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第五十二回 袁知县妙用罚没立碑 王员外苦心经营设计
□ 三木子
2025-06-22 06:48
收藏:0
回复:0
点击:271
第五十二回 袁知县妙用罚没立碑 王员外苦心经营设计
"大人,这是您要的河道图。"书吏递来一卷泛黄的舆图。袁了凡展开地图,指尖划过标注'万历八年河道清淤'的朱批,又扫过墙角摞着的《河工考》木匣,眉头紧锁。秋雨绵绵的清晨,油灯在案头投下摇晃的光晕。
“若将此处挖通,百年水患可解......"袁了凡自言自语。三年前他初任宝坻知县时,河道淤塞已致良田成泽国,百姓苦不堪言。他揉了揉发酸的太阳穴,站起身来,伸了伸腰。
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起,衙役不等答应就闯进门来,慌张禀报道:"大人,不好了——门外有百十号人,有人抬着棺材要见大人!"袁了凡快步出门,只见寒风中跪着数十位老农,最前头有一口棺木上贴着"活埋"二字。
"大人!"老农颤抖着把诉状从袖里掏出,"东洼大刘村三十亩良田,被王家占去开鱼塘,今年发大水冲垮堤坝,颗粒无收,您看,这拖欠了半年的工钱......”
"大人!王大人求见!"书童托了锦盒,拽了拽袁了凡的衣袖,"王员外说......"袁了凡想起三日前巡河时,王家管家还捧着沉甸甸的礼盒,说要承包河道开发。
"不见!"他转身面对下跪的百姓,扯开嗓子:"诸位乡亲放心,朝廷下拨赈灾银两足够用度,这治河工钱,一个也不会少,准时按日结算!"
"袁大人!"王家管家带着十几个家丁突然出现,"这鱼塘可是我家祖业,你不能..."
话音未落,袁了凡已大步上前,掏出随身携带的《河防通议》,指着图上窝头河故道说:"祖业?你王家鱼塘占的是窝头河故道,是皇家祖地,怎么就成了你家的祖地?今天你是不是想把这账算一算?”他冷笑着,突然大喝一声"来人,把石碑抬过来!”
稍倾,只见两个衙役抬着半截石碑来到。
“大家请看,按照档案书册记载,这里明明是皇家封地,王家说是他家的祖业,当是你家明抢豪夺的罪证!"半截石碑有“皇家……”等字。
……
三天后,窝头河畔人声鼎沸。民夫铁锹突然铿铿作响,掘出一尊刻着前朝河督名讳的镇水兽,随后王家鱼塘石墙轰然倒塌。袁了凡站在临时搭建的草棚前,看着浑浊的河水奔涌而下,冲开淤塞的河道。百姓欢声雷动。
腊月里,宝坻县的粮仓堆满新米。人们都忙着买年货,准备过年。袁了凡立在县学讲堂,看孩子们摇头晃脑念《三字经》。
"老爷,"新任师爷捧着竹匣,“这是百姓凑的银两,王家鱼塘的田契已收回,百姓要给您立祠堂呢......"
袁了凡的手悬在半空,指尖新沾的朱砂在账册'罚没'二字上拖出血色长痕,不由的手指触摸了案上一本泛黄的账册。那是他来四年来的收支明细,连买笔墨的三文钱都记着呢。"传下我的话,我还没有死,任何人不得为我立什么祠堂!”
“民众是想立生祠……”
“啥祠也不立!”袁了凡声如截铁。
“这……民心……”师爷转过身去半步,又回身,“……不可违……如此,”师爷走进袁了凡压低了声音“这建生祠募捐的钱款……”
“退掉,一文不留!”
“那户部陈大人……”师爷面露难色,“……可是王家的姑爷……他的银两退回恐怕不妥……”
袁了凡听了,不禁沉一阵默。他在屋子里度着步子,心头烦闷。他知道,为自己建生祠是在收回王家鱼塘后,这位户部任职的陈大人带头捐款,参加募捐百姓已有四千余人。他可是那老王家的后台啊。
“那就用王家鱼塘罚没款在县衙门前立一石碑,”推开窗棂,雪片如同裹着往年积欠的税粮簿页在阶前打旋,令袁了凡倒吸一口凉气。他定了定神,咬住牙关,终于做出了决定,“碑文为‘清风长在’四字,请陈大人书之,碑石背面镌刻募捐者姓氏。让将来那些来县衙送所谓“冰敬” 者知耻而退,以儆效尤,其余所有募捐款全部用于赈济救灾!"
……
不久,县衙门前石碑落成,户部陈大人亲自出席典礼并为石碑揭幕……
作者签名: 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