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穆阳-个人文章】
想起阿炳(短笺)
□ 穆阳
2010-11-18 13:56
收藏:0
回复:1
点击:4555
这几天下雪,使我相信,时间真的进入了2010年的冬季。
龙凤湿地两旁的芦苇丛埋在了雪里,在蹒跚行驶的车上,也只是偶尔在低垂的夜幕下,见一两株没被雪湮没的芦苇,努力地挺着身子,在寒风中摇曳着……
我不知道怎么,突然之间觉得很孤独,也许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怕孤独的,特别是近些年来,我愈发地觉得孤独,虽然这种孤独感,从离开了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就一直伴随着我,而如今,在这飘雪的夜晚,车子穿行在清冷街区,昏黄黯淡的街灯之中,无形地放大开来,并一点一滴地汇聚起来,从内心的某个角落悲壮地升腾了起来。
阿炳,我想起了阿炳,这个这中学的时候,我一篇散文中的人物,那个时候的我,只是知道阿炳本名叫华彦钧,是个瞎子,作了首《二泉映月》的曲子。
江浙一带习惯把瞎子叫做“阿炳”,从古至今,出了无数个瞎子阿炳,唯独这个唤作华彦钧的瞎子阿炳,在历史上留下了大名。
阿炳?阿炳?我默默念叨着,心神飞了起来——在面目全非,大雪纷飞,清冷的街道上,一个老妪掺着一个身形佝偻,戴着盲人眼镜,形容枯瘦的中年人,在一顶破旧的毡帽下,现出张满是沧桑,沟沟壑壑的脸。
一把破旧的二胡吱吱呀呀地斜在腋下,时断时续地响着,凄切哀怨,如思如诉。
这看似信手拉奏从未在卖艺场合演奏的曲子,就是被“吃不饱”的阿炳演绎成后来被后世称为民乐经典的《二泉映月》。
阿炳是孤独的,一如我现在的心境,今天的我,不会再向曾今小小的我,心里愤愤不平地抱怨,无论在那一种意识形态下的社会,悲剧都会不可避免地年复一年地上演,我已经很是精神疲惫。
以前,也就是五六年以前,我还是个言辞激愤,义愤填膺的小青年,明明知道自己也只是停留在精神上援助这一很低级的层面上。但现在的我已经脱离了那青涩的年代,或许说,那个时候还在精神上声援一下,现在这都省了。
我偶尔还是在虚幻的网络间,写一些评论性的文字,记录下点滴的感动,为情感找一个宣泄的缺口。
…………
我辈应该感谢杨荫浏、曹安和两先生,因杨、曹两先生之大功,吾之后辈现如今还能有幸聆听这经典的生命乐音,嗟嘘感慨之余,内心多了些悲壮与安宁,少了些许的幼稚与浮躁。
悼阿炳
惠山泉边空寂寥,五十余载一梦还。
懵懂多舛失至亲,稍长拜师雷尊殿。
十八既得艺名扬,正是青葵好华年。
骄阳似火亦西沉,星辰坠落夜色寒。
纵有满腹蟠龙绣,竹杖问黍风雪间。
天若有情应遗恨,地若无情也堪怜。
拳拳不舍赤子心,一生悲苦志弥坚。
二泉一曲映明月,清冷神韵传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