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第十五回 袁知县避雨华春堂 独臂汉疗伤杂货铺
□ 三木子
2025-06-22 06:57
收藏:0
回复:0
点击:274
第十五回 袁知县避雨华春堂 独臂汉疗伤杂货铺
绵绵秋雨裹着寒意,把这南街的青石板路浸得贼滑贼亮。路上不见一个行人,似乎成为了时光隧道中的一座空城——袁了凡穿着蓑衣,提着油纸灯笼转过街角,一只檐角铜铃突然叮当一响,惊得他险些握不住灯柄。抬头望去,"华春杂货"四个褪了金漆的匾额在雨帘后若隐若现。
他推了店门进去。店堂里飘出隐隐的艾草香味儿,还混着陈年木柜的潮气。柜台后探出半张布满皱纹的脸,浑浊的眼睛突然明亮起来:"袁大人!"华春佝偻着背,从柜台后面出来,一只手掀开蓝布门帘,另一只手却不见伸出,只垂了半截空荡荡的袖管,"这雨天您……"
"下了几天雨,困在屋里闷得慌,出来转转,看看……"袁了凡笑着解开蓑衣,水珠顺着竹叶纹滚落。华春忙倒了一碗热茶,放在袁了凡面前,“袁大人,您坐,喝一杯,压压寒气”。袁了凡接过茶盏,轻轻品过,说“嗯,还是陈皮白”。
铜铃响起来,携带着水汽的穿堂风掠过堆放着锅碗瓢勺等杂物的货架。袁了凡想,三年前的铜铃声也是这样清越。那年渠河决堤,县城四周泡在浑水里,华春的粮仓在城西高地上,本是最安全的……
"大人还记得这铃铛?"华春的独臂正在擦拭青瓷罐,"那夜水头来得急,我守着最后一仓粟米,听着铃铛响得像在催命..."老人突然剧烈咳嗽,瓷罐里的陈皮白茶跟着震颤。
袁了凡的手不自觉地握紧茶盏。“当然,”他记得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衙役们举着火把来报"西仓房守仓人落水",他连官靴都来不及换就冲进雨幕。混着泥沙的洪水没到腿肚子,他捡起漂来的棍棒拄着前行,终于在漂流的榆树桠杈上找到昏迷的华春——左臂被浮木绞断,怀里还死死抱着粮仓钥匙……
"后来,是您把我抬到县衙廊下,说'活人比死粮要紧'。"华春掀起左边空袖管,露出暗红的伤疤。
"可那些粮食救活了城南三百多口人命啊。"袁了凡喝了一口茶,热茶直抵心里。
货架阴影里突然传来一阵窸窣声。“大概有老鼠吧”,袁了凡举灯照去,七八个粗布口袋整齐码在墙角,袋口露出的黍米闪着细碎金光。他心头一紧,如今这场雨与三年前何其相似。记得彼时洪水退去,华春杂货铺最早开门纳客,不见卖货物,只见粮袋堆成小山,袋子上歪歪扭扭写着"灾难无情人有情”“无名氏捐"“赈灾发放”……
"当年你捐了所有存粮,救济了百姓,却要我替你隐瞒。"袁了凡从货架上取出一本泛黄的账册,打开,从纸页间落下一片干枯的榆树叶,"是我在这赈灾登记簿上写了个'无名氏',百姓们都说是菩萨显灵。"
华春独臂摩挲着茶壶,再次给袁了凡续水,灯光下,眼角的皱纹堆得更深:"大人不也把官仓钥匙交给灾民?那日我见您立在城墙上,破碎了的官袍,被风吹过,倒像个化缘的老和尚哪。"
两人同时笑出声来,笑声惊动了梁上燕子。袁了凡忽然瞥见了暗格里露出半截红绸。他想起来了,那是当年他亲笔为华春写下的"义商仁人"匾额。原来华春一直收着,却始终不肯悬挂示人。
雨声渐歇,袁了凡起身告辞。华春请袁了凡再坐一会儿,袁了凡站起身,拿取了灯笼。华春提着灯笼在前引路。
月光忽然破云而出,照着青石板上两道并行的影子,一高一矮,却同样佝偻着背,像两株经霜的老松……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