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杨林社区-三木子-个人文章】 袁知县大年正月初一拜年记 □ 三木子                  2025-03-30 05:42  
                  收藏:0
                  回复:0
                  点击:904
      
袁知县大年正月初一拜年记
 ——袁了凡在宝坻系列小说之五十
 
 三木子
 
 大年正月初一,宝坻城外的积雪足有三尺厚。袁了凡叫上师爷等人,踩着吱呀作响的积雪登上东城墙。呼啸的北风卷着雪粒扑在他的脸上,他推开角楼的门,一股热气涌出来,让他睁不开眼睛。等他眼睛适应了里面的环境,他看到炭火盆红通通的,水壶里面的水开着,不断吐出热气。锅里热气腾腾的饺子正好煮熟。
 袁了凡拱了拱手,“拜年拜年了——”
 里面,一老一少两位值守者忙站起为他让坐。那年纪轻的,端来一碗水饺,“大人过年好,给您拜年啦,刚煮的饺子您尝尝,三鲜馅儿的……”
 “晚上放爆竹,有事儿吗?”袁了凡接过碗,吃了两个,“好吃,好吃!”
 “没事儿,就是东街老王家放鞭点着了院里的柴草,已经救灭了。”那年纪大的补充说。
 “走,带我去看看”
 “好嘞,”年少的答应着,就随袁了凡从城墙角楼下来,拐弯抹角,出了瓮城,进了一支小胡同,
 朝着昨夜失火的那家走来。进了院子,就见院子里被烧过的一堆柴草还冒着青烟,听到了屋里有人在哭泣。推开门扉,见一个女人蜷缩在灶台边,怀里紧抱着孩儿。灶台上放着刚刚喝过粥的空碗,墙角的草席上铺着半片破棉被。"大人……"妇人见到官服便扑通跪地,额头重重磕在青砖上,"大人开恩,这日子没法过……"
 袁了凡连忙令人扶起,“速去县仓取米”,又让那年轻人"抬两桶炭火来。"转身出门时,门外聚了许多百姓……
 巳时许,他们在"德丰米铺"门前驻足。掌柜王德海正往车上装白米,几只米袋子装得鼓鼓囊囊,像极刚吃了饭的王掌柜圆圆的肚子。车辕上挂着的腊肉礼盒贴着大红“福”字透出油光。
 "王掌柜这是要去拜年吧?"袁了凡笑着上前搭话,"今年年礼够丰厚的啊。"话音未落,就听身后突然有人“哎呀——”一声,倒在地,手中账簿散落一地。
 “慌啥!”王德海朝着那倒在地上的男人,“大过年的,你给我添腻歪?来人!拉出去打一顿!”倒地的账房张先生听此,正在地上找眼镜的他,忙趴在地上求情。
 “且慢,”袁了凡抬头盯着王德海:"王老板,看了我的面子,就饶了张先生吧"
 “这……”王德海十分尴尬。“既然如此,看了袁大人的面子,今天且饶了你!还不谢过袁大人!”
 “谢谢袁大人”账房张先生赶忙爬了过来,连连叩头。
 袁了凡也不客气,摆了摆手,说,“算了,大过年的,”转过身对王德海,“不用客气,我还以为我的话未必管事呢!”
 “袁大人这话说得远了,”王德海一脸谄媚,“别说您这点事儿,就是再大的事,也是当然一样的呢”
 “欧,果真吗?”袁了凡紧逼住对方的眼。
 “是,就是大人要了我的这项上头颅也没有二话!”王德海的牙紧紧咬住。
 “好!”袁了凡终于抛出最后的王牌,“既然如此说,我眼下倒是真的有事求王老板帮忙呢。”
 “大人有事尽管吩咐就是!”
 “王老板不会驳了我的面子吧?”
 “哪里哪里,大人尽管吩咐”
 袁了凡忽然一笑,“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有几十户百姓过年揭不开锅了,王掌柜这一车白米,我且暂时借用了,应该可以吧?”
 “这……”
 “嗯?”袁了凡眉头一皱。
 “当然当然。”王德海牙咬出了血,“没问题。”
 “好,王老板真是仗义,”袁了凡转身对师爷,“给王老板写借据……”
 ……
 暮色渐沉时,城南寒塾亮起烛火。塾师陈老夫子正在给孩子们领读《孟子》,嗓音沙哑却有些异常。袁了凡推门而入,见案头放着半碗发馊凉粥,砚台里干涸的墨迹已结成块。"陈先生可要保重贵体。"师爷将一袋白米放下,"赈济米已入库,县衙每月有糙米救济了……"
 袁了凡和师爷等人出来后,就听陈老夫子继续领着孩子们在朗读。袁了凡知道他们读的是《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
 他们经过窝头河码头,听几个士绅模样的人正在大谈阔论。一个醉醺醺的秀才模样的人,见袁了凡一行经过,突然扯开嗓门:"听说总督要拿宝坻的漕粮填天津卫的亏空?"话音未落就被同伙堵住嘴巴拽进旁边的巷子去了,随后,闲谈的人们一哄而散。
 袁了凡驻足倾听片刻,若有所思,一路无语。
 次日凌晨,有人见那东城墙值守的那一老一少衙役在县衙门前刷浆糊,张贴告示。那用来刷浆糊的高粱苗子,把浆糊黏糊糊地摔了一墙。还没有等到张贴妥当,就有人围拢过来看个究竟,有识字的便把那公文读给其他人听:
 ……即日起开放官仓平粜,每户限领二斗黍米……
 作者签名:吾如鱼虾,人间如水,无形之钓者常常有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