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我是中条山人-个人文章

壮哉,中条公司五十年(上篇)

我是中条山人
2012-07-09 21:37   收藏:0 回复:0 点击:3351

    前记:此文是为庆祝中条公司成立50周年而采写的一篇纪念性文章,缺乏文学色彩,难入散文之列。但它简略地回顾了中条山50年的发展史,而且采写中查阅了大量资料,内容翔实。为此,考虑再三,还是决定将其发到林子里,以便于对中条山有兴趣的林友们随意看看。
  文章较长,故分上下篇两次发出。
  
  
  伴随着共和国铿锵前行的坚定步伐,中条公司一路辚辚啸啸,激越壮歌,走过了50年的风雨历程。
  5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但中条山这一方热土却沧桑巨变,旧貌换新颜。夕日荆棘遍地的万古荒原上,一座现代化的特大型联合企业巍然耸立,并以其蓬勃发展的壮伟气势为世人所注目。
  浩浩长风,滚滚车轮,历史在深情的凝望中发出由衷的赞叹:壮哉,中条公司50年!
  一
  中条公司的50年,是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50年,是奋勇开拓、积极进取的50年。50年来,中条山人历经百折而不覆,数临艰险而不馁,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豪迈乐章。
  创业伊始,万余名建设者汇聚到中条山。荒原建矿,平地起家,可谓困难重重。但困难吓不倒英雄汉。没有地方住,人们就自己动手搭席棚,建“干打垒”,或在距矿区十数里外的农舍、牛圈、土窑中暂时栖身。没有交通工具,矿工们就以步代车,靠双腿步行上下班。开矿没有设备,就土法上马,土洋并举,主要靠手工打眼,人力搬运,自然通风。胡家峪、铜矿峪开工时,都靠的是几把铁锹、几根撬杠、几只箩筐。物资供应不上,职工们就自力更生,就地取材,土法烧制砖瓦石灰,土法炼焦、炼电石。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没有粮食吃,人们就搞“瓜菜代”,甚至靠树叶、野菜、葛根来裹腹。许多人因营养不良而患上了浮肿病,但仍然坚持上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英雄的中条山人不仅战胜了困难,而且创造了奇迹。1958年,矿山基本建设进入高潮期,百里矿区铺开169个建设项目。15000名建设者不舍昼夜,连续奋战,不断加快施工进度。胡家峪、篦子沟两矿选矿厂主体工程都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即告建成。子弟学校580平凡米的砖石结构建筑16小时就全面完工。炸药库809平方米的主建筑38小时便全部竣工。铜矿峪主平硐大断面独头掘进创出日进尺6.79米的惊人纪录……
  中条公司命运多舛,征途坎坷跌宕。但中条山人始终挺直脊梁,不屈不挠。1960年,苏联政府背信弃义,单方撕毁合同,撤走专家,中断了原定的技术援助。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事业责任感的工程技术人员,没有丝毫的悲观气馁,而是奋发图强,坚定地走自主发展之路。他们努力探索适合中条山特点的采矿技术,创造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由此彻底摆脱了建矿前期的浅孔小型落矿法,促使劳动生产力大幅提高,很快达到设计生产能力。1965年,公司铜含量突破10000吨;1966年,一举突破20000吨。十年浩劫,使中条公司受到严重破坏。极左思潮泛滥,无政府主义横行,打砸抢操愈演愈烈。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中条山人依然心怀国家,竭尽所能地坚持着生产建设。1970年,建成了冶炼厂;1971年,恢复了水泥厂;1974年,铜矿峪首次进行大爆破,投入了试生产;1977年,建成了自备电厂。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犹如一声春雷,宣告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到来。中条山劫后重生,进入了恢复、整顿和稳步发展时期。拨乱反正,落实政策,进行企业整顿;“摸着石头过河”,对改革大胆尝试,促使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开始向“生产经营型”转变,重视了经济效益,推行了多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坚持“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着力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横向经济联合;以内涵为主,挖潜改造,在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消耗上狠下功夫;引进新技术,对铜矿峪矿和冶炼厂进行了技术改造;1988年,建成了铜厂;1989年,铜矿峪矿技改全面建成,矿块崩落法新工艺采场投入试生产。
  1997年前后,突发了亚洲金融危机,广大职工大力弘扬“献身中条做主人,立足岗位创效益”的企业精神,以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顽强拼搏,敬业奉献,多方降耗,多点创效,最终经受住了考验,摆脱了困境,战胜了困难。迈入21世纪,中条公司进入企业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实现了管理体制的大转换,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集中优良资产,成立了北方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关闭破产政策,实现了主辅分离;延伸了企业触角,成立了上海公司、连云港公司;建成并扩建了湿法炼铜厂;扩建了自备电厂;对垣曲冶炼厂和侯马冶炼厂进行了技术改造;抓紧了二期工程建设。企业焕发出了勃勃生机,生产经营持续、协调、稳步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特别是2003年10月,集团公司新旧班子实行了顺利交接。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后,既践前猷,更谋新篇,用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观察未来,把握大局,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开展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讨论的同时,加大了改革力度,持续、快速地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对多年未敢触及的住房制度及水、电、暖、液化气收费进行了大刀阔斧地改革,逐步实现了市场化运作;建立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并对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制度等进行了改革,为生产经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