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damolvzhou-个人文章】
识字教学三步曲
□ damolvzhou
2009-11-24 20:07
收藏:0
回复:1
点击:5192
——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改革的一点尝试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材发生了变化,从新教材的角度来看呢,低年级的识字量是很大的,老师们一下子感觉识字量那么大,而且每节课都要求学生进行识字教学,尤其低年级,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完成这么大的识字量,老师们感觉很困惑。特别是刚刚接触新教材以来,老师们总觉得完不成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老师们进行了一定的培训,主要原因呢我觉得就是老师们对于识字教学的观念上,还是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以往的识字就是我们以前说的那个“四会”,以往的识字课要求上课学4个字就必须得会认会写,而现在教材中是两类字,一类是会认,一类是会写。所以老师们有时候老感觉会认的字他也应该要求学生在这一节课必须得完全掌握,因此产生了负担问题。我认为在这点上教师教学观念应该发生转变。所以我们就给老师们讲了,会认的字,我们说的那个二类字,需要在课堂上只会认识,会读了认识了就可以了,不要在课堂上没完没了地去读去认,这样就耽误了很长时间。那么对于一类字会写的字,就需要孩子们在课堂上牢牢地掌握,需要我们会读、会认、会写还要会运用。我想只要教师对识字要求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后,也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觉得从课堂目前的识字教学效果来看,一旦老师们的观念发生了变化,在课堂教学当中也知道通过一些识字兴趣的培养,或者是通过孩子们生活中识字能力的培养,那么对于我们孩子们的识字效果还是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一般教法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教一个字,学生学一个字。这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的素质教育,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有碍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因此,识字教学很有必要进行改革。
在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我对识字教学改革分三步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第一步:将识字活动与学词学句联系起来,进行字、词、句的综合训练,以此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识字是一种认识活动,我充分利用识字的这一特点,制订了一套有步骤的识字方法,即:四步识字法。第一步:拼读字音。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汉语拼音自己拼读生字,教师不再教读。第二步:分析音节。分析音节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汉语拼音,避免遗忘。如dūn这个音节,学生分析时说:这个音节的声母是d,韵母是un,一声标在u上。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对汉语拼音已经掌握的很熟练,就可以取消这一步。第三步:识记字形。让学生独立分析字形,加深对字的认识。在分析独体字时要用笔画分析法,如“木”字,就说“木”字是由横、竖、撇、捺四笔组成。分析合体字时要用“部件”分析法。如学习“杏”字时,可以这样分析:“杏”是上下结构,上面是“木”字头,下面是“口”,合起来就是“杏”。第四步:组词造句。让学生给生字组词或造句,有利于学生理解字义,有的学生可以用一个字组出好几个词,还可以用一个词造出不同的句子。这样做不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散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教学目标,在识字方面也有体现。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课程改革中的识字教学,要落实上述目标。识字要采取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在教师指导下认识教科书中要求识的字;一条腿是学生自己利用各种资源,在生活中自主认字。实验证明,在小学生之中蕴藏着极大的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只要老师有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的意识,只要老师经常拿出点时间、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交流、展示自主识字的成果,学生就会用出人意料的表现给老师一个个惊喜。
“四步识字法”的尝试,大大提高了识字教学的课堂效率,使学生很快的掌握了所学的生字,同时,也学会了完整的表达一句话,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熟练地掌握“四步识字法”后,可将第一步、第二步省去,重点放在第三步、第四步。
第二步:在字词句的综合训练中,通过“一字组多词”、“一词造多句”的训练方法式,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认识几个汉字以外,更主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所以我在识字教学中,在学生熟练地掌握“四步识字法”的基础上,适当的增加一些创造性的训练,主要形式是:一字组多词、一词造多句。这种训练主要选词构词性至强的生字。如“学”字,可以组成:上学、放学、学习、好学、学校、小学、中学、大学等词。学生掌握的词语多了,再联系造句就很方便了。如学生用“学习”一词可以造出不同的句子:“我在家里人真的学习”。“姐姐学习很刻苦”。“老师表扬我学习有进步了”等等。我常常鼓励学生造句时不重复别人的句子,要造出内容和句式比较新颖独特的好句子。学生对这种创造性的训练非常感兴趣。这种训练对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敏捷性和积极向上的学习动机都有明显的效果,同时也达到了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第三步: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由学生独立完成识字任务,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初步识字时,由教师指导完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各种识字方法。这样就不用老师再去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识字。为配合这一阶段的训练,我先设立了“自学”这一环节,即在每学新课之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要求会认读、会分析字形、会组词、造句。自学之后,我又设立了“检查汇报”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检查学生自学效果,要求学生要按照自学生字的方法,汇报自己学习生字的过程,及时表扬学得好、学的快的同学,并把他们自学生词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如学生在汇报学习“拉”这个字时,一位学生是这样汇报的:“拉”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是提手旁,因为“拉”要用手,所以是提手旁。它的右边我们学过的熟字“立”,合起来就是“拉”。“拉”可以组成“拉手、拉开”。我用“拉开”造句:“每天早晨起床后,我都要拉开窗帘”。这种汇报形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锻炼才干的好机会,这样使学生的能力又得到了全面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三步的识字教学,学生的识字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对自学生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多学生能做到主动提前预习,独立学会生字。为紧密配合这三个阶段的训练,在教学中,我抓住小学儿童喜欢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把游戏、竞赛和表演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顺利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但这三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整体,环环相扣,他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
在对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尝试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所肩负的重任,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多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也就是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激励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学生亲密无间的朋友。每个孩子的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只要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改革的浪潮里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就会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素质。只要我们敬业,才会有高境界;只要我们加强学习,才会有高水平,才会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充分的开掘和淋漓尽致的发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