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第十七回 袁知县赈灾半路突遇袭 黑狼口纳福一隅竟了得
□ 三木子
2025-06-22 06:59
收藏:0
回复:0
点击:275
第十七回 袁知县赈灾半路突遇袭 黑狼口纳福一隅竟了得
太阳高高地悬在空中,如同一只燃烧的火炉。华北北部的潮白河,在空中俯瞰着,久旱不雨的河床已经断流,在了无生趣的大地上,干枯得成了一道伤口。
一辆驴车摇摇晃晃行进。
袁了凡和仆人袁福赶车走在龟裂的河床上。偶尔会见到鱼骨似散落着的船只。它们像是谁丢下有的鞋子。他的脚下的土被太阳晒得滚烫,官靴沾满了白色的浮沙。他的嘴巴干燥,嘴唇裂开了口子,有血渗出。
老仆钱福喘着粗气,挥着短鞭,跟在车的一侧。车上装着两袋粟米。日头毒得能晒裂石头,道旁歪着几株枯槐,乌鸦在枝桠间跳来跳去,铁铸的喙啄食着树皮。
"大人,天快晌午了……前边就是于古庄了。"老仆钱福抹了把汗,草帽边沿滴落的汗水在黄土地上砸出小坑,"咱们在这儿找个树荫歇会儿,喝点水,打打尖吧。”
“还是等到庄里去吃点饭吧”袁了凡望着不远处的小村。
“大人有所不知,”钱福朝着驴屁股上打了一下,“俗话说,雁过拔毛于古庄,这里的民风彪悍,况且多有流民......"
“什么意思?”袁了凡不解。
“我是说,这里的老百姓穷困、贪吝、毒狠,天上飞过的大雁也要留下……”
“噢……是吗?”袁了凡吃了一惊,“钱福,我问你,你知道为什么这村子叫于古庄呢?”
“大概……”袁福想了想说,“是姓于的人家最早来这里住下吧”
袁了凡摇摇头,“我想,宝坻濒海,或是因曾经发现鱼骨得名。”
“那也应该是叫鱼骨庄,为什么是于古庄呢?”钱福不解。
袁了凡微微一笑,“大概是因为年代久远,人们叫着叫着,就把鱼骨叫做于古了也未可知……”
突然一阵锣响,二十几个孩子从四面八方如溃堤的洪水涌来。钱福急中生智将袁了凡拦在身后。那是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身体不穿衣服,光着身子,来抢驴车上的粮食,粟米混着汗水在黄沙里散落一地。有人为争半块麸饼打了起来,咬住了同伴的手。
袁了凡正不知如何是好,突然他的身后窜出个黑影——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肋骨支棱得像搓衣板,肚皮却涨得发亮,死死抱住了袁了凡的大腿,喉咙里发出幼兽般的呜咽。袁了凡低头一看,那孩子嘴里含着半截草根,混着血丝的涎水顺着下巴往下淌。
"作死的饿鬼!"钱福抄起扁担要打,被袁了凡抬手拦住。孩子的手像烧红的铁钳,灼热的隔着布裤都能烙进皮肉。袁了凡解下腰间饭囊,递给孩子一块高粱饼子。四周土丘后便冒出几十双绿莹莹的眼睛。
袁了凡记得,十天前,也曾经遇到一个半大的孩子饿死在了路旁……
那孩子的小手抓着袁了凡的官服绣补,把神兽的金线都扯散了。
"这是衙门里官老爷的车!"远处有人尖叫一声,随后响起了锣声。哄抢粮食的孩子们突然僵住,一哄而散。一个跛脚汉子,手里拎一只破锣,上来,扑通一声给袁了凡跪下,额头在碎石地上磕得砰砰响,随后渐渐远去……
袁了凡低头看着那紧紧抱住自己的孩子。那孩子满嘴流血,睁开眼,瞳仁黑得像是把整个世界都装了进去。
“孩子,你姓什么?”袁了凡问。孩子摇了摇头。
“你叫啥名字?”袁了凡又问。孩子又摇了摇头。
“你家住哪里?”
那孩子还是摇摇头。
袁了凡解下腰间的玉佩系在孩子颈间。"从今往后,你就姓袁,叫袁喜吧,欢喜的喜……"孩子深深地点了点头。
……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