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颜心一质-个人文章

学问?学!问!

颜心一质
2010-04-26 13:36   收藏:0 回复:1 点击:3090

   
  
  人们常将知识称作学问,某日突然顿悟,学问二字概括得真是太精妙了。何哉?将学问二字拆开来,就是“学”和“问”两个字。要想获得学问,原来是有两个重要的途径,一曰“学”,学就是学习,是被动地接受;一曰“问”,问就是提问,是主动地探究。如果我们只“学”不“问”,那就难以真正的消化,而融汇为自己的学问,会学而不问的人,顶多可称作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那天在给寄宿班的同学上作文课,让他们给我写一封信,刘凯贤写道:“我最头疼的就是写作文,朱老师常跟我们讲,要多观察自然,可我怎么就观察了还是写不出呢?”这个同学为什么会这样,他知道要观察自然,这是记住了朱老师所讲话,是“学”的过程,但还不是“学问”。因为,他没有主动去“问”朱老师:“这‘自然’到底要怎么观察,要观察些什么东西?”如果他“问”明白了,这才是得到了真正的“学问”。
  
  其实那天晚上,“自然”是什么?“自然”就是“和煦的春风微微地吹着,当它到达我们教室的时候,会送来青草的香,花粉的甜,隐约的蛙声,偶尔的鸟鸣”。现在,我们看看“自然”又是什么呢?自然是头底蓝蓝的天,耳畔柔柔的风;自然是拂堤的杨柳,新结的青果;自然是潺潺的溪水,清清的池塘……自然还是,我的小女儿对月亮的比喻。她还不认识一个字,但是她会告诉我——月初的时候,她突然指着天空说:“妈妈,看!我的指甲片在天上呢!”我们叫什么,我们叫上弦月,或是娥眉月,但不会想到“指甲片”。月儿渐圆,我问女儿:“月亮像什么?”“半个蛋壳!”稚嫩的童音响亮地回答。我期待的答案是什么?“一只小船。”这是谁教的,叶圣陶的诗《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某日,阴天,女儿告诉我:“妈妈,快看,今天的月亮长了毛!”去年中秋的时候,她在幼儿园听到《嫦娥奔月》的故事,就老是问我:“那月亮上面是不是嫦娥?玉兔长得和我的小雨点(我们家养的黑耳小兔)一样吗?我怎么看不清呢?”后来某一天小家伙突然郑重其事地跟我讲:“妈妈,我们的常老师一定是嫦娥姑娘的妹妹,因为他们都姓‘cháng’,那常老师一定可以告诉我嫦娥姑娘长什么样子。”你看,天上那么一个孤零零的月亮在一个小宝贝心中是多么丰富多彩!
  
  小宝贝还曾讲过“太阳长了好多刺”的论断,也许在她的小小心眼儿里,太阳就是像刺猬一样能跑能跳的小刺球吧?她还会问“为什么太阳长的是刺,而月亮长的是毛呢”,瞧瞧!就连太阳和月亮就能引起小家伙这么多的遐思,何况是千姿百态的万事万物呢!
  
  同样是写作文,那天马老师对四年级的同学说:“作文要写得有新意,只有新才能吸引读者。”缪佳仪听了并且记住了,也就是“学”了,但能不能叫“学问”呢?我们就要看佳仪是否能学以致用。结果到了晚上的时候,佳仪就问妈妈了:“妈妈,马老师说作文要写出新意,那么怎样才是‘新意’呢?”“‘新意’呀就是与众不同,比如马老师让你们写《我的妈妈》这篇文章,你看呀!每一个妈妈都长了健康的五官,眉眼鼻耳口,如果你按照这个顺序逐一写来叫‘新意’吗?”“不是的!”佳仪略一思考后,幡然顿悟,“哦!我明白了,那我就写‘我的妈妈有一个大大的脑袋,不!这是一颗智慧果呢!”大家看,“智慧果”这就是“新意”,这就是“与众不同”的点睛之笔,她不是写“我的妈妈是一个聪明的人”,而是用“智慧果”三个字点活了文字,让人眼前一亮!当佳仪得出这个答案的时候,她就真正领悟了马老师所讲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只有新才能吸引读者”这一学问了。
  
  因此,要想获得学问,不光要好好“学”,还要好好“问”,如果刘凯贤不只是“学”了朱老师所教的“写好作文要多观察大自然”的方法,还“问”了朱老师要“怎样观察大自然”的话,写好作文就不是难事了。
  
  其实古人也是十分推崇“学”和“问”的辩证统一的。孔子在《论语 为政》中就讲“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成我们今天的话就是“如果只是学习而不去提问思考就会因疲劳而无所得,如果老是思考一些问题而不去学习,则会因困惑而无所得”。荀子在《劝学》中讲“吾尝终日而思之,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什么意思?“我曾经整天的思考、苦恼还不如片刻的学习呀!”你看,先贤哲人是不是告诉我们“学”和“问”的重要。
  
  又如我们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明末清初的船山先生,也就是王夫之也讲:“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他的意思是讲获取学问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学习,另一个是思考。学习不会影响思考,如果学问越渊博那么思想就会越深远;思考正有助于学习,如果遇到了困惑的话那么会督促我们更勤奋的学习。
  
  怎样才能求得知识,获取学问?千言万语都比不过“学”和“问”二字。只要我们做到了将“学”和“问”好好的接合,就找到了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原创[时事关注]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