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断弦与谁听-个人文章

浅谈残文诗集壹——最后的夜晚

断弦与谁听
2010-01-19 20:38   收藏:0 回复:7 点击:5161

    原文:最后的夜晚
  ——题记:移民前夕,爷爷奶奶让我拍照……
  
  将一弯瘦月 / 摘下来,挂在 / 砍柴的山尖
  抓一把星星 / 洒进黄河,喂喂 / 相依为命的鱼儿
  用山路的绳子 / 将村子捆起来 / 吊上南崖 / 别让大风吹进黄河 / 深秋,没有花朵 / 咱是夜里开的 / 最后两朵秋菊
  明晨,和太阳一同起程 / 祖坟边上 / 带走,最后的夜晚
  别哭 / 将眼泪擦干 / 别让,黄河看见
  ——残文
  
  同诗人其他诗歌一样,这首短短的小诗充满了诗人对故乡的万分思念及深切缅怀。
  诗人是山西垣曲人,垣曲县东跨王屋,西踞中条,南界黄河,北接太行,山环水绕,沟壑纵横,地貌复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于94年开始的小浪底工程,诗人的家乡被淹进了黄河的波涛里,从此,不再见家乡炊烟袅袅,山路蜿蜒……这一切的一切对于一个视家乡为生命的游子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那种锥心之痛是未曾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的。
  
  “将一弯瘦月 / 摘下来,挂在 / 砍柴的山尖”。诗人这里的月亮已不再是纯客观的物象,而是浸染了诗人感情的意象,月亮常被用来寄托思念,特别是游子更是对她充满了复杂的情感。许多人都是用“满月”来寄托相思,而诗人偏偏用个“瘦”字,这更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家乡思念成疾的情感。
  “把月亮挂在砍柴的山尖上”,山尖,意味着山的高峰,从“山尖”二字隐约可以看出诗人对于家乡被黄河大水淹没的痛心,他怕,怕月亮落在山脚,再次被黄河之水淹没,一旦淹没了,那他唯一可以寄托思念的景物也将消失,那对诗人将会是致命的打击。登高望远,在山尖上的月亮照耀的将是整个家乡,在同一轮月亮下,诗人将与家乡共同望着月亮互诉相思,这个时候的家乡不只是简简单单的静景名词了,更像是一个有生命有思想的友人。
  
  “抓一把星星 / 洒进黄河,喂喂 / 相依为命的鱼儿”。诗人的家乡,永眠在滔滔黄河之水中,那是怎样一个黑暗的世界啊。在那沉没的乡村里,那些相依为命的鱼儿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不想让自己的家乡成为黑暗的一片,于是,他抓起一把心中的星星,洒进黄河里喂喂那些和自己相依为命的鱼儿,寄予心中无限希望。同时希望心中的星辰能给水中的故乡予新的光明。
  
  “用山路的绳子 / 将村子捆起来 / 吊上南崖 / 别让大风吹进黄河 / 深秋,没有花朵 / 咱是夜里开的 / 最后两朵秋菊”。自古及今,文人骚客乃至仁人志士,无不对菊寄情抒怀,当露结霜凝、百花摇落、色殒香消之际,惟有菊花含苞吐蕊,菲然独秀,芬芳着落寞黯淡的时光。诗人把自己融入其中,在那如墨的夜里,唯独只有自己与村子依旧开放在,深秋的午夜里,不离不弃,永守那寸土地。“用山路的绳子 / 将村子捆起来 / 吊上南崖 / 别让大风吹进黄河”。在诗人心里,还有一个村庄,那里依旧炊烟袅袅,山路崎岖,诗人已经痛失了现实中的故乡了,所以他不能再一次让心中的那个故乡沉没在黄河的波涛下。
  
  “明晨,和太阳一同起程 / 祖坟边上 / 带走,最后的夜晚”。在诗人心中还抱着希望,新升的太阳总给人予希望与温暖,诗人在这样的夜里心中依旧怀着无限希翼走向光明。
  
  “别哭 / 将眼泪擦干 / 别让,黄河看见”。黄河里淹埋着诗人的故乡,有人说故乡是游子的另一母亲,在诗人眼里,即使要走了,也不能让长埋于冰冷水中的母亲看到自己的泪水。于是,诗人擦干眼里,向着光明,走去……
  
  此去经年,在虚设的良辰好景中,总有放不下的牵挂,那就是沉没在滔滔黄河之水下的故乡。

作者签名:
微笑的容颜下掩埋了多少感伤,是对是错,总该有个了断。黑色不是寂寞,是我等你等得心痛!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