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我是中条山人-个人文章

“说话”问题

我是中条山人
2013-06-18 03:21   收藏:0 回复:1 点击:877

    说话,是一个看似平常却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
  
   对于说话,中国人是颇为重视和讲究的。古人首先不喜欢人太会说话,尤其讨厌善说不善做的人,一贯主张“敏于事而讷于言”,“食不言睡不语”,“谨言慎行”,凡此等等。
  
   话太多,絮絮叨叨,叫人厌烦,的确不好。而且言多必失,稍有不慎,“祸从口出”,就会惹出乱子。历史上,因失口而掉脑袋的人比比皆是。说近点,“文革”中所谓的“反动言论”,就指的是说话问题。为此,历来人们都认为,不会说话不要紧,没人把你当哑巴,只要会做事,就是好样的。
  
   国人对说话声调也有讲究。俗话说“有理不在声高”,指的是说话声音要低,不要高腔大嗓。人们尤其反感大喊大叫,认为那是装腔作势吓唬人。如今有些领导,习惯于高喉咙大嗓门讲话,为的是先声夺人,一下子“镇”住你。但如此讲话作报告,往往效果不佳。与其相反,有的领导讲话低声细语,娓娓道来,给人以温和亲近感,不仅讲话效果好,而且丝毫无损其威信和威严。外国人对大声讲话犹为反感。国人出国旅游,常常因为高声喧哗而频遭非议,并因此给外国人留下国人不讲文明的坏印象。
   说话看似小事,实则是关乎语言文明、社会文明的一件大事。在古代,法制式微,人们靠道德给说话定了一些“规范”,欲通过语言文明,实现交往文明,进而实现社会文明。古训“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是说“文明人对于言谈措施,不能马虎”。民间也有“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之说。正是这种道德舆论的引导,促使人们相互之间礼让、谦和、恭俭,形成了文明的语言环境。时至今日,这种传统文化依然是现代社会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说话方式和语言习惯,营造干净、规范的语言环境,对于社会和谐十分必要、重要。但当下,一种倾向令人不安:我们所处的语言环境正在被刺耳的粗口、脏话所污染。有的人开口便是一句“国骂”。因骂人而生发事端的也不在少数,延安城管打人事件便是突出一例。女孩子骂脏话也屡见不鲜,听的人不堪入耳,她们却毫不觉害臊。文学影视和报刊上,亦充满了污言秽语、脏字粗口,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读者和观众的语言习惯,尤其荼毒了青少年。这种情况若不改变,照此发展下去,将来出门非得堵上耳塞,才能免遭脏话袭扰,那该是怎样的可怕!
   老子说“美言可以市尊”,意思是,“美言”不是虚伪,而是内心对人的一种尊重,反过来,自己也会受到别人的尊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注重个人修养,做有教养、有品格的高尚人,日常生活中文明讲话,多出善言,这个社会定会到处燕语莺声,春意融融,试想,那是多么可人、惬意、舒心、美好的情景啊!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