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林社区-骆驼刺-个人文章

风雨沧桑话玉门

骆驼刺
2009-07-03 08:44   收藏:0 回复:2 点击:5208

    玉门位于河西走廊,祁连山北麓,东连万里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和历史文化名城酒泉,西连敦煌、新疆等地,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我国石油工业的摇篮“铁人王进喜”的故乡,石油工业已经历70年的发展历史。
  然而如果没有石油,今天的玉门市将会是什么样呢?注定是人迹罕至的荒漠之地,玉门因石油兴盛,也一度因石油而衰落。
  1939年,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在现在的玉门市南一条深沟里,一个叫老君庙的地方,开凿成中国第一口油井———老君庙一号井,使玉门一夜间名闻中外,这块深居西北的蛮荒之地由此热闹起来。
  1957年建成全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 1958年,依托这块包藏石油的山坡设立了玉门市。为了服务油田发展,当年玉门县从玉门镇(现玉门新市区)迁至老市区。
  上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应中国油气资源不断发现的新要求,玉门油田铁肩担起“三大四出”的历史重任:做中国石油工业的大学校、大试验田、大研究所,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出产品、出人才、出经验、出技术。 据统计,玉门油田先后向全国50多个石油、石化、地矿单位输送骨干力量近10万人,各类精良设备4000多台(套),其中仅千人以上的大调出就有近20次,“铁人王进喜”就是玉门在支持大庆时输送的。 因油而设的玉门市,也随着油田的兴旺而繁荣,最多时城市人口超过10万。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石油资源日渐枯竭(最低年产不足40万吨)的背景下,玉门1.8万石油人赴新疆开发吐哈油田,使区区10万人的玉门,人气大伤,凋零由此一发不可收拾。
  2003年玉门市政府驻地迁往山下玉门镇(原玉门县,现玉门新市区)获得国务院、民政部、省政府、酒泉市政府批准,并付诸实施。同年玉门油田酒泉生活基地,在酒泉市新城区奠基,石油企业“下山工程”正式启动。
  曾是楼密人稠的玉门市,这座承载着多少石油人激情与梦想,浓缩着石油城兴起与衰落的城市,人口大量外迁,空置房屋成片拆毁,城市急剧萎缩,一派残败景象,投资者纷纷抽身外逃更渲染了这里的衰落。玉门顷刻变成废墟,遍地瓦砾透出破败、悲凉。
  玉门原来经济总量的65%是石油形成的,财政收入的60%也源于石油;石油开采及相关产业创造了3.6万个就业岗位,占玉门市城镇在职职工总数的61.7%。市属30多家依赖油田生存的企业纷纷破产,近7000名职工失业,地方工业体系被完全打破,工业经济总量迅速下降。就此衰落下去,还是以此为契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是横在玉门人面前的一道大坎。
  玉门市人民政府,审时度势,迅速做出以经济转型为切入点的决定,规划设立了经济开发区、石化、建化及清洁能源等四个工业园区,确立了以石油化工、清洁能源、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机械加工、矿产品精深加工等六大产业,建成了全国第五大风电基地、全国重要的啤酒原料基地,甘肃全省重要特色农产品技工基地。
  通过以商招商、上门招商等特色招商形式,大力拓展招商渠道,强化引资力度,掀起了浓厚的招商热潮。
  目前已入住玉门的各类企业252家,如玉门顺兴物流中心建设、兰州金牛公司风机塔筒制造、玉门彩钢加工制造生产线、玉门宏宇公司恒温库、玉门氧气乙炔气体生产线、玉门禹衡肉牛养殖场建设、玉门德源商贸综合楼等项目落户玉门。期中规模以上企业52家。
  科技含量高,辐射能力强的高新企业,带动了圆区企业的经营水平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农业转型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与市场对应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培育形成啤酒原料。饲草,肉牛肉羊,棉花,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组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协会”的农业产业化格局。玉门正向中国啤酒之都,畜牧业强市,商品草大市的目标大步迈进!2007年,在西部百强最具竞争实力县市评选中,玉门市居57名,2008年,2009年得到了更大,更好的发展!
  玉门人发扬“铁人”艰苦创业精神,正开发玉门,重建新玉门,今天的玉门已经是一个,令人欣喜的,重新崛起的崭新的玉门!明天的玉门将会成为西北戈壁上,更加璀璨夺目的一颗明珠!
  

作者签名:
做人应善良,教书要用心。

原创[文.浮生杂记]  林友收藏  

  
【点击回复或查看回帖】

传统或网络媒体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并注明转自【胡杨林】及作者名,否则即为侵权。

Copyright © 2008 MY510.COM 版权所有