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秋叶静美-个人文章

我们家的味道是绿色的

秋叶静美
2004-02-06 17:59   收藏:1 回复:5 点击:860

    开篇的话: 我们家的味道是绿色的
  一、 渴望真我
   很少有人不知道陶渊明的,很少有人不知道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在竞争日益激烈、心理日益压抑的今天,很少有人不向往哪怕有片刻那样乐而忘忧的生活。于是,我们向往和大自然拥抱,向往听风、看水的享受。
  城市的摩天大楼和闪烁的霓虹灯,让我们充分感受现代的物质文明,可也让我们染上了心浮气躁的毛病。我们渴望疲惫的心能得到暂时的休息。下班了,街上的人流都朝同一个方向走,那就是家的方向,家的温馨是一根红线,把人往家牵。
  一个理想的家园应该是都市里的村庄,在这里,我们活出真我。
  
  二、 寻找乐土
  有哲人说:“人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讲,体现在与自然接触的机会。”大圣人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诗经里也有美好的诗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人生活在美好的环境里,就有了产生美好而高尚的情感的土壤。花前月下就可以昭示爱情。这一方乐土,我们众里寻她千百度。南朝诗人吴筠有推崇富春风光的诗云:“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新。”我们豁然开朗,就是她了,紫太山庄,就在这个富春湾畔背山面水的紫春坞。
  金秋的紫春坞,紫太湖水在阳光下泛着金光;湖畔,绿色的水草招摇着白鹤来嬉戏;湖边的缓坡上淡紫色的“勿忘我”;金色的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淡紫色的“勿忘我”啊,足以让许多飘忽的情思驻留在美丽的紫春坞了。
  在这里的每一天都是节日,因为这里可以享受阳光、雨露,享受亲情、爱情。在这里,我们的日子比岁月多。
  
  让我轻轻的告诉你,我想和我的爱人一起在家里看风景,因为,门外有幅巨画,名叫自然。
  
  
  三、 居之理念
  我们从农村走到城市这个文明集散地,社会的昌明,又有许多理由让我们回去和自然相拥。这里的自然主要体现在一种宁静、淡雅的乡村风光。
  理由之一:美学的理念。距离产生美。和城市的物质文明保持最佳的距离,去审视现代文明所发出的耀眼的光芒,又用现代化的手段和时代的脉搏保持同步。
  理由之二:文化定位的理念。焚琴煮鹤的悲剧不可以在我们后一代人的身上出现了。宁静的环境、祥和的氛围,会让我们和我们的子女远离野蛮而更绅士。
  理由之三:发展的理念。高尚的居住环境,聚集了一大批社会的精英,这里自然而然成为信息的集散地。
  艺术是经人蒸馏过的自然,紫太人的心愿是把小区铸成一个艺术品,而这个艺术品刻意要营造的就是一个艺术的氛围。
  我们给小区设定一个纯自然的背景,在自然这幅画里,让身心感受大自然温存的触摸和永久不息的呼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居住理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著名的经济学家、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厉以宁教授提出“第二套住房”的概念。先富起来的农民,为了孩子上学、进城购物或看病的需要,在城里购买公寓楼;城里的小康家庭,到城市的边缘,环境好、空气清新交通方便的地方购买第二套住房。现代的居住理念是“距离不是距离,时间才是距离”。交通方便了以后,城市边缘的住宅,日益显示出它的优越性来。
  紫太山庄的现代化超前的设计理念,除了环境的优越外,还提供现代化的网络平台。
  聪明的妻子明白,要想先生爱家、恋家、守家,要有一个环境温馨、情感温馨的家,还要在家里给他安一个网络,在网上可以摆平他的繁杂的事务。我们心里很明白,一生有多少事是可以重来的?尤其是婚姻。
  
  四、 构建个性化的空间,体现人文关怀。
  尊重和体现个性,是我们紫太人最大的追求。适合任何人居住的环境,一定不是你理想的居住环境。个性化使得空间获得了一种灵性和自由。紫太人追求一种精英文化状态。
  
  主题:g、e
   标志图的象征意义。
  g—Green 绿色
   楼间的空地及绿化,决定采光、通风和室内空气的含氧量。参天的古樟、翠绿的草地、五彩的鲜花,让我们天天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绿地面积占 %,让我们有理由对污染说不。别墅间有一个恰倒好处的距离,既让你享受独立、自由和宁静,有让你有社会的归属感。
  e—信息文明使物业品种的界限变得模糊。我们从农业社会走到工业社会,再走到后工业社会,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吃饭睡觉的地方,也可以用
  来办公,用来收集信息,用来知晓天下事,这就是信息社会的新概念:SOHO —Small Office Home Offce 在家里以Internet为通信手段,进行商业运作和企业管理。在未来的几年将成为一种现实。紫太山庄致力于建设e社区 ,建设信息平台 。因为紫太人深深懂得,智能的空间,既是一个建筑的空间,又是一个多媒体的信息空间。
   在功能多元化的基础上,信息文明让生活在低密度、田园式、智能化的别墅社区的人们尽情挥洒个性 。紫太山庄用这种未来的理念来构建今天的空间,来思考现在的需求。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