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RSBW-个人文章

月山寺始祖空相禅师撰记

RSBW
2011-05-27 18:30   收藏:0 回复:0 点击:5092

    月山寺始祖空相禅师撰记
  月山寺开山始祖空相禅师(1113~1184)俗姓郇氏,法名广寿,为少林寺曹洞宗十四代传人。其祖籍山西省沁水县人,父母双亡,幼时出家少林寺为僧,是金代少林寺首任主持法和大师的嫡传弟子。他定慧精进、孜勤礼诵、潜心禅法。二十年来,空想在少林众法师长的教诲下,禅宗武学已达到了最高境界,成为了法和大师众多弟子中的佼佼者。
  金正隆二年(1157)法和大师圆寂后,空相悲恸欲绝,伤心至极,决心离开这个既让他留恋又使他伤心的“草衣木食”二十余载的少林寺,效恩师“形同孤月流天,意若白云自在”之风范,开始了他的云游生涯。由于当时金国入侵,时局动荡不稳,空相所过之处,只见庄家荒芜,百姓背井离乡,一片凄惨景象。身为佛门弟子的空相,悲从心起,他默默为战争而遭受无辜伤害的百姓祈福。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开山创山,用佛法救民于水火的决心。而后,他辗转年余,历览名山,纵步岩壑,于金正隆三年(1158)九月十一日,离南京(今开封市)东明县(今山东省东明县)的报恩禅院,渡水穿云,于同年九月二十九日来到谭怀之郡(今焦作市博爱县)的月山上,见此地山如明月,古柏参天,登高远眺,前望银江二道(沁河、黄河),正对少室嵩峰(即少林寺),背依巍巍太行,有盘龙凤绕之势。东有灵岩古寺,西听丹水喧鸣,山下地平如掌。又有长青之竹,繁花似锦,浩浩人烟。此时的空相犹如置身于仙山妙境之中,顿觉心旷神怡,忘记烦恼、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孤月”“白云”之诺。更不去理会本郡众僧礼请住持同义寺之相邀。决心就在明月山开山创业。遂结茅垒石,筑茅屋三间,名曰清风庵。并以泥丸弹柏(即以泥包柏籽,执弹弓射于岩谷),遍布山野,手凿灵井(即现在的连环井)以供生活之用。就此开始了他艰苦而又漫长的开山创山之路。
  空相禅师初创清风庵时,年近四十余岁,但他已是资深的、知名度极高的禅宗弟子。故而在开山创业中,自始至终谨遵师训,恪守清规,在“息诸妄念,心体明镜”中求得“豁然开悟”。他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四句歇语为宗旨。讲经说法,感悟人间。并遵佛家“未成正果,先结人缘”之教诲,以多种形式广结善缘,使小小的清风庵香火日盛,慕师名而来拈香拜佛并捐资者无以胜记。从而为空相禅师长达二十年的开山创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清风庵建于兵荒马乱的金代初期,是没有经过官府批准的。空相来自中原名刹少林寺,自然知道未经官府批准的寺院僧尼不仅不能免除赋税和徭役,还要受到官府的严厉惩处,重则驱赶僧尼,勒令取缔。因而空相禅师为争取寺院名额四处奔走,一路化缘,历尽千辛万苦,徒步走到当时的京城—中都(今北京市),向尚书礼部陈情,几经周折,终于在金大定二年(1162)恭请金帝完颜雍 得大明禅院名额(详见《明月山大明禅院记》),自清风庵被 赐为大明禅院后,寺院便成了国家承认的合法的佛教活动场所,这就大大的加快了空相禅师的开山创业步伐。先是僧人由清风庵时的师徒七人,迅速增加到二十余人,历经十数年,寺院无论从规模、环境、僧众及佛事活动,不仅称盛于谭怀,而且是继白马寺、少林寺、相国寺之后又一新生的中原名刹。此后空相禅师又一同与苍公大师研习创建了名震中原乃至全国的八极拳(中原三大名拳之一)。空相禅师连续二十七年的艰苦创业,终因积劳成疾于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九月圆寂,终年七十一岁,其遗体安放在月山寺凤皇院内。
  空相禅师自金正隆三年(1158)来到明月山,连续艰苦创业长达二十七年(1158~1184),从一片荒山,三间茅舍,一直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佛教明刹,其志可扬,其人可教,是名副其实的“功德无量,荫福后人”之典范,是月山寺历代僧众效仿学习的楷模。|
  
  
原创[文.浮 世]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