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子*-个人文章

不要忘记,还有一个“世界读书日”

*木子*
2012-06-19 16:52   收藏:0 回复:0 点击:2610

   
   不要忘记,还有一个“世界读书日”
  
   今年三月参加玉门作家高级研讨班期间,我们讨论了阅读问题。作为一个写作者阅读自然是很重要的,没有阅读就没有写作,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虽然我也经常阅读,读一些报纸,看一些杂志,但怎样阅读,什么样的阅读才有助于写作,却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著名诗人,甘肃省作协副主席,《飞天》主编马青山先生回答了我的问题,他说阅读有数量阅读和质量阅读,没有足够的阅读就很难提高写作水平,没有高质量的阅读就很难形成高水平的写作,阅读面要宽,博览群书,多读多写多练就会有进步。
   于是我对阅读与写作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我经常阅读报刊杂志,各类书刊,以至于现在有时间也在网络媒体上阅读,读得十分泛杂,十分粗糙,却从来没有静下心认认真真读一本书、看几篇文章,往往是掐头去尾,大而划之,与其说是阅读道不如说是浏览,回想起来还真没有读过几本精品好书,没有读多少有分量的作品,写作业停留在一个不高的水平上。
   一个作家需要阅读,而且需要认真阅读,要阅读足够的书,才能下笔得心应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说一个作家至少要读一立方米的书才能写作,也许此言不虚,一立方米大约也得上千本书,而我连两百本也没有认真读过,可见阅读不足是我写作难以进步的主要原因。其实作家需要阅读,普通民众也需要阅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水平,阅读也可以增加知识、开启心智、提高修养、增强气质。丰实的阅读自然会使你谈笑风生,谈吐不俗,增加亲和力,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思考阅读就在网上关注了一下阅读问题,不经意看到“世界读书日”就是4月23日。还有这样一个节日,我真是孤陋寡闻,我想我们的国人也大多数不会关注这样一个节日,我翻开办公桌上的台历查看了一下,台历上竟然也没标印这个节日,再看其它的日历挂历上也都没有这个节日标识,似乎这个节日并不存在,可那些“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也都是洋人的节日,中国人过的甚至比外国人还疯狂。一次有朋友聚会适逢“圣诞节”,在西北边陲一个小城里跑了两个小时居然没有找到一个吃饭的地方,所有酒店爆满,我异常惊讶,国人对洋节的热情厚爱超过了我们诸如清明、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我们这样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以五千年文明自据,引以为骄傲的洋洋大国,何时却变得这样崇洋媚外了。崇洋也罢,媚外也好,可像“读书日”这样一个节日却很少有人知晓,更无人问津,以至于我们的日历、台历上也没有提醒人们标示,使人们麻木对待“读书日”这个节日,这真的是国人之悲哀。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是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提出了“阅读改变世界”的理念,至今已16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读书活动异彩纷繁,各类图书展销、博览层出不穷,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阅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可以使阅读无处不在,使阅读方便快捷。
   阅读是一种良好的学习行为,也是一种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我们常说要建立学习型社会,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倡经常学习,就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阅读已成为一种 国家行为,一种社会责任。然而国人真的在阅读吗,看看到处是麻将翻飞,酒令高呼,确让人汗颜。英国人提出“打造读书人的国度”,每年每人阅读以色列人超过60本以上,俄 55本,法国11本,韩国7本,我国仅为0.7本,世界平均每周每人阅读时间为16小时,而我国每人每周阅读平均不足1.4小时。看到这样的数字怎能不使我们脸红。
   不善于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国人忙于生计,忙于工作,然而很多人却忙于打麻将、喝酒、打牌,很少读书,很少阅读。现在人们平均阅读量还不及八十年代,1911年到2009年,国民读书由60.4%下降到48.7%。经济发展了,条件改善了,书多了,人们读书学习的热情却没了,读书学习的时间却下降了。即使那些大学生在学校也读不了几本书,哪些中学生毕业时放火烧书场面葳蕤壮观,人们似乎已厌倦了读书,对书有了仇恨,街头巷尾图书乱扔现象也颇为普遍,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制度是否合理,我们的文化体制是否科学,都需要我们反思。书都不想读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又从何谈起。
   读书原本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书中自有黄金屋”、“腹有诗书气自华”、“世间唯有读书好”、“走万里路,读万卷书”、“凿壁偷光”、“秉烛夜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长久以来被人们广泛颂扬。而今成人没有时间认真读书,学生也烦读书,这样的怪现象长此以往,令人担忧?
   “世界读书日”一个值得倡导,值得善待,值得广为宣传的节日。“阅读改变世界”、“读书改变自己”,让我们善待图书,珍视阅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台”,“读书使人进步”,我呼吁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多读一本书,多读一页书吧。
   读书最好!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