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骆驼刺-个人文章】
对农村英语学困生状况分析及转化的反思
□ 骆驼刺
2012-10-06 18:57
收藏:0
回复:0
点击:4869
我在农村中学教英语20多年了,2010年调到了玉门三中进了城,但是四分之三的学生仍是农村来的。农村的教学探索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要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最佳境界。在教学中只有把一大批学困生的英语成绩提高了,才能提高整个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从而大面积的提高学生成绩。
首先,对农村英语学困生状况进行分析,以便进行转化工作。
1.农村小校英语地位低,是孕育英语学困生的温床。农村孩子虽然在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英语课,但由于未被列入主课,又没有考试评比及升学的竞争压力,学生学得好坏,无关痛痒。再者,很多农村小学的英语教师多是兼职教师,师资水平和精力分配是可想而知了。
2.农村学生性格的局限性及追求学习目标的模糊,是滑落为学困生的内在因素。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知识的获得还是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学习者的积极参与。农村学生,胆子小,易害羞,他们仅仅满足于能听懂老师上课讲的内容,而不愿把精力用在听说读写的练习实践上。课堂上他们消极听讲,沉默寡言,只听不练,害怕出错,不愿参与操练、讨论、表演等教学活动,课后再不注意巩固所学内容,因而无法形成语言技能,所学到的知识不能熟练掌握。
3.家庭环境是孩子成为英语学困生的重要外因。一些农村家长外出打工,没有人督促检查,留守的孩子贪玩,又缺乏说英语、学英语的环境氛围,双休日就是个玩,一学期下来,三分之一的时间全玩掉了,导致大多数孩子的英语成绩大滑坡,自然加入后进生行列。
其次,针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现状,尤其是像玉门三中这样,仅住宿生就是两千多的寄宿制学校的现状,本人认为在转化后进生英语学习成绩方面,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做好从小学到初中的接轨工作。小学和初中差别很大,不管是学习内容还是科目性质,还是学习方法,对于初中一年级这个学段,所有的同学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一定要努力,尤其初一英语从字母开始,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培养好的学习习惯,紧跟老师的教学思路,千万不要掉队,要迎头赶上,要和同学们一起进步。
二 夯实基础。初一年级英语是起始年级,上册内容很少,其中一个教学任务就是:继续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这段时间紧抓音标教学不放,抓牢英语字母的书写,抓好英语单词的拼读记忆,抓实短语句子的对话应用,来提升他们学习英语学习的意识,教育他们不要好高骛远,要从基础学起,为后续的学习夯实基础,才能不断提升英语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点对后进少年生尤其有效
三.教师要养成成赞美的习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加以真诚的赞美。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这个原理也符合当今流行的“赏识教育”理论。学生们一旦得到赞美,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因为学生都有表现欲,获得的赞美越多,就越希望做得更好,慢慢地,他们的行为习惯、知识水平就会越来越接近教师的期望值。老师要不吝惜表扬和鼓励,尤其对于一些学困的生,要多肯定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他们回答问题错误的时候,更应该处理好,否则,会抹杀他们本来就不足的学英语信心。
四.应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由于成绩落后.后进生往往有一种自卑心理.这需要老师给予更多的关爱。特别是对一些受到父母关系不和等家庭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后进生.我们除了要通过家访、校讯通与其家长通话等途径与他们的父母进行沟通、协调。要求他们关心好自己的孩子外。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我们还要更多地与这些孩子接近、交流,更多地帮助他们,给予他们受伤的心灵更多的关爱,让他们尽快走出家庭的阴影,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来。
五.教学中,还可以利游戏等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及时的和学生互动,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感兴趣。在玩中快乐学习英语知识。我把有趣有味的"升级游戏"的模式,移植到单调乏味的英语教学之中进行尝试:把班级改为部队:"特种兵11717",(特种兵11717部队,11代表2011年,7代表七年级,17即17班),学生全是"士兵",我自封为"代军委主席"。英语课上,视学生各自不同的程度,以及回答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发言的积极程度,质疑的质量、答疑的水平,展示的激情,点评准确性,给予不同的分数奖励,英语竞赛等活动中有重大突破者,也给与分数奖励当奖励,所得分数满5分,升为一颗星,再满十分,升为两颗星,再满十五分升为副班长,依次递加5分。
级别设置从低到高依次为:"*、**、副班长、班长,副排长、排长……、副司令、司令、副军委主席、军委主席22个级别。为配合这一升级游戏的实行,真正的体现"寓教于乐",我在教室墙上张贴有"特种兵11717官兵晋级表",照片下有自己的官衔,便于同学之间监督和对比;同时还创设了配套的"11717官兵群"本人所带七年级17班和18班同学全部加入该群,真实的名字之后,也有虚拟的官衔。这项活动极大地吸引着学生,他们积极参与英语课堂,良好的学英语风气很快形成。不耻下问,互帮互学之风也悄然兴起。
总之,理论上说,只有认真分析英语学困生产生过的真正原因,及时的反思,寻求转化的方法,一切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近几年来,尤其是2006、2007、2008所带学生中考英语,合格率达100%,实践验证了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
此文发表于2012年《教育学文摘》第7期;后被《玉门三中教科研》第3期转载,更名为《把好农村学困生脉搏,对症下药,提升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