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木子*-个人文章

疏勒河畔岁月歌

*木子*
2011-01-08 09:46   收藏:0 回复:4 点击:3064

   
  疏勒河畔岁月歌
  ——读黄原文学作品随感
  
  马兆玉 李天银
  
   黄原是甘肃农垦第二代中的一员。长期以来,他以农垦人的挚着之爱,真诚相恋泥土,不辍之笔,以诗(含古诗)、词(含歌词)、散文、小说等多种样式,大篇什地记述和讴歌了发生在饮马滩及甘肃农垦这片土地上的人文沦桑与世事变迁。在这些不拘一格的书写、抒情中,我们不难看出,爱在表达过程中的多样性(这里是指文体的应用)。
   “什么叫土地,什么叫裹着风暴、烈日、冰雪的骆驼刺的花……”这是著名诗人林染先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站在中国西部荒原上发出的一句自问式的咏叹。这里面所隐含的心酸与苦楚,谁能一一道明……曾一度为共和国的诞生,出生入死,欲血奋战的一些军人,他们在这里放下钢枪,与随后而至的数万名知青,情痴地握住锄头和耕耜。用汗水和愚公的精神,垦出了一片又一片,让人望之心慰,触之落泪的崭新绿洲。这匪夷所思的伟大创举,同时也耗去了他们的青春和生命。他们最后一刻,依然:无怨,无悔……
   “他那双微睁的双眼,久久地凝望着农场这片天空。能够使这位老兵——这位老农垦心慰的是:他的儿女都生在了农场;而且,在河西走廊这片沃土上长大成人,忠实地继承着父辈未完的事业”。(《疏勒河边的墓碑》)大千世界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离死别。作者如若不是农垦人的骨肉,岂能通过父亲静默的眼神,用令人心碎的笔墨,为我们淋漓破译,其父临终时,一节安祥如水的情思。由此可以看出:爱在传递承接的过程,艳丽的花朵,反到不如一张无语纯净的白纸,更容易说明血的鲜红与炙热。
   黄原是一个性格清爽内心隽秀的人。从他行若涓流的众多作品,就可证实文如其人的成语;那款款之情,娓娓之韵,必会将你带入一个明丽、柔和、旷远、娴敏的人生世界。在那里,无论是他善解人意的童年,如火如荼的青春,年已不惑的持重,都让我们用心灵的眼睛和感觉的舌头,一览无余地品出他那质地婵娟的品行与德量。
   1、善解人意的童年:
   “为了减轻父母肩上的担子,我和大哥就缠着农场的大人们去参加夏收。马拉收割机像蜻蜓的翅膀,一上一下的,把割下的麦子,一捆一捆的放在地上。我们拉着骒子,在后面拖着一个铁丝做成的耙子,把掸在地上的麦穗搂干净……”。(《母亲》散文)凄楚的岁月能让回顾的心身四面漏风。黄原的童年是在靖远县北湾农场度过的。在那个难忘的地方,他度过了所有人刻骨铭心的“三年困难”时期。同样在那个地方,滔滔不息的黄河,随风摇荡的芦蒲,鸥鸟翔集的天水,为他一生记忆,留下了无数美丽动人的图景。
   “放学了,身背竹筐牵着小羊/下了大坡,走在通往十八洞的堤坝上/小燕子不断从水面上掠过/湛蓝的河水里也飘着白云……河边长着高过膝盖的野草和芦苇/小羊钻进草里看不见了/喇叭扯着长长的青蔓/我铲起一把把苦扔进了筐里……草丛里有很多鸟儿,蝴蝶在飞/蜻蜓一会儿点水,一会儿落在草叶上/筐儿满了,依着竹筐坐在小河边/平静的河面映着彤红的晚霞”。(《放羊》)这些纯天然的诗歌记录,既使步入髦耊之人,也能通过这些透明的句子,回到自己嫩得滴水的童年。尽管,曾一度被苦菜衬垫的美,伴随着的他清贫成长,可记忆陶坛里,压制酸菜的鹅卵石,谁又能把它们全部取出,交给今天的阳光来舔食……
   2、如火如荼的青春:
   青春的属性为火,灼热的跃动,向上的腾舞,天地的胸膛为有志者敞开了尺码难以度量的高廓与广大。
   “我的梦在飞翔 / 如鹰。如行空的天马。”(《放飞》)“默默燃烧自己的身体 / 只为带来一次巨大的轰鸣。”(《导火索》)“沙枣花,开放着她馨香的小金杯 / 象在盛赞着拓荒的辛劳 / 麦田翻涌着麦浪/ 露出了苦尽甘来的微笑。”(《饮马滩的夏天》)“太阳:光明的使者 / 万物的帝王。”(《太阳》)这些优美的句子,无不体现了黄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的人生志向,与其崇尚万物的情怀。黄原的青春和众多来到农场的支边青年的青春是一样的,与风沙、荒野、谷物、逆流而去的疏勒河,溶为一体。在他众多情不自襟的文稿里,我们耳濡目染,都是垦荒者纯金属的劲姿与回声,让我们对“一个时代”猎动的旗帜,鼎沸的热血,依旧感动不易。“大有作为”被成群毅志坚定的人响应、实施的同时,在不计其数的“懦弱者”败北的地方,他们用惊人的耐性,捍卫并创造了一种不可忽视的伟大,和那令千秋仰目的功绩。“天当房,地当床,挖个地窝子取新娘,风吹麦地起波浪,沙枣花开在水渠旁。”这曾被农垦战士一再传唱的歌谣,它质朴的成份,却滋生了含有酸涩之味的浪漫。
   3、年已不惑的持重:
   而立容有世间苦,不惑通晓天上事。当愚公的故事在荒原上变为触手可及的现实,幸福处处都是花香柳丝,莺歌燕舞。随之,绿洲上以笔墨抒怀的黄原,便以他那稳健、沉娴的情感,转向对自然人文的观注。如:《饮马疏勒赋》,《双桂流芳》,《洛阳看牡丹》,《访美见闻》,《走进科尔沁草原》等,一些涉猎域内界外的文篇,其中《双桂流芳》、《洛阳看牡丹》写得尤为精致,可见作者在古典美的滋育下,在行文运墨时传统地继承了:风、雅、颂。这泛有古色沉香的老道手笔,已不仅仅局限于对花草人文的敬畏;更深地思考则在有关古人的《几则小故事的启迪》里,作者为我们深刻地悟得这样一个道理:为人要有自知之明,且末自作聪明,自我作故;或自命不凡,自郐以下;那种自鸣得意,自欺欺人的行为,到头来只落个,自食其果,自惭形秽的难堪结局;并以隐含的手法,告诉我们自谦、自重、自勉、自强、才能自足的做事之道。
   对于一个业余写作者来说,使用多文体写作是不多见的。除了诗歌、散文、小说,那些功力深厚的古典诗词又是丰厚的一页,黄原古典诗词可谓"行万里路,写万行诗",由于工作关系,黄原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以至国外的欧美等地,所到之处必有诗成,如“歌乐山头乌云飞/渣滓洞外雨似泪/伤心多哀英雄逝/敬佩常叹壮士随/血染神州掀身日/旗飘乾坤建国时/笑慰红岩精魂在/功高五岳树丰碑”(《参观红岩村渣滓洞》见《甘肃农垦》2004年5期),“城垣残缺弹痕斑/秋柳红叶忆经年/黄叶随风过垛口/关内关外一燕山”(《山海关远眺》见《甘肃农垦》2000年1期),象这样的诗,情感饱满,意境深远,用词精到,对仗工整,韵律严谨,比之唐宋先贤也好不逊色。又如“志在农垦/四十年前何去问/锄放枪挑/屯垦戌边英姿豪/不应有恨/激情男儿谁能论/气冲云宵/笑比汉时霍嫖姚”(长短句《减字木兰花》),古曲填新词,一气呵成,大气势磅礴,绝无斧凿之痕迹,可追宋之陆游、辛奇疾。黄原诗词工夫老到,今之能写如此诗词者少矣。在这块洒满老兵与知青汗水的土地上,无论花开落,斗转星移,《春晓》、《柳河》、《岁月流痕》读后仍然让人感到,昨天养育今天是何其艰难,它让爱情在含笑中流泪,在思索中想望!
   文化代表一个地方的文明成度。文化的促进、传播、接轨、以及多元融合;方可彻底打破地域的固执性与愚昧性,从而让土生土长的人们,在视觉阅读,心灵品味同一时间,解放自我,汇于大流。这就要我们感谢那些默默耕耘挚着而歌的人们,黄原就是其中的一位,作为高级政工师、企业领导他把对工作的思考、文化教育思想化作形象的文学作品,传承文明之火,启迪人心,可见他工作用心,作为省作家协会的会员,他用心血呕歌,用挚爱而唱,生花妙笔自然将这疏勒河畔的文化传承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也是农垦人的情感凝聚在了一个人文的氛围和艺术的起点。
  
  
原创[文.你评我论]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