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子*-个人文章

文明,永远不能被铲除的记忆

*木子*
2018-08-12 17:55   收藏:0 回复:0 点击:2245

    文明,永远不能被铲除的记忆
  
   据说长城是宇航员在外太空能够清晰可见的地球上的最宏大建筑物,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静谧的逶迤在中华大地的怀抱,中华民族因有长城而自豪。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物,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者,长城不仅承载着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也承载着中国历史的千年文明,长城的意义远不仅仅是建筑学的意义,而是历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精神的,其意义早已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未来了。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其中的“天山”即指祁连山。当汽车在河西走廊茫茫穿越的时候,伴随我们的,不仅是蔚蓝的天空和远处祁连山上的皑皑白雪,苍茫而遥远的戈壁,广袤而有博大的荒野,间夹着星星点点的片片绿洲,就在祁连山的脚下,还有点缀在荒原的是那些土堆,那些坚韧不拔土墙,一个个土堆就是一个个顽强的勇士,那就是我们古代的长城遗址。在古丝绸之路的西部,在祁连山下沿着河西走廊西行,古长城大多建筑在广袤的戈壁,浩瀚的荒漠,由于这里干燥的气候条件,恶劣的生态环境,人为活动极少,在甘肃山丹、甘州、临泽、高台、肃州、嘉峪关到处都有大段大段保存完好的古长城,河西走廊就是古长城的自然博物馆。虽然这里的长城大多为黏土夯实垒筑而成,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完好如初。走在长城脚下,仰望宏伟的古建筑,看着那长满荒草或残缺不全的土墙,看着那一段段历经千年风吹雨林而巍然耸立的古长城,我的心灵为之震撼,猜想当年建设者们劳动的场景,你能不为之肃然起敬吗,那个年代人们只能是人的体力高强度劳动,工具及其简单,那高大的城墙,那些巍峨的烽燧,是我们先辈们一筐一筐把土抬上去的,一层一层夯实的,是他们用最原始的体力劳动建设了最伟大的历史工程。
  历史上的长城在河西走廊延伸,而今兰新铁路与古长城偎依而行,特别是在永昌、山丹县、甘州区等地境内在很多地方火车沿着古长城并行,火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古长城横亘在广袤大漠。在荒原深处,在火车上就可以领略古长城的雄姿伟态,长城沧桑巍峨,火车风驰电掣,历史与现实交汇,运动与静止交流,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神奇景观。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脚下是故乡,因为有长城的存在我们就有永远的家乡,中华儿女在那里也不会忘记长城,在那里也不会忘记家乡。长城永远矗立在广袤的荒漠戈壁,头顶着蔚蓝的天空,背负着晶莹的雪峰,显得苍劲而寂寞,悠远而宽阔,从凉州到甘州,从肃州到玉门关,一路是断断续续的残垣断壁,一路是金戈铁马的故事,虽然没有被很好的保护,没有被人们长久的注目,但你走向它们,走进长城你就会感觉到这些厚重、深黄的泥土,这些却永不倒塌的泥土,是长城深藏的一个个永恒记忆,那里不仅是张骞出使西域的辉煌,也不仅是苏武牧羊悲凉,更不仅是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悲壮,从汉长城到明长城,那是一个民族的兴衰,一个国家的荣辱,一个民族的历史,千年长城完成了捍卫一个国家的神圣使命,也留下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的辉煌历史。
   如果你站在祁连山上,站在焉支山上,站在龙首山上,站在马鬃山上,遥望遍布河西走廊大漠深处的长城遗址,也许你会隐约能听到当年铿锵的金戈铁马,你会懂得遍野牛羊的安宁;你内心深处一幕幕的穿越时空的闪现,是一个文明古国的辉煌与衰落,是长城内外黎民百姓的悲欢离合,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
   看着一段段古长城的残垣断壁,让人不仅感慨万千,建造这样的世界奇观谈何容易,千年风雨侵蚀长城自毁了不少,然而那一段段被人们铲除的古迹,毁坏的长城,真的让人痛彻心扉。能不心痛吗,有些地方是为了过路,有些地方是为了修渠,有些地方是为了建一栋房子,还有些仅仅是为了建牛棚羊舍,取土填坑,两千多年的古长城就这样被蚕食着,被铲除了。原本连绵不断的长城变成了零碎残断的土墙,原本高大巍峨的长城被分割成了七零八落的土丘,看着坍塌的城墙,看着毁坏的古迹,真的让人伤心痛心。
   其实看一看在河西走廊那些偌大的戈壁,广袤的荒野,根本就不缺少地方修一条路,建一栋房,为什么一定要铲除一段长城呢,历史文物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自毁长城就是自毁文明,但我们把长城铲除了经济就会发展吗,生态就会改善吗,长城真的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建设吗?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需要反思我们的行为。
   那些戈壁荒漠上的长城或是其它古迹,根本就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更不会影响我们的建设和发展,而是我们为了方便,扩展耕地,延伸道路,破坏草原,使得那些文物没有了生存空间,使得原本高大的长城在我们视野里日渐消失,文明就这样被我们自毁而消失,这不仅是历史的悲哀,这是我们民族的悲哀!
   历史的文明需要我们共同呵护,留一段长城就是留下一段文明,留一段长城就是留下一段历史,留下文明之源,就是留下我们的生存之根,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祖先为我们留下的一切文明遗迹吧。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