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杨丛源-个人文章

姑婆

杨丛源
2010-10-29 01:26   收藏:0 回复:0 点击:4931

    姑婆已经逝去三十多年了,每当我想起她被活活烧死的惨景,无不勾起我对她的同情和回忆。
   姑婆,本姓吴,与我并非同姓。因为在我们这个村庄除了张、杨、袁、李几户小姓人家,几乎都是姓吴,所以不论是张、杨,袁、李,还是姓吴的,只要是与我父母同辈的人,都称她地主二娘;而与我们同辈的人都称她地主二姑婆(其实,姑婆是我对她的敬称)。
   据说,姑婆本来也是穷苦人家出生,只因生得花容月貌,人见人爱。不幸的,是在她十六岁那年,被大地主陈大牛强行抢去做了二房太太。她做了二房太太后不但没有过上好日子,反而还被大太太当着下人使唤,稍有不从就要遭到毒打。她过了好几年受人折磨的日子,直到大太太死去以后,她的日子才算过得好起来。同时,她还给陈大牛生了个千金。殊不知,她还没有享受到好几年的好日子就变了天。全国解放了,穷人的好日子来了,而姑婆的命运就随之而改变。土改时,姑婆的男人陈大牛被镇压了,房屋、土地、金银财宝和全部家产全都分给了穷苦人。说句不好听的话,就连我祖父和父亲他们都分到了姑婆家的家产、土地。
   姑婆的男人被镇压了,房产被改划光了。她们母女两的去处,就是离村子很远的一所破庙。姑婆住进破庙以后,他的人生就像这所破庙一样苟延残喘着。随着斗地主的大呼小吼声,姑婆变成了地主二娘、地主二姑婆。自从她变成地主婆以后,一边挨批斗,一边极为艰难地抚养年幼的地主妹妹。她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把地主妹妹养到了嫁人的年龄。地主妹妹到了嫁人的时候,尽管出落得水淋淋、月容容的,但却没有一个小伙子愿意去娶她。后来不知又过了多少年,才被邻村的一个地主的儿子娶了去。不料,她和她母亲一样没有福气,嫁人才十来年,男人突然病逝了。于是地主妹妹成了地主少寡妇,姑婆成了孤寡老妇人。
   记得,我刚开始记事的时候,就见姑婆住在破庙里。这时,她已经六十多岁,生活几乎不能自理了。我深深地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为了学习雷锋做好事。曾经帮忙她扛过不少柴禾,提了不知多少桶水。
   谁料到,姑婆住到破庙里连老天爷都不容许。在一个大雨谤沱的夜晚,卡察一声天翻地覆的巨响后,破庙倒塌了。姑婆被压在一块大木板下,幸好没有被压到致命地方才捡回了一条命。姑婆唯一居住的地方被雷击了以后,她将到何处去栖身呢?正当这位孤苦伶仃的老人在无依无靠的时候,我还得替她感激我的父亲。那时,我父亲在这方水土是个响当当的人物,掌握着主宰这个村子的权力,因此他主观地让地主婆居住在集体粮仓后面的偏房里。因为我父亲的仁慈,姑婆才有了居住的地方。我父亲在给姑婆解决居住房之后,还安排村子里的人为她扛柴挑水。在分工的时候,有许多人是不愿意去干的。每当遇到这种人,我父亲总是说:
   “地主二娘虽然是地主,但她也是穷苦人出生。她嫁给地主根本就没有享到福。再说,她没有剥削人,反而还救济了不少穷人。如今,她已经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难道我们能眼睁睁的让她饿死、冻死吗?我不只是叫你们尽义务,就连我也要这样做哟。”那些不愿帮助姑婆的人,只要听了我父亲的劝说后,无不为之感动。从此,姑婆的生活才有了保障。
   其实,姑婆是个很大方、很义气的人。我深深地记得:那是一九七三年,我们这里和全国的许多地方一样过粮食关,村民们吃的都是玉米面,红苕丝等带用品。在这个艰难的年代,不用说一般群众,就连我父亲这样的大队支书家庭,过的日子几乎和许多群众一样。每天我吃了仅有的一点玉米面拌红苕丝去上学,可是还等不到放学,肚子里早已空荡荡的。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经过姑婆的房门口时,她早已在门口守望着。当我从她的面前经过时,她急忙叫住我:“贵诚(我的乳名),快来坐会喽。”
   当姑婆这样叫我以后,我还不知道要我去做什么呢?于是就推脱,说:“姑婆,我不坐了,我要快点回家帮大人做事嘎。”我一边说一边往家里走时,姑婆立即起来把我拉到她的屋里,然后她就从锅里端出一大碗热腾腾、香喷喷的白米饭,并递到我的手里,说:
   “乖,你快点来吃吧,吃完了回去好帮大人做事情塞。”
   我笑咪咪、美滋滋的吃上白米饭时,那心里的感觉不知道是什么?也许年幼无知的我,根本就没有感觉到什么?也许只是朦胧的感觉到了,这个老人热情关爱的心。我一边吃饭一边喔喔的说:“姑婆,你做这个饭比我妈做的还要好吃,我要是天天都能吃上这样的饭就好了。”
   姑婆听我说这样的话,就立即劝说:“乖,你不能说你妈做的饭不好吃讪。那是没有白米就做不出好饭,现在大家都差粮食吃,姑婆也不可能天天都有白米饭吃呀。”
   我一边吃饭一边听姑婆讲饿饭的事。不知不觉间,筷子往碗底一撬,突然撬出一些比白米饭还好的东西。只见粘在筷子上的是一片片薄薄的红腊肉。哎,今天在姑婆这里吃到了,要过年才能吃上的东西。我三下五除二地把饭吃完后,就要开溜时,姑婆拉着我打招呼:
   “乖,你回去不要对大人说,在我这里吃东西的哟。要不然,你家大人会骂你的呦。”
   从此,只要是姑婆叫我去的,都会有好东西才吃。因为这样,我对姑婆更加敬重。如果有人敢对她不尊敬,我非要找他不可。曾记得,有天放学回家的时候,有个叫吴安勇的同学,她经过姑婆的家门口时,他不但不尊敬她,反而还拿出一串鞭炮点燃以后朝姑婆的房里扔去。同时,还下流无耻地大吼大叫:p老把把(老婆婆)耸!P老把把耸······”吴安勇正在得意忘形的辱骂、伤害姑婆时,恰巧被我碰上了。于是我非常气愤的一边打一边教训:
   “吴安勇,你简直不是人。你不但不孝敬姑婆,反而还下流无耻的辱骂和戏弄她老人家。你应该知道,她是你们吴家的姑婆,也是和你一样姓吴······”
   “哼!这个地主老把把,哪个愿意认她。吴安勇被我搧了耳光以后,脸上火辣辣的说着跑开了。
   我上中学以后,不但远离了家乡,而且还远离了姑婆,从而更加使我感到依恋。依恋的,是故乡的山水;依恋的,是姑婆的关爱。
   自从实行土地责任以后,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然而姑婆的命运并没有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村里实行土地责任制以后,姑婆虽然分到了责任田,可是谁又来帮忙她种呢?谁又来赡养她呢?姑婆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去把守寡多年的地主妹妹叫来服侍她。本来,姑婆的女儿来服侍她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可是这件事却害了她。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地主妹妹来到这个村子以后,经人介绍。将她和本村老鳏夫张有富撮合在一起。姑婆认为,有女儿、女婿服侍自己,应该是生死无忧的了。同时,还把她在陈大牛那里做二房的时候积攒下来的一百多枚银元交给了女婿。她的女婿得到这些银元以后,就不想住在粮仓里了。姑婆的女婿把银元变卖后,修建了一栋青砖楼房。姑婆的女婿把新房修建好的时候,她早已年迈不堪,双目失明。岂料,姑婆的女婿竟然忘恩负义,认为双目失明的老丈母是个包袱,但碍于自己的老婆又不敢明目张胆的虐待。只有趁老婆不在家的时候,公然不让姑婆吃喝。我后来听说:有一年深冬的一天,张有富趁她老婆出去赶场后,心狠手毒地将姑婆推倒在熊熊燃烧着的火炕里,活活地将老人烧死了。不过,这个心狠毒辣的人已经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哎—这世界上,竟然还有这样凄惨的老人;竟然还有这种心狠手毒的女婿。
   哎!这就是我所说的姑婆。
原创[文.百味人生]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