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李时珍种药

三木子
2025-07-07 06:01   收藏:0 回复:0 点击:92

    李时珍种药
  ——历史人物小说系列之四十
  ---
  雨水顺着蓑衣缝隙渗进后颈时,李时珍正跪在泥泞里刨挖药根。远处传来阿竹带着哭腔的喊声:"先生!七叶一枝花全冲走了!"
  昨日酉时的暴雨来得蹊跷,山洪裹着碎石冲下凤凰坡,将三十亩药田化作黄汤翻滚的泽国。此刻云层裂开道缝隙,李时珍望见自己亲手垒砌的阡陌沟渠已支离破碎,折断的杜仲树横卧在浊流中,叶片上还粘着未成熟的草果。
  "别碰那株黄精!"他猛然喝住正在拔扯藤蔓的少年。阿竹的右手僵在半空,指节被荆棘划破的血痕在晨光里格外刺目。李时珍蹚着没过脚踝的泥浆走来,蓑衣下青布直裰沾满褐斑,像株被风雨剥去表皮的老杜仲。
  少年嗫嚅道:"陈伯说被洪水泡过的药材会带煞气......"
  "煞气?"李时珍用竹刀削去黄精腐烂的根须,露出内里白玉般的肉质,"你摸摸看。"阿竹迟疑着触碰那块茎,指尖传来温润触感,竟与先生书房里那方端砚相似。
  泥浪拍岸声里突然掺进木屐叩地的脆响。老药农陈伯杵着药锄立在田埂,斗笠阴影遮住眉眼:"李大夫还是这般较真。凤凰坡的水土自洪武年间就养不得娇贵药材,这是老天爷定的规矩。"
  李时珍直起身,望见东边山坳腾起炊烟。五年前他辞去太医院职衔时,院使那句"穷乡僻壤岂是杏林生根处"的讥讽,与此刻陈伯的声音竟莫名重合。他弯腰捧起一抔湿土,指腹摩挲间觉出异样——泥沙中混着星星点点的赭石碎屑。
  "阿竹,取戥子来。"少年急忙递过包着绸布的铜秤。李时珍将土样平铺在秤盘,又往另一端添了枚洪武通宝。当戥杆终于水平时,他眼底泛起涟漪:"比寻常田土轻了三分。"
  陈伯的冷笑被山风吹散:"当年张天师在此炼丹七七四十九日,地气早被三昧真火炼枯了......"话音未落,李时珍忽然俯身拨开一片残叶。腐殖质下蜷缩着株紫茎植物,羽状复叶间垂着穗状花序,虽沾满泥污,根系却紧紧抓着碎石缝隙。
  暮色漫过山脊时,药棚里亮起松明。李时珍就着火光翻阅《证类本草》,泛黄纸页间关于"凤凰坡土质阴寒"的记载被朱砂笔圈了数重。窗外传来碎土声,阿竹带着七八个学徒正用竹筛分拣砂石,陈伯白日丢下的药锄斜倚在墙角,刃口沾着新鲜的红土。
  "先生!"阿竹举着株洗净的紫草闯进来,"您看这叶背的银纹,像不像《救荒本草》里画的沙参?"李时珍用银针挑开茸毛,忽然想起三年前在峨眉山绝壁采药时,那株长在花岗岩裂缝里的百年石斛——越是贫瘠处,草木越懂得如何扎根。
  子夜暴雨再度倾盆时,李时珍正带人在田埂开挖导流渠。陈伯举着油纸伞踉跄跑来,见他们竟将碎石掺入犁松的土壤,顿时捶胸顿足:"造孽啊!这些砂砾会吸走地脉灵气!"
  雷鸣撕开天幕的刹那,李时珍抹去脸上雨水:"您可见过瓦砾堆里长的忍冬?其花入药清火解毒之效,反比沃土所生强上三分。"闪电照亮他手中陶罐,昨夜那株紫草正在粗砂与腐叶混合的基质中舒展新叶。
  次年谷雨,改良后的药田开出星星点点的蓝花。阿竹蹲在地头记录:"三月廿七,桔梗抽薹,较往年早十日。"陈伯挎着竹篮经过,篮里装着准备晾晒的黄芩,茎秆上还沾着凤凰坡特有的赭色砂粒。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原创[文.浮 世]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