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我是中条山人-个人文章

“美容”闲话

我是中条山人
2014-01-04 18:33   收藏:0 回复:0 点击:2613

    元旦休假,去发廊理发。等候间,听几位女士津津有味地谈论美容。吾乃古稀之人,本不爱关注年轻人的事情,但女士们的话题,倒让我拉拉杂杂想起许多,于是,就有了这通关于美容的闲话。
   美容,古已有之。不同的是,古人不叫美容,而称之为“修容”,或一言以蔽之,曰“容”。士为悦己者容,故也叫“悦容”。叫法不同,自有不同的道理。这不同的背后是文化,是一个时代的心态。
   顾名思义,“修容”是一个过程,在过程中展示美,追求美,致使其成了一种艺术行为。这种美含义广博,包括情、态、艺三个要素。
   情者,心情也。或喜,或忧,或怨,均能从梳妆中反映出来。粉腮红润,柳眉斜碧,必为怀春少女,有雏鹰试啼之渴望。艳服炫目,星眼迷离,将贪享两情相契之欢。鬓云乱洒,胸雪拱堆,足见闲愁太重。眼赤眉晕,长鬓减翠,方知相思甚苦。中国第一美容大师孙寿,乃东汉大将军梁冀之妻,她曾在目下薄施脂粉,堪称现代“眼影”之萌芽。更绝的是,她或将眉描成“愁眉”,令观者无不忧心忡忡;或将妆绘成“啼妆”,让见着悲从中来。
   态者,体态也。可媚,可羞,可娇,可懒,可病,可谓千变万化。媚态,需浓施艳抹。色深招蜂,花香引蝶。娇态,只略施粉黛,只为在夫婿前春意尽绽。羞态最难,亦最有味,半掩桃花,半嗅青梅,那含羞低头的刹那,不仅是女性“修养”的一种极致,更是人情的漫滥,人性的圆满,人格的起升。莫以为这种儿女情长多么萎靡,其中的生趣却恰是情感生活的应有之义。
   艺者,工艺也。现在满眼都是“发廊”、“发艺”,足见女性头发的装饰实属一种艺术。此种艺术源远流长。古代妇女的装扮虽说是中的心愿,却也外师造化。魏文帝一位宠妃名曰莫琼,就发明了“蝉髻”,将其头发装扮得薄如蝉翼。魏的老婆有过之而无不及,将发盘成“灵蛇髻”,还能每日一变,令人惊诧,难怪让小叔子曹植想入非非,遂成名篇《洛神赋》。孙寿的“盘桓髻”发式,据说若惊涛拍岸,由此引发许多人想去当“弄潮儿”,但又怕大将军手中那一杆长槊。
   话说回来,“美容”这个词明摆着是一种结果,就是为了“美”。
   要美本无错,可惜许多人对过程毫不在乎,急功近利,不修身,不养性,十遍八遍去“美”,远到韩国去“美”,硬是用大把金钱将自己往“美”字上拽,是故,那些“美”出来的少女老太婆们,或者豆蔻年华变成徐娘半老,或者珠黄齿豁故作二八娇态,真是与“美”南辕北辙也。
   市场经济的潮头卷起了“美”的大旗。君不见,街头巷尾的美容厅数不胜数。但只要一看街头巷尾那一律的娇态,一律的不分青红皂白,就知道所谓的“美”并不是什么好东西了。
   其实,美的根本在于真。“美容”的关键就在于不能失真。此处有两重含义:一是美容不能脱离实际,应根据个人的五官、面貌、体型有的放矢地进行。若肤色较深偏施浓妆,原本瘦身偏穿紧衫,则是扬其短而避其长。二是不能在“美容”中失去自我。人之发肤受之父母,妍媸之分实属正常。倘若一味求“美”,走火入魔,很可能适得其反,到时再求还原,喊天不应,喊地不灵,后悔也来不及了。
   再者,抱着赶时髦的心态去“美容”,往往会失去自我。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楚王好高髻,宫中皆一尺;楚王好大袖,宫中皆全帛。这还有自我可言吗?清人李漁说得很切当:“一时风气所趋,往往失之过当。非始初点法之不佳,一人求胜于一人,一日务新于一日,趋而过之,致失其真之弊也。”
   痴迷于“美容”者,慎之!
   此当闲话。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