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本报记者 伏润之 实习生 董飞 稿源: 甘肃日报 2011-04-08 07:09
--------------------------------------------------------------------------------
调查
过去一年,玉门市教育工作者一门心思干了件大事:课堂改革。学生上课不再面朝黑板,而是相向而坐;教师上课不再满堂灌输,而是频频提问。这种被称为“课堂改革”的核心理念是: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生从“让我学习”变为“我要学习”。
怎么改?理念要先行
走进玉门市任何一所学校,你都可以看到不同寻常的一幕:学生上课时桌椅的摆放与众不同——六张桌子拼成一个小方阵,学生面面相坐,整个教室分布着八个“方阵”,黑板则在学生的侧面。
在玉门三中初一(16)班,记者观摩了正在进行的语文课。记者看到,黑板上写着学习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预习后,不同的“方阵”开始讨论。然后,由老师提出问题,各个方阵里的学生站起来回答,老师则对回答的内容依次追问、点拨,整个课堂气氛热烈。
玉门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新民说:真正的人才一定是在无意之中、在自由之中生成的。我们的教育应该让所有人都健康发展,而不只是少数人。现在被动式的学习,压抑了很多孩子的创造性。
玉门市教育局局长梁秉国对记者说:“有一个现象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小孩子一年级时高高兴兴上学去,六年级时开始厌学,经过初中、高中的学习,能把学习当做自己分内之事的学生,已经不足30%。我们分析后认为,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是流水线式的,学生拥有自己的个体差异。我们应从课堂教育为切入点,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反复论证,玉门市教育局决定从课堂模式开始改革。2010年,玉门市先后派出教师6000人次去山东、江苏等地学习课堂改革的过程及成果,探索出课堂改革模式。2010年2月4日,玉门市课改全面施行。
很多地区,教育改革大多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作为试点开始,而玉门市,一开始就打破常规,将所有学校统统纳入课堂改革的范畴。梁秉国说:“首先,教育改革应该上下统一,从幼儿园就开始灌输全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在升入中学后,就能很快适应。其次,选取单个学校进行试点,这样的改革速度太慢了,我们提倡一边学习一边改进。”
改什么?向传统挑战
课改,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吗?
一时间,反对的声音不断传来。不少家长打电话到学校质疑:“你们搞什么名堂?”玉门三中校长王银智说:“课改初期,我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了,那段时间,压力真的很大。”一位老师向记者坦言:“刚接触课改,我们也很痛苦,感觉无法驾驭课堂。但看到发达地区的学生在课改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时,我们很振奋:既然别人能成功,我们也能。”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验”,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的学习兴趣真的浓了。课改,改变了教师满堂灌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的模式——上课前,教师给学生发预习案,学生按照预习案进行预习。预习分为学生之间的读学,学生面对面交流的对学,还有群学几种方式。预习结束后,每一个学习方阵先进行课堂成果展示,展示的内容主要是本节内容你读懂了什么、不懂什么。教师再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因材施教地进行课堂指导,从而使教学更加细化,更加有针对性。
贾廷芳,玉门三中数学老师。她说:“以往,教师在讲台上一门心思讲,效果如何,老师很难知晓。现在学生讲得多,他们非常愿意将自己掌握的、疑惑的东西说出来,甚至可以和老师辩论。依此老师就可以掌握绝大多数学生理解、消化知识的情况,这是一个突破。”
贾廷芳提到这样一个细节,现在凭借经验讲课会越来越吃力。“改变后的课堂模式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也会难住我们。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外下更多工夫,要不断充实自己,我们利用寒暑假,进行教师集中备课。”
张瑞华上初一,今年14岁。说起课改,她告诉记者:“最初,我们也不适应课改。在课堂上害怕说话,不敢提问题。后来,老师鼓励我们多问问题、多思考问题,说错了不要紧。现在,同学们都能大大方方上讲台和其他同学交流。”
玉门市一位公务员私下说:“当初我心里也犯嘀咕,他们会不会把我孩子做了‘试验’?现在来看,这种试验还是有效果的。”他笑着说:“我的孩子上五年级,以前作业多,但是差错也多;现在作业量少了,可质量很高。我观察后发现,学习小组、小孩之间有了对比有了竞争后,孩子的荣誉感很强,他把学习当做一件大事、一件属于自己的事在用心做。”
梁秉国说:“通过一年努力,有97%的学生支持课改,我们感到很欣慰。学生们的展示欲、创造欲、合作欲逐渐增强。”
全面改:从模式到内容
如果仅在授课模式上改变,课改将是肤浅的。“只有了解学生,才能真正爱学生。”梁秉国说道。“应试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学生自身的诉求被忽视了,学生没有作为一个完整的个体被尊重。教育为何使得学生不快乐?因为长期以来,教育者企图以自己的诉求去改变学生。难道教育者不能为了学生去改变自己?去适应学生?去倾听学生的心里话?”
于是,玉门课改还将目光放在了和学生健康成长有关的方方面面。在玉门市中小学教室里,你会发现有一块“图书角”,里面插满各类图书供学生阅读。2010年,玉门市为全市28所中小学购买各类图书价值200余万元,生均图书达28册。一位校长告诉记者:“我们鼓励学生多看书、看好书,最好把书翻烂喽,翻烂了我再买!图书角、阅览室,向学生全部开放。”
在以往的校园活动中,都是老师组织学生、指挥学生。现在恰恰相反,学生是“大拿”,老师倒成了助手。一位中学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现在所有活动都是学生自己出方案、出策划,老师作为学生的助手,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指导。我们力求做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平等化,老师尽可能多地关注学生的诉求。”
学校还会每月给过生日的学生过一次“集体生日”,以增强他们的团队意识。3月31日,在玉门还举行了学生、学生家长、老师等2万余人参加的“感恩教育”主题活动。玉门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王新民说:“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于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却越来越淡。所以,通过主题活动让学生懂得关怀他人、懂得感恩社会。”
玉门市启动学生评价老师体系,每学期分两次对老师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课堂授课是否满意、是否对我的成长给予帮助、是否成为我真正的导师等。
采访中,很多老师谈道:“在课改中我们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比方数理化学科,传统教学的比例依旧很高,因为这些抽象的学科,仅凭学生单独琢磨还是有些困难。”
玉门课改一周岁了,玉门教育界人士普遍表示,改革还需要继续摸索。但是,基础已经打好,一套玉门特有的办学体系已经建立,并将逐步完善。2009年,玉门市流失外地的中学生高达200多人,2011年,只有不到40人前往玉门以外就读。“这说明,学生、家长们对我们的探索和改变开始认可,他有了信心,我们就能坚持走下去。”最后,梁秉国说道。
【每日甘肃网--主流媒体 甘肃门户】 原文链接:
http://gsrb.gansudaily.com.cn/system/2011/04/08/0119451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