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洁生-个人文章

你争我论(正方观点)二辩——爱情决定婚姻

洁生
2009-12-11 20:44   收藏:0 回复:13 点击:3692

    首先请让我陈述一个真实的故事:
  
   在1991年5月的某一个细雨天,作家铁凝去探望已经暮年的冰心老人。冰心老人关怀地询问她的个人问题时,铁凝坦言她还没有找男朋友呢。冰心老人听了,便伸手拍拍铁凝的手背,意味深长地对她说:“你不要找,你要等。”
   这句话,在当时,据铁凝形容:充满禅机。然力度一锤定音。此后过了许多年,铁凝每每想起,心里不免疑惑,却始终坚持独身。直到有一天,她遇到现任燕京华侨大学校长的华生,这朵超凡脱俗的野百合,终于等来了她期待已久的春天。
  
   “这个人就是我要找的,是我一生要跟他相依为命的人。”
   铁凝骨子里是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她向往爱情,渴盼婚姻。尤其向往渴盼“相依为命”的爱情婚姻。铁凝说:“爱情是什么?爱情是无法言说的,所谓爱情就是当它到来的时候,其他的一切都将落花流水。”
   这句话,真实,贴切,生动,有力,并非直属于好莱坞电影和言情小说的梦幻舞台,而是我们每一个有情感有生命的人最真挚最强烈的企盼。由于太过企盼,所以患得患失。于是尽力找出千倍的显微镜,对身边人身边事信口开河,任意指点。目的不外乎追求以及验证。结果白耗费了大把时间和精力。
  
   毕竟,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生活,自己的日子需要自己营造。无奈国人有生俱来的劣根性,总习惯观察别人,总希图在别人的生活经验里寻找出点成功理念或者“防范于未然”的经验。要不然就是把自己置身在重重压力之中,试图用偏激的言辞和伪装的强悍掩盖内里极其脆弱的灵魂。再或者制定大小计划,行动策略,条条框框,强迫自己达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类子儒家规范,谁能具体实现或实践多少不知道,但活给别人看,活得比别人好这俩个潜意目的是绝对达标。
  
   因此地球人都知道,我们中国人,素来活得累,活得难,活得不轻松。
  
   能不累吗?
   如恋爱,结婚,原本都是个人的事情,硬要把什么家族家国家天下给套进去。古时候的公主和亲,自西汉与匈奴、孙吴与蜀汉、隋唐与与突厥、大辽与西夏、以及满清与蒙古,无不属于政治利益的合作。现如今时代变更,国情转换,改革开放引进的西方各大思想促使了国内市情日趋多元化,那些“父母包办”或者“媒妁之言”的封建思想和民俗理念该见鬼的都见鬼了,但是有关婚姻该以爱情为基础还是该以物质为出发的争论依然存在,原因不过两方面:虚荣心;安全感。
  
   虚荣没得说,人人皆有虚荣心,但人人不是都抱着依劳本能和脚踏实地的奋斗来争取荣誉。毕竟沉重的生存压力,激烈的市场竞争,功利的职场性质,淡漠的社会人情,越来越拉大的阶层距离,导致现代人时不时处在喧嚣、浮躁和急功的环境中。人人心里皆不踏实,人人精神方面层出危机。那么在所有寻获安全感的途径中,借助婚姻而得到一个长久的靠山堪称绝招。于是,女方群体中流行起“金老公”、“经济适用男”等择偶风向标……而素来喜欢温柔淑女派的男方群体,也中意起有家庭背景却嚣张娇惯的“孔雀女”,指望通过婚姻确保终生无冻馁,成名天下知。然而这种看似捷径的方法最终带来的安心感觉只是一刹儿。
  
   因为“真正的安全感不是来自于衣食丰足,真正的恐惧症也不仅是由于衣食匾乏”(张晓风语)。幸福的婚姻生活是一种长期保持的舒心状态,是彼此好好过日子的热情动力,是彼此如水乳般交融的满足感觉,是彼此相互着想相互扶持一生一世的稳妥组合。这一切,只有建立在两个人具备真实共鸣,完全信任对方的前提基础。这一切,需要历经考验,需要不断磨合,需要长期实践才能日趋完善。虽然说“七年之痒”、“审美疲劳”等口号近年来流行社会,但是拥有过最纯真最珍贵爱情的夫妻,会洞悉其中实质,会坚固自己的婚姻。
  
   生活需要物质,但物质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而得到。
  
   难为的是爱情,真正的爱情必须要相信必须要等待必须要预备完善之后被上帝赐予还要珍惜呵护,及时更新才能长存,那些已经辨不明爱欲诱惑或动辄声称“爱情是个P”的饮食男女,只有在闲暇时分观看一场浪漫言情剧,然后,手按遥控器,各自心事重重地屈服在同床异梦的家庭里。
  
  
   
原创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