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yehaizi3434-个人文章

【博氏观点】骨质疏松的泡沫经济,金融将经济推向深渊

yehaizi3434
2015-08-31 20:27   收藏:0 回复:0 点击:2533

    【博氏观点】骨质疏松的泡沫经济,金融将经济推向深渊
  前言:大抵在单位忙了一天,晚上敲键盘是件很臭氧层子的事儿,包括想讨论的问题本身也很臭氧层子,仅是一个没有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又不是某研究院研究所,也不是某高校的叫兽,更不是决策层的智囊。
  一壶清茶,扯点咸淡,仅仅就是一种爱好和乐趣,当大学在图书馆翻到原版西方经济学的时候,就被深深吸引了。大概这种乐趣,就和大俺家老太太打麻将,老头喝酒是一个道理,多年来被耻笑不怎么会娱乐,其实我挺会娱乐的,拿自己娱乐。
  未来五年,能凑一个经济与财经的评论文集,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儿吧。
  总要有人,哪怕一点呼喊的力量都没有,至少要去思考一下。
  独立的思考,远比玩什么LOL更有意义。
  扯咸淡开始。
  【言归正传】
  最近和一个比较先锋的朋友交流,又灌给我很多金融的新概念和新玩法。
  觉得自己一个学习力还算强的人,有点凹凸曼了,突然一想,不是这个道理。
  感觉到从某个爱哭却在我看来不大深入懂经济的总理爷爷时代之后。
  我们的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但是这些问题的本身,却在金融产业之外。
  很小的时候,卫生间里莫名其妙的就有柏杨的书,一蹲也没有事儿,久而久之,竟然看了若干遍,其实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人性的某面是相通的,都想通过很少的努力获得更多的资源,地理因素决定人群观念,中国人多,倒也正常。
  金融,其实就是资金的融通,本身是一个服务的行业,就是钱的一个中介而已。
  刚刚毕业那会,也仅仅知道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是金融业的三大支柱。
  而这几年,突然发现各种概念和范畴就多了起来,从信托的繁荣开始,到公募和私募的基金,到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伪概念),到VC,到PE,到P2P。
  老百姓的资金流向也从银行端、证券交易端、保险代理人端,走向电脑、手机等更加虚拟化的渠道和更多新的大小概念。
  伴随着这个泡沫的越来越大,所有商人都发现实体经济太难做的了,利润太低了,都转向各种玩钱的渠道。
  可是,要知道,整个经济领域是有三个产业的,第一产业农业是活命的根本,第二产业制造业是创造价值的根本,而第三产业,旅游业餐饮业等近似实体的第二产业还好,特别是金融产业这种本身不创造价值的产业,却得到了异常的关照和突飞猛进的发展。
  没有人再去关注产业资本和投入实体了,这很可怕,因为需要漫长的时间,需要寂寞,需要打造一个品牌和市场,看看我们身边还有多少品牌还是中国本土的,这种情况的恶化,甚至超过了八十年代,外资品牌通过收购之后的扼杀,悲剧的让我们失去了民族的品牌意识。
  当全民都炒股,都抵押贷款,甚至大学生都进行信贷消费的局面,是很可怕的。
  在过去的大的九次经济危机中,受到影响最少的,就是德国,也包括意大利,因为他们是重视第二产业的国家,无论在任何状况下,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是可以得到保值升值的。
  为什么最近股市波动如此之大,为什么最近货币政策调整异常频繁,为什么汇率变化范围之大,都是因为我们在参与整个世界的博弈。
  而危险的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就是一个骨质疏松却虚胖的泡沫体,看似庞大,却经不住风云。
  从人口红利(大量低价劳动力)到现在的红利消退,甚至出现的人口负债。
  客观的说在2007年2008年前后,我们没有抓住一个可以夯实基础的机会,从上到下都异常的浮躁,为了确保某个数字的达成,牺牲了历史性转型的机会。
  我们没有强大,没有强壮自己,却就要去搏杀了。
  一直以来,中国的金融主体都倾向于海归派,向华尔街学习,但是这样的纯技术性模仿应该结束了,始终认为新常态下的经济是应该回归金融业服务制造业的。
  否则金融会把整个经济推向深渊。
  人民币试图通过国际化去获得更多的话语权,但是背后的残酷现实是。
  假使你能够超越世界上最高手的金融运作,你的背后也没有强大的科技和制造业。
  你没有微软,没有google,没有苹果,没有佛特,没有通用。
  所有的外汇最终也会因为大进口小海淘都滚到国外。
  因为制作业的落后,因为除了制作本身,从创意到设计,从技术到管理,从专利到产权。
  我们的骨骼,异常脆弱。
  实体经济融资难,税收高,刁难多,知识产权不受保护,都成为了投向只玩概念玩营销就可以摈缝的金融市场。
  我们应该看到,在金融危机之后,其他经济主体的反思,从“再工业化”“再平衡”就连索罗斯都再批评金融的自由主义。
  应该让金融回归本质,让金融慢下来,少些概念,少些衍生。
  金融只是经济的发展工具,却不是最后的发展结果和目的,否则,深渊将不是悲观的预期。
  
  于2015年8月31日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