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我,仅诗人-个人文章

一直很郁闷

我,仅诗人
2010-01-05 10:40   收藏:0 回复:0 点击:4742

    冬天老也过不完,诗人的花老也不开,是因为我们实在比光慢,还是因为有些人的心老也化不开?
   这可为难了阳光,为难了好些诗人的笔,他们不愿在这些人身上花费些许文思,可是阳光,却只能普照。
  
   普照的好!阳光洒遍我周身,我心里还不全是影子?所以,我很早就说过:
   我拿着我的笔,就必须对付有些人的嘴。
   7
   有一点得承认:有多少地方面向阳光,就有多少地方埋于阴影。不然拿什么来衬托阳光的明媚呢?
   所以我倒是得谢谢有这些人的存在了,不然诗人们,我们如何骄傲?
  
   就算是可怜怜可怜他们,我不惜用几百字来说说这阴影下到底埋了什么。
  
   余秋雨先生曾经在一篇文章里把小人划分为好几种类型,不过我觉得,这种人连小人都称不上,因为他们不具备对大局的暂时掌控力,根本摸不清事情的脉络,更不能透析当事人,心里。
   所以,我将他们定位于“愚人”
  
   这种人做事情是没有什么理性的,总是想怎样就怎样,但他们不同于豪杰们的敢作敢当,而经常运用小人们的处事方法,喜欢在阴影里挖挖墙角,塞塞纸条什么的。结果是解了一时的气愤,而明眼人一看便深知其无聊。
  
   但愚人最“愚”的还不在于其行事作风,而在于他们的心理,他们总是想着变相报复,往往致力于挑拨离间,圈套暗算等:在第三者面前说尽当事人的坏话,最后总是把自己也落在其他愚人的嘴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而当事人呢?不理不睬最好,但是一旦“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那也就又增加了愚人团队的人数。这个愚人团队就这样在恶性循环中壮大,被牵扯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就不只是一两个正人君子能截断的了。而当这个团队壮大到能影响一个区域的时候,这些正人君子也就自身难保了,所谓:“近墨者黑。”
  
   然而这一群人是最不引起注意而又影响颇大的群体,这就导致了一个相当严重的后果:在历史上很难找一个这类人的典型出来作为例戒,也就是说这类人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界限,那么,这个群体的壮大在社会上就有如入无人之境,最终就只能形成一个个恶向循环的区域,埋没掉好多正人君子,造成大量精神财富的流失。
  
   可我们,无能为力……
   这是真的,不是悲观,因为我们需要阳光。如果偏要尽力去争辩,那只有面向阳光,尽量别回头吧。
  
   一直很郁闷。
   很多诗人在冬天,收拾支离破碎的阳光。
  
原创[文.心路心语]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