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我是中条山人-个人文章

故乡的窑洞

我是中条山人
2012-05-22 04:53   收藏:0 回复:1 点击:2731

    久居矿山,早已住惯了整洁、明亮的楼房。但是,我却依然时常想起故乡的窑洞,以及许多有关窑洞的陈年旧事来。
  稷王山麓的故乡,位于地土瘠薄、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黄土塬上。人们四季劳作终不得温饱,更没有充裕的财力去造屋建房。十之八九的庄户人家,亘古以来都住窑洞。一孔孔土窑洞,极不规则地连成排,又高低错落地叠成层,是故乡一道独特、别致的风景。
  故乡的窑洞,极其简单、粗朴。大多是依着地势,在具备一定高度且土层瓷实的土崖上掏挖而成,高宽各丈余,进深三、五丈。正面看,窑洞状如棉桃,两帮上部成拱形支撑,为此非常坚固。许多老窑系祖上所建,住了一辈又一辈人,至今依然完好。窑洞不必做大的维护修饰,只需每年在洞壁上抹一层掺有碎麦秸的细泥,再抹平收光,即可焕然一新。保持着黄土本色的窑洞,既像故乡人一样质朴无华,又在默忍着生活的艰辛,岁月的沉重。
  早年的印象里,窑洞的小窗上糊着麻纸,里边不大亮堂。还有臭虫、跳蚤和老鼠,总在你睡觉时捣乱,让你睡不安生。而最令我不快的,是居住窑洞的自卑感。读初中时,当同学们得知我家住的是窑洞后,竟然戏称我为“山顶洞人”。他们还强辩说,房屋可以拆卖,因而算“业”,而窑洞搬不走、梛不动,固而非“业”。由此,我对窑洞的反感和厌恶情绪长存于心,久久难以排解。
  随着年纪的一年年增大,我逐渐地对窑洞有了新的认知。在自己心目中,窑洞的形象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窑洞的最大优点是四季恒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住起来非常舒适。老辈人常说窑洞特别“养人”,这也有充分的佐证。古乡一带人均长寿,常见七、八十岁的老翁精神健旺,走起路来,步履如飞似盛年。更有那百岁寿星眼不花、耳不聋,令人啧啧称奇,艳羡不已。而令我最深感欣慰的,是与哪些居住在青堂瓦舍中的人们相比,窑洞中的众乡亲哪一样都毫不逊色。窑洞之中,同样有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举家和睦,乐享天伦;同样有情的萌生,爱的潮涨,生命的勃发,子孙的繁衍;同样养育了如花似玉的俏女子,彪实精悍的好后生。更令我倍感骄傲的是,故乡是晋南革命根据地之一。当年,八路军曾频繁活动于此,灭日寇,打阎匪。受革命队伍的影响,多少热血男儿离开了窑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故乡的窑洞啊,因此而倍加光彩,受到了人们的瞩目和钦敬!
  这些年,随着时代的迅疾变化,故乡的窑洞也在快速地改变着模样。生性朴讷的庄户人,手头日趋宽展时,便就有点不安分起来。他们对土眉土眼的窑洞也就不再满意,并着手打扮起自家的窑洞来。有的用青砖将窑洞的门脸儿全面地砌了,再贴上铮铮亮的各色瓷砖。窑顶崖畔处还得挑出廊檐,垒起精巧的花墙,整个窑院立马满目生辉,给人以豪华之感。有的把整个窑洞内用青砖“套”了,砖面儿上再刷就雪白的涂料,地面全铺上漂亮的瓷砖。更有不少人家,攒够了十数八万元,心气儿越发高了,你盖两坡大瓦房,我盖两层小楼房,一律是新式门窗,新潮装修。不过,大多数瓦房、小楼,都归儿孙们享用,老辈人仍然依恋着久住的窑洞,他们说:“如今这窑洞和楼房有什么两样?我们可舍不得离开这‘仙人洞’!”
  哦,故乡的窑洞,既咀嚼着已经逝去的岁月,又瞩望着正在巨变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明天!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