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胡杨林边的看客-个人文章

祝愿我们平安

胡杨林边的看客
2010-04-09 17:05   收藏:0 回复:1 点击:3691

    伤害事件和造成心理伤害,两者之间相关联,却并非是线性关系。
  一个受到了伤害的人,在及时获得安抚与支持的情况下,由伤害带来的痛苦、焦虑、委屈等情绪会慢慢舒解。受伤害的人所认为的最可依靠、信赖和敬佩的人(重要他人)及时有效的支持与帮助还有助于增强受害人分析、判别是非的能力,阻断由伤害事件引发的受伤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向不良方向发现的进程。抚慰与支持,缓释、消解了伤害事件的杀伤力,受害者会因之而生出自信与善良的信念。
  伤害事件不发展为心理伤害的另一重要条件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外界不对受过伤害的人进行反复的刺激,也就是不往伤者的伤口上撒盐。新的伤害事件会引发人们对以前不良体验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了累加不良情绪过程。这种回忆比较频繁了,就会对人的归因模式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使之发生幅度较大的变化,进而影响到对外部世界及人生的看法。伤害事件在外界刺激的反复作用下促使焦虑、无助、愤怒乃至仇恨等等情绪汇聚、发酵,最终固定为心理伤害。
  心理伤害往往是以具体的伤害事件为标签存在、活跃于意识层面的。如平时人只是想起、说起某某事伤害了他或她,某某人伤害过他或他。而诸如焦虑、无助、挫折感、彷徨、愤怒、仇恨等情绪则被压抑到了潜意识里,不被意识所觉察。由伤害心理产生的不良情绪和思想虽然不易被觉察到,它们却对人的行为施加着影响。它们改头换面进入意识中,操纵着人的行为。生活中,我们常说制造悲惨事件和暴行的人是中了魔,这飘忽不定、青面獠牙的魔便是被压抑到潜意识里的不良情绪的化身。
  适时的化解、不重复刺激,会抚平创伤,让伤害事件仅停留在事件上而不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我们随时都是不特定他人的“重要他人”,是那个让对方心生希望的人,或是那根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那个舒缓、抚平对方痛苦的人,或是加重他们的伤痛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善的源头,也可能成为他人作恶的直接诱因,就因一句话、一个眼神、一种态度、一种表情。
  外部条件很难控制,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触到许许多多的人,我们很难知道谁曾经历过伤害,谁没被伤害过,我们更是难以得知别人的心理水准,我们怎样做了才能算是帮助而不是刺激了别人呢?
  尊重、理解、平等、善良、耐心、笑容、效率、公正……
  
  多年前,从法大的一位学者那者第一次知道了“一个人的恐怖主义”这个词语。这么多年来,它一直停留在象牙塔内。今日,当这个词被各类媒体竞相引用,铺天盖地映入人眼帘时,却是因为南平的郑民生。
  “一个人的恐怖主义”往往是弱者对更弱者的攻击。“一个人的恐怖主义”的恐怖之处还在于它针对的是不特定人群,你不知道它发生在哪儿,什么时候会发生,谁会摊上这伤天害理的事儿。
  一个接一个的挫折,一次又次的碰壁与不如意,郑民生以反向、幻想等心理机制支撑自己。持久又巨大的压力最终让他无法承受,以暴行的方式将压力转移,给那么多家庭和人们带去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遣责郑民生的暴行。
  呼吁我们的良善和关爱柔情似水,也寄希望于社会支持体系的发达。
  呼吁社会的变化。
  
  尊重、理解、平等、善良、耐心、笑容、效率、公正……
  祝愿我们平安。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