、蝶恋花·春景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
   燕子飞时,
   ⊙●○○
   绿水人家绕。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墙里秋千墙外道,
   ⊙●⊙○○●▲
   墙外行人,
   ⊙●○○
   墙里佳人笑。
   ⊙●○○▲
   笑渐不闻声渐悄,
   ⊙●⊙○○●▲
   多情却被无情恼。
   ⊙○⊙●○○▲
  
  
   三三、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
   ⊙●●○△
  
   转朱阁,
   ●⊙●
   低绮户,
   ⊙●●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
   何事偏向别时圆。
   ○●○●●○△
   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三四、清平乐·晚春 黄庭坚
  
   春归何处,
   ○○⊙▲
   寂寞无行路。
   ⊙●○○▲
   若有人知春去处,
   ⊙●⊙○○⊙▲
   唤取归来同住。
   ⊙●⊙○⊙▲
  
   春无踪迹谁知, (换平韵)
   ⊙○⊙●○△
   除非问取黄鹂。
   ⊙○⊙●○△
   百啭无人能解,
   ⊙●⊙○⊙●
   因风飞过蔷薇。
   ⊙○⊙●○△
  
  
   三五、画堂春·本意 黄庭坚
  
   东风吹柳日初长,
   ⊙○⊙●●○△
   雨余芳草斜阳。
   ⊙○⊙●○△
   杏花零落燕泥香,
   ⊙○⊙●●○△
   睡损红妆。
   ⊙●○△
  
   宝篆烟销龙凤,
   ⊙●⊙○⊙●
   画屏云锁潇湘。
   ⊙○⊙●○△
   夜寒微透薄罗裳,
   ⊙○⊙●●○△
   无限思量。
   ⊙●○△
  
  
   三六、蓦山溪·别意 黄庭坚
  
   鸳鸯翡翠,
   ⊙○⊙●
   小小思珍偶。
   ⊙●○○▲
   眉黛敛秋波,
   ⊙●●○○
   尽湖南,
   ●⊙⊙
   山明水秀。
   ○○⊙▲
   娉娉袅袅,
   ⊙○⊙●
   恰近十三余,
   ⊙●●○○
   春未透,
   ○⊙▲
   花枝瘦,
   ○⊙▲
   正是愁时候。
   ⊙●○○▲
  
   寻芳载酒,
   ⊙○⊙●
   肯落他人后。
   ⊙●○○▲
   只恐远归来,
   ⊙●●○○
   绿成阴,
   ●⊙⊙
   青梅如豆。
   ○○⊙▲
   心期得处,
   ⊙○⊙●
   每自不由人,
   ⊙●●○○
   长亭柳,
   ○⊙▲
   君知否,
   ○⊙▲
   千里犹回首。
   ⊙●○○▲
  
  
   三七、忆王孙·春闺 秦观
  
   萋萋芳草忆王孙,
   ⊙○⊙●●○△
   柳外楼高空断魂。
   ⊙●○○⊙●△
   杜宇声声不忍闻。
   ⊙●○○⊙●△
   欲黄昏,
   ●○△
   雨打梨花深闭门。
   ⊙●○○⊙●△
  
  
   三八、如梦令·春景 秦观
  
   莺嘴啄花红溜,
   ⊙●⊙○⊙▲
   燕尾剪波绿皱。
   ⊙●⊙○⊙▲
   指冷玉笙寒,
   ⊙●●○○
   吹彻小梅春透。
   ⊙●⊙○⊙▲
   依旧,
   ○▲
   依旧, (叠句)
   ○▲
   人与绿杨俱瘦。
   ⊙●⊙○⊙▲
  
  
   三九、桃源忆故人·冬景 秦观
  
   玉楼深锁多情种,
   ⊙○⊙●○○▲
   清夜悠悠谁共。
   ⊙●⊙○○▲
   羞见枕衾鸳凤,
   ⊙●⊙○○▲
   闷则和衣拥。
   ⊙●○○▲
  
   无端画角严城动,
   ⊙○⊙●○○▲
   惊破一番新梦。
   ⊙●⊙○○▲
   窗外月华霜重,
   ⊙●⊙○○▲
   听彻梅花弄。
   ⊙●○○▲
  
  
   四十、鹊桥仙·七夕 秦观
  
   纤云弄巧,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
   金风玉露一相逢,
   ⊙○⊙●●○○
   便胜却、
   ●⊙●
   人间无数。
   ○○⊙▲
  
   柔情似水,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
   两情若是久长时,
   ⊙○⊙●●○○
   又岂在、
   ●⊙●
   朝朝暮暮。
   ○○⊙▲
  
   四一、河传·赠妓 秦观
  
   恨眉醉眼,
   ⊙○⊙▲
   甚轻轻觑着、
   ●○○●▲
   神魂迷乱。
   ⊙○⊙●
   常记那回,
   ⊙●●●○
   小曲栏干西畔。
   ⊙●⊙○○▲
   鬓云松、
   ●⊙○
   罗袜【戋刀】。
   ○●▲
  
   丁香笑吐娇无限,
   ⊙○⊙●○○▲
   语软声低、
   ⊙●○○
   道我何曾惯。
   ⊙●○○▲
   云雨未谐,
   ⊙●●○
   早被东风吹散。
   ⊙●⊙○○▲
   瘦杀人、
   ●⊙○
   天不管。
   ○●▲
  
  
   四二、满庭芳·春游 秦观
  
   晓色云开,
   ⊙●○○
   春随人意,
   ⊙○⊙●
   骤雨才过还晴。
   ●⊙⊙●⊙△
   古台芳榭,
   ⊙○○●
   飞燕蹴红英。
   ⊙●●○△
   舞困榆钱自落,
   ⊙●⊙○⊙●
   秋千外,
   ○⊙●
   绿水桥平。
   ⊙●○△
   东风里、
   ○○●
   朱门映柳,
   ○○○●
   低按小秦筝。
   ⊙●●○△
  
   多情。
   ○△
   行乐处,
   ⊙●●
   珠钿翠盖,
   ⊙○⊙●
   玉辔红缨。
   ⊙●○△
   渐酒空金□,
   ●⊙○⊙●
   花困蓬瀛。
   ⊙●○△
   豆蔻梢头旧恨,
   ⊙●⊙○⊙●
   十年梦,
   ⊙⊙●
   屈指堪惊。
   ⊙●○△
   凭栏久,
   ⊙○●
   疏烟淡日,
   ⊙○⊙●
   寂寞下芜城。
   ⊙●●○△
  
  
   四三、清玉案·春暮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
   ⊙○⊙●○○▲
   但目送芳尘去。
   ●⊙●○○▲
   锦瑟年华谁与度,
   ⊙●⊙○○●▲
   月楼花院,
   ●○○●
   绮窗朱户,
   ●○○▲
   惟有春知处。
   ⊙●○○▲
  
   碧云冉冉蘅皋暮,
   ⊙○⊙●○○▲
   彩笔空题断肠句。
   ⊙●○○●○▲
   试问闲愁知几许,
   ⊙●⊙○○●▲
   一川烟草,
   ●○○●
   满城风絮,
   ●○○▲
   梅子黄时雨。
   ⊙●○○▲
  
  
   四四、薄幸·春情 贺铸
  
   淡妆多态,
   ⊙○○▲
   更滴滴、
   ●⊙●
   频回盼睐。
   ○○●▲
   便认得、
   ●⊙●
   琴心先许,
   ○○○●
   欲绾合欢双带。
   ⊙●⊙○○▲
   记画堂、
   ●⊙○
   风月逢迎,
   ○●○○
   轻颦浅笑娇无奈。
   ○○●●○○▲
   向睡鸭炉边,
   ●●●○○
   翔鸳屏里,
   ⊙○⊙●
   羞把香罗暗解。
   ⊙●○○⊙▲
  
   自过了、
   ⊙●●
   烧灯后,
   ○○●
   都不见、
   ○●●
   踏青挑菜。
   ●○⊙▲
   几回凭双燕,
   ⊙○⊙⊙●
   叮咛深意,
   ○○⊙●
   往来却恨重帘碍。
   ⊙○⊙●○○▲
   约何时再。
   ●○○▲
   正春浓酒困,
   ●○○⊙●
   人闲昼永无聊赖。
   ○○●●○○▲
   恹恹睡起,
   ○○●●
   犹有花梢日在。
   ⊙●○○⊙▲
  
  
   四五、惜分飞·本意 毛滂
  
   泪湿栏干花着露,
   ⊙●⊙○○●▲
   愁到眉峰碧聚。
   ⊙●○○●▲
   此恨平分取,
   ⊙●○○▲
   更无言语空相觑。
   ⊙○⊙●○○▲
  
   断雨残云无意絮,
   ⊙●⊙○○⊙▲
   寂寞朝朝暮暮。
   ⊙●○○●▲
   今夜山深处,
   ⊙●○○▲
   断魂分付潮回去。
   ⊙○⊙●○○▲
  
  
  
  
  沧海灵珠自暗投,英雄肝胆倩谁收? 浮名似幻萦尘梦,明月如刀破小楼。
  夜雨微扬千叠浪,春潮醉送万家舟。销魂最是无人处,一树寒花彻骨柔。
  
  
  
  以上网友留言只代表红网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观点
   2003-8-16 11:55:06
  
   心魔
  水系魔法宗师
  
  
  星 座:魔羯座
  
  等 级:版主
  
  文 章:1854
  
  积 分:2308
  
  门 派:【随心居】
  
  注 册:2003-1-1
  
   第5楼
  四六、河满子·秋怨 孙洙
  
   怅望浮生急景,
   ⊙●⊙○⊙●
   凄凉宝瑟余音。
   ⊙○⊙●○△
   楚客多情偏怨别,
   ⊙●⊙○○●●
   碧山远水登临。
   ⊙○⊙●○△
   目送连天衰草,
   ⊙●⊙○⊙●
   夜阑几处疏砧。
   ⊙○⊙●○△
  
   黄叶无风自落,
   ⊙●⊙○⊙●
   秋云不雨长阴。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摇摇幽恨难禁。
   ⊙○⊙●○△
   惆怅旧欢如梦,
   ⊙●⊙○⊙●
   觉来无处追寻。
   ⊙○⊙●○△
  
  
   四七、烛影摇红·惜春 王诜
  
   香脸轻匀,
   ⊙●○○
   黛眉巧画宫妆浅。
   ⊙○⊙●○○▲
   风流天付与精神,
   ⊙○⊙●●○○
   全在娇波转。
   ⊙●○○▲
   早是萦心可惯,
   ⊙●⊙○⊙▲
   更那堪、
   ●○○
   频频顾盼。
   ○○●▲
   几回得见,
   ⊙○⊙●
   见了还休,
   ⊙●○○
   争如不见。
   ○○○▲
  
   烛影摇红,
   ⊙●○○
   夜阑饮散春宵短。
   ⊙○⊙●○○▲
   当时谁解唱阳关,
   ⊙○⊙●●○○
   离恨天涯远。
   ⊙●○○▲
   无奈云收雨散,
   ⊙●⊙○⊙▲
   凭栏干、
   ●○○
   东风泪眼。
   ○○●▲
   海棠开后,
   ⊙○⊙●
   燕子来时,
   ⊙●○○
   黄昏庭院。
   ○○○▲
  
  
   四八、减字木兰花·春情 王安国
  
   画桥流水,
   ⊙○⊙▲
   雨湿落红飞不起。
   ⊙●⊙○○●▲
   月破黄昏,
   ⊙●○△ (换平韵)
   帘里余香马上闻。
   ⊙●○○⊙●△
  
   徘徊不语,
   ⊙○⊙▲ (换仄韵)
   今夜梦魂何处去。
   ⊙●⊙○○●▲
   不似垂杨,
   ⊙●○△ (换平韵)
   犹解飞花入洞房。
   ⊙●○○⊙●△
  
  
   四九、千秋岁·夏景 谢逸
  
   楝花飘砌。
   ⊙○⊙▲
   蔌蔌清香细。
   ⊙●○○▲
   梅雨过,
   ⊙●●
   苹风起。
   ○○▲
   情随湘水远,
   ⊙○○●●
   梦绕吴峰翠。
   ⊙●○○▲
   琴书倦,
   ○⊙●
   鹧鸪唤起南窗睡。
   ⊙○⊙●○○▲
  
   密意无人寄。
   ⊙●○○▲
   幽恨凭谁洗。
   ⊙●○○▲
   修竹畔,
   ⊙●●
   疏帘里。
   ○○▲
   歌余尘拂扇,
   ⊙○○●●
   舞罢风掀袂。
   ⊙●○○▲
   人散后,
   ○⊙●
   一钩新月天如水。
   ⊙○⊙●○○▲
  
  
   五十、琐窗寒·寒食 周邦彦
  
   暗柳啼鸦,
   ●●○○
   单衣伫立,
   ○○●●
   小帘朱户。
   ●○○▲
   桐花半亩,
   ○○●●
   静锁一庭愁雨。
   ●●●⊙○○▲
   洒空阶、
   ●○○
   更阑未休,
   ○⊙●⊙
   故人翦烛西窗语。
   ⊙○⊙●○○▲
   似楚江暝宿,
   ●⊙○⊙●
   风灯零乱,
   ○○⊙●
   少年羁旅。
   ●○○▲
  
   迟暮。
   ○▲
   嬉游处。
   ○○▲
   正店舍无烟,
   ●●●○○
   禁城百五。
   ●○⊙▲
   旗亭唤酒,
   ○○●●
   付与高阳俦侣。
   ●●⊙○○▲
   想东园、
   ●○○
   桃李自春,
   ⊙●●⊙○
   小唇秀靥今在否。
   ⊙○●●○●▲
   到归时、
   ●○○
   定有残英,
   ⊙●○○
   待客携樽俎。
   ●●○○▲
   五一、解语花·元宵 周邦彦
  
   风销焰蜡,
   ○○●●
   露□烘炉,
   ●●○○
   花市光相射。
   ○●○○▲
   桂华流瓦。
   ●○○▲
   纤云散,
   ○○●
   耿耿素娥欲下。
   ⊙●⊙○⊙▲
   衣裳淡雅。
   ○○⊙▲
   看楚女、
   ⊙●●
   纤腰一把。
   ⊙○⊙▲
   箫鼓喧,
   ⊙●○
   人影参差,
   ⊙●○○
   满路飘香麝。
   ⊙●○○▲
  
   因念帝城放夜,
   ⊙●⊙○●▲
   望千门如昼,
   ●○○○●
   嬉笑游冶。
   ○●○▲
   钿车罗帕。
   ⊙○○▲
   相逢处、
   ○○●
   自有暗尘随马。
   ⊙●●○○▲
   年光是也。
   ○○●▲
   惟只见、
   ⊙●●
   旧情衰谢。
   ⊙○⊙▲
   清漏移,
   ⊙●○
   飞盖归来,
   ⊙●○○
   任舞休歌罢。
   ●●○○▲
  
  
   五二、过秦楼·秋夜 周邦彦
  
   水浴清蟾,
   ●●○○
   叶喧凉吹,
   ⊙○○●
   巷陌马声初断。
   ●●●○○▲
   闲依露井,
   ○○●●
   笑扑流萤,
   ⊙●○○
   惹破画罗轻扇。
   ●●●○○▲
   人静夜久凭栏,
   ○●●●○○
   愁不归眠,
   ○●○○
   立残更箭。
   ⊙○○▲
   叹年华一瞬,
   ●○○●●
   人今千里,
   ○○○●
   梦沉书远。
   ●○○●
  
   空见说、
   ○●●
   鬓怯琼梳,
   ●●○○
   容销金镜,
   ⊙○○●
   渐懒趁时匀染。
   ●●●○○▲
   梅风地溽,
   ○○●●
   虹雨苔滋,
   ⊙●○○
   一架舞红都变。
   ●●●○○▲
   谁信无聊,
   ○●○○
   为伊才减江淹,
   ●○○●○○
   情伤荀倩。
   ⊙○○▲
   但明河影下,
   ●○○●●
   还看疏星几点。
   ⊙●○○●▲
  
  
   五三、昭君怨·春怨 万俟雅言
  
   春到南楼雪尽,
   ⊙●⊙○⊙▲
   惊动灯期花信。
   ⊙●⊙○⊙▲
   小雨一番寒,
   ⊙●●○△ (换平韵)
   倚栏干。
   ⊙○△
  
   莫把栏干频倚,
   ⊙●⊙○⊙▲ (换仄韵)
   一望几重烟水。
   ⊙●⊙○⊙▲
   何处是京华,
   ⊙●●○△ (换平韵)
   暮云遮。
   ⊙○△
  
  
   五四、感皇恩·入京 赵企
  
   骑马踏红尘,
   ⊙●●○○
   长安重到。
   ⊙○○▲
   人面依然似花好。
   ⊙●○○●○▲
   旧欢才展,
   ⊙○○●
   又被新愁分了。
   ⊙●⊙○○▲
   未成云雨梦,
   ⊙○○●●
   巫山晓。
   ○○▲
  
   千里断肠,
   ⊙●●○
   关山古道。
   ⊙○⊙▲
   回首高城似天杳。
   ⊙●○○●○▲
   满怀离恨,
   ⊙○○●
   付与落花啼鸟。
   ⊙●⊙○○▲
   故人何处也,
   ⊙○○●●
   青春老。
   ○○▲
  
  
   五五、好事近·初夏 蒋子云
  
   叶暗乳鸦啼,
   ⊙●●○○
   风定老红犹落。
   ⊙●⊙○○▲
   蝴蝶不随春去,
   ⊙●⊙○○●
   入熏风池阁。
   ●○○○▲
  
   休歌金缕劝金卮,
   ⊙○⊙●●○○
   酒病煞如昨。
   ⊙⊙●○▲
   帘卷日长人静,
   ⊙●⊙○○●
   任杨花飘泊。
   ●○○○▲
  
  
   五六、贺新郎·春闺 李玉
  
   篆缕销金鼎,
   ⊙●○○▲
   醉沉沉、
   ●○○
   庭阴转午,
   ⊙○●●
   画堂人静。
   ⊙○○▲
   芳草王孙知何处,
   ○●○○○⊙●
   惟有杨花糁径。
   ⊙●○○●▲
   渐玉枕、
   ●⊙●
   腾腾春醒。
   ⊙○○▲
   帘外残红春已透,
   ⊙●⊙○○●●
   镇无聊,
   ●○○
   □酒恹恹病。
   ⊙●○○▲
   云鬓乱,
   ○●●
   未□整。
   ●○▲
  
   江南旧事休重省。
   ○○●●○○▲
   遍天涯,
   ●○○
   寻消问息,
   ○○●●
   断鸿难倩。
   ●○○▲
   月满西楼凭栏久,
   ⊙●⊙○○⊙●
   依旧归期未定。
   ⊙●○○●▲
   又只恐、
   ●⊙●
   瓶沉金井。
   ○○○▲
   嘶骑不来银烛暗,
   ⊙●⊙○○⊙●
   枉教人、
   ●○○
   立尽梧桐影。
   ⊙●○○▲
   谁伴我,
   ○●●
   对鸾镜。
   ●○▲
  
  
   五七、潇湘夜雨·灯花 赵长卿
  
   斜点银缸,
   ⊙●○○
   高擎莲炬,
   ⊙○⊙●
   夜寒不耐微风。
   ⊙○⊙●○△
   重重帘幕掩堂中。
   ⊙○⊙●●○△
   香渐远,
   ○●●
   长烟袅□,
   ○○●●
   光不定,
   ○●●
   寒影摇红。
   ○●○△
   偏奇处、
   ○○●
   当庭月暗,
   ○○●●
   吐焰如虹。
   ●●○△
  
   红裳呈艳,
   ⊙○⊙●
   丽蛾一见,
   ⊙○⊙●
   无奈狂踪。
   ⊙●○△
   试烦他纤手,
   ●⊙○○●
   卷上纱笼。
   ⊙●○△
   开正好,
   ○●●
   银花照夜,
   ○○●●
   堆不尽,
   ○●●
   金粟凝空。
   ○●○△
   叮咛语,
   ○○●
   频将好事,
   ○○●●
   来报主人公。
   ⊙●●○△
  
  
   五八、祝英台近·春晚 辛弃疾
  
   宝钗分,
   ●○○
   桃叶渡,
   ○●▲
   烟柳暗南浦。
   ⊙●●○▲
   怕上层楼,
   ⊙●○○
   十日九风雨。
   ⊙●●○▲
   断肠点点飞红,
   ⊙○⊙●○○
   都无人管,
   ⊙○○●
   倩谁唤、
   ●⊙●
   流莺声住。
   ⊙○○▲
  
   鬓边觑,
   ●○▲
   试把花卜归期,
   ⊙⊙⊙●○○
   才簪又重数。
   ⊙○●●○▲
   罗帐灯昏,
   ⊙●○○
   哽咽梦中语。
   ⊙●●○▲
   是他春带愁来,
   ⊙○⊙●○○
   春归何处,
   ⊙○○▲
   却不解、
   ●⊙●
   带将愁去。
   ⊙○○▲
  
  
   五九、南浦·春暮 程垓
  
   金鸭懒薰香,
   ⊙●●○○
   向晚来,
   ●●○
   春酲一枕无绪。
   ○○⊙●○▲
   浓绿涨瑶窗,
   ⊙●●○○
   东风外,
   ○○●
   吹尽乱红飞絮。
   ⊙●●○○▲
   无言伫立,
   ○○●●
   断肠惟有流莺语。
   ⊙○⊙●○○▲
   碧云欲暮,
   ●○●▲
   空惆怅韶华,
   ○⊙●○○
   一时虚度。
   ⊙○○▲
  
   追思旧日心情,
   ○○●●○○
   记题叶西楼,
   ●○●○○
   吹花南浦。
   ⊙○○▲
   老去觉欢疏,
   ⊙●●○○
   伤春恨、
   ○○●
   都付断云残雨。
   ⊙●●○○▲
   黄昏院落,
   ○○●●
   问谁犹在凭栏处。
   ●○○●○○▲
   可堪杜宇,
   ⊙○●▲
   空只解声声,
   ⊙●●○○
   催他春去。
   ⊙○○▲
  
  
   六十、齐天乐·蟋蟀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
   ●○⊙●○○▲
   凄凄更闻私语。
   ○○●○○▲
   露湿铜铺,
   ●●○○
   苔侵石井,
   ○○●●
   都是曾听伊处。
   ⊙●⊙○○▲
   哀音似诉,
   ○○●▲
   正思妇无眠,
   ●⊙●○○
   起寻机杼。
   ●○○▲
   曲曲屏山,
   ●●○○
   夜凉独自甚情绪。
   ●○⊙●●○▲
  
   西窗又吹暗雨。
   ○○●○●▲
   为谁频断续,
   ●○○●●
   相和砧杵。
   ○●○▲
   候馆吟秋,
   ●●○○
   离宫吊月,
   ○○●●
   别有伤心无数。
   ⊙●○○○▲
   豳诗漫与,
   ○○●▲
   笑篱落呼灯,
   ●⊙●○○
   世间儿女。
   ●○○▲
   写入琴丝,
   ●●○○
   一声声更苦。
   ●○○●▲
  
   六一、沁园春·有感 陆游
  
   孤鹤归来,
   ⊙●○○
   再过辽天,
   ●●○○
   换尽旧人。
   ⊙●⊙△
   念累累枯冢,
   ●⊙○⊙●
   茫茫梦境,
   ⊙○⊙●
   王侯蝼蚁,
   ⊙○⊙●
   毕竟成尘。
   ⊙●○△
   载酒园林,
   ⊙●○○
   寻花巷陌,
   ⊙○⊙●
   当日何曾轻负春。
   ⊙●○○⊙●△
   流年改,
   ○○●
   叹围腰带剩,
   ⊙○○●●
   点鬓霜新。
   ●●○△
  
   交亲散落如云。
   ○○●●○△
   又岂料而今余此身。
   ●⊙●○○⊙●△
   幸眼明身健,
   ●⊙○⊙●
   茶甘饭软,
   ⊙○⊙●
   非惟我老,
   ⊙○⊙●
   更有人贫。
   ⊙●○△
   躲尽危机,
   ⊙●○○
   消残壮志,
   ⊙○⊙●
   短艇湖中闲采□。
   ⊙●○○⊙●△
   吾何恨,
   ○○●
   有渔翁共醉,
   ●○○●●
   溪友为邻。
   ⊙●○△
  
  
   六二、醉太平·闺情 刘过
  
   情高意真,
   ○○●△
   眉长鬓青。
   ○○●△
   小楼明月调筝,
   ⊙○⊙●○△
   写春风数声。
   ●○○●△
  
   思君忆君,
   ○○●△
   魂牵梦萦。
   ○○●△
   翠销香暖云屏,
   ⊙○⊙●○△
   更那堪酒醒。
   ●○○●△
  
  
   六三、喜迁莺·闰元宵 吴礼之
  
   银蟾光彩,
   ⊙○○▲
   喜稔岁闰正,
   ●⊙●⊙○
   元宵还再。
   ○○○▲
   乐事难并,
   ⊙●○○
   佳时罕遇,
   ⊙○⊙●
   依旧试灯何碍。
   ⊙●●○○▲
   花市又移星汉,
   ⊙●●○○●
   莲炬重芳人海。
   ○●○○○▲
   尽勾引,
   ●⊙●
   遍嬉游宝马,
   ●○○⊙●
   香车喧隘。
   ⊙○○▲
  
   晴快,
   ○▲
   天意教、
   ○●○
   人月更圆,
   ○●●○
   偿足风流债。
   ⊙●○○▲
   媚柳烟浓,
   ⊙●○○
   夭桃红小,
   ⊙○⊙⊙
   景物迥然堪爱。
   ⊙●●○○▲
   巷陌笑声不断,
   ⊙●●○○●
   襟袖余香仍在。
   ⊙●⊙○○▲
   待归也,
   ●○●
   便相期明日,
   ●○○⊙●
   踏青挑菜。
   ⊙○○▲
  
  
   六四、双双燕·本意 史达祖
  
   过春社了,
   ⊙○●●
   度帘幕中间,
   ●⊙●○○
   去年尘冷。
   ●○○▲
   差池欲住,
   ⊙○⊙●
   试入旧巢相并。
   ⊙●●○○▲
   还相雕梁藻井,
   ⊙●○○●▲
   又软语、
   ●⊙●
   商量不定。
   ○○⊙▲
   飘然快拂花梢,
   ○○●●○○
   翠尾分开红影。
   ●●○○○▲
  
   芳径,
   ○▲
   芹泥雨润。
   ○○●▲
   爱贴地争飞,
   ●⊙●○○
   竞夸轻俊。
   ●○○▲
   红楼归晚,
   ⊙○○●
   看足柳昏花暝。
   ●●●○○▲
   应是栖香正稳,
   ⊙●○○●▲
   便忘了、
   ●⊙●
   天涯芳信。
   ○○⊙▲
   愁损翠黛双蛾,
   ○⊙●●○○
   日日画栏独凭。
   ●●⊙○⊙▲
  
  
   六五、换巢鸾凤·春情 史达祖
  
   人若梅娇,
   ⊙●○△
   正愁横断坞,
   ●○○●●
   梦绕溪桥。
   ⊙●○△
   倚风融汉粉,
   ⊙○○●●
   坐月怨秦箫。
   ●●●○△
   相思因什到纤腰。
   ⊙○⊙●●○△
   定知我今、
   ●○●○
   无魂可销。
   ○○●△
   佳期晚,
   ○○●
   谩几度、
   ●⊙●
   泪痕相照。
   ●○○▲ (换仄韵)
  
   人悄,
   ○▲
   天渺渺。
   ○●▲
   花外语香,
   ○●⊙○
   时透郎怀抱。
   ⊙●○○▲
   暗握荑苗,
   ⊙●○○
   乍尝樱颗,
   ⊙○○●
   犹恨侵阶芳草。
   ⊙●⊙○○▲
   天念王昌忒多情,
   ○●○○●○○
   换巢鸾凤教偕老。
   ⊙○⊙●○○▲
   温柔乡,
   ○○○
   醉芙蓉、
   ●○○
   一帐春晓。
   ⊙●○▲
  
  
   六六、瑞鹤仙·风怀 史达祖
  
   杏烟娇湿鬓,
  
转载[文.古风雅韵]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