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子*-个人文章

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想到的的

*木子*
2019-02-12 09:16   收藏:0 回复:0 点击:2266

   
  
  春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想到的
  
  
   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的春节似乎让人意犹未尽。
  在中国传统节日中,春节应该是一个最为隆重的节日了,“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节”这个节日,对中国人而言寄托了太多的情感,承载着太重的东西。回家过年是游子归乡的精神皈依,一年一度回家团园是中华民族春节最核心的文化价值,团圆不仅体现的是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乡土观念,也充分展现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认祖归宗的本源意识,这应该是值得弘扬和发展的。
   春节之所以重要,是这个节日能够更全面的诠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内涵,更全面的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普天同庆,吉祥和谐,热热闹闹,红红火火,气氛浓烈,张灯结彩的街头装饰,火红的门口春联,热气腾腾的年夜饭,锣鼓喧天,万炮齐鸣的热烈祝贺,那是一种浓烈的节日氛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人们表达的是一种尽兴的快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对一年一度辞旧迎新的淋漓尽致的舒怀,是一种民族共同文化价值观的认同。如果没有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共同红红火火过大年的热闹氛围,过春节就会少一些什么,春节也就缺少了那种固有的吸引力。
  我在戈壁深处的农场生活了三十多年,农场并没有多少人,然而每当春节到来,那些不能回家过年的人们,从除夕到初一,那种浓烈的年味却叫人回味无穷。其实说起戈壁农场的年味最为突出的就是千家万户的鞭炮声彼此起伏,万炮齐鸣,炮声震天,戈壁深处的人们似乎在这几天要尽情宣泄一年的情感,那是一种内心情感的集中释放。放完了炮,过完了年,人们就开始了一年的忙忙碌碌,春种秋收。
   这几年搬到这座小城居住,过年时节街头巷尾张灯结彩,火红灯笼高挂流光溢彩,门口春联琳琅满目,可是由于城市安装了天然气,很多地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城市不允许放鞭炮,春节期间只能听着城外稀稀落落零星的鞭炮声聊以慰己,一个春节过去了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总是让人感觉缺少点什么,意犹未尽。
  其实中国的春节文化传统形成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张灯结彩,灯笼高挂,烟花绚丽,春联门楣,锣鼓喧天都是节日重要的文化构成元素。中国人从发明火药,到生产烟花爆竹,更多的是用于烘托节日气氛,在春节这样重大的节日里,烟花爆竹是节日必不可少的文化元素,从唐宋到明清,从皇宫到乡村,烟花爆竹燃放了几千年,在人们血脉里早已是根深蒂固。
  然而我们现在提倡文化自信,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在春节这样的时候禁止燃放鞭炮,制止烟花爆竹,其实人们心理上是难以接受的。固然燃放烟花爆竹有可能引发火灾,造成环境污染,必要的管制是可以的,通过划定燃放区域,指定燃放地点,减少燃放数量,可以控制对环境影响,然而不让人们释放情感表达对节日庆贺是不可取的。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我们可以使卫星上天,蛟龙下海,那么改造一下城市设计布局,让城市保留一些人们燃放烟花爆竹的空间。改进一下烟花爆竹的生产工艺,让烟花爆竹保留响亮灿烂的本能,去除硝烟明火的弊端,生产一种更适应现代城市燃放的新型环保烟花爆竹,其技术难度应该不是很大的。只是我们在研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植入先进科学技术,改造发展传统优秀文化元素,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我们的传统文化才会更具有自信力,更具有感染力,而不是一禁了之。
   其实我们可以想象,现代声光电技术如此发达,与我们传统的烟花爆竹生产进行完美嫁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如果我们没有技术的进步而是一味的把烟花爆竹禁止了,一个无声无息的春节,一个红包充斥的春节还有什么意义,还能称之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吗,那是中国人愿意向往的“春节”吗?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